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32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紧急止血成功的患者经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留置鼻肠管,列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肠内营养病人鼻肠管的护理.结果30例完成肠内营养计划,对鼻肠管耐受好,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将护理程序贯穿于肠内营养病人的整体护理全过程,能够使鼻肠管的护理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条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鼻空肠管在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时解决肠内营养问题,防止食物返流、误吸,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减轻腐蚀性毒物中毒所致食道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通过手法盲插留置螺旋型鼻空肠管,成功率较高,对病人损伤小。结论:通过留置鼻空肠管对各种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是临床具有实用性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 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总结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营养支持的36 例患者的护理,并行病人分别于肠内营养前1天、肠内营养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测量患者体质量、血浆总蛋白测定.结果 经EN营养支持应用,配合精心的护理,肠内营养前1天体质量为(50.15±4.65)/ kg,肠内营养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体质量分别为:(53.45±6.43)/kg、(55.72±8.75)/kg和(62.55±8.69)/kg,其中肠内营养后第10天与肠内营养前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前1天总蛋白为(53.63±4.25)g/L,肠内营养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总蛋白分别为(56.38±6.32) g/L、(60.30±7.56) g/L和(64.28±7.36) g/L,其中肠内营养后第10天与肠内营养前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2010-10~2011-0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住的29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7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自动出院,评估患者胃肠功能正常,机体营养状况良好.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使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有效减轻机体损耗,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杨晓娜 《甘肃科技》2022,(17):123-125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选择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60例,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3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护理前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在护理后均比护理前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水平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较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重要影响,护理满意度高,应该进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6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1、2、4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46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20例患者完全治愈,其余26例患者血尿淀粉酶正常,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较肠内营养前明显上升,除10例发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外,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鼻肠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7~55)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X线引导下经鼻鼻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24 h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25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菊兰 《甘肃科技》2012,28(2):135-137
胃癌患者术前因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因禁食、水及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研究表明,凡胃肠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时应首选肠内营养[2].就此对胃癌患者营养代谢改变,并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报告 1990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施行的肠内营养支持 46例。介绍肠内营养的使用途径、灌注方式和营养液配制、使用及保存方法。对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总结肠内营养实施成功的经验及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通过X线透视监视,经鼻将营养管置入肠内以建立营养通路,从而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例治愈,成功率85.7%。本文介绍置管及营养补给方法及效果,指出本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更简便、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12.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明显降低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围手术期安全、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将高台仁济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脑出血治疗,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进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静 《甘肃科技》2016,(15):119-120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及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应激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26例普外科危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全肠外-部分肠外、部分肠内-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平均时间16.3d,其中全肠外营养(TPN)7.2d;肠内、有肠外营养(PN、EN)4.6d;全肠内营养(TEN)4.5d。并发症;置管并发症1例、代谢并发症2例、严重腹泻11例。结论: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危重病人较合理的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胃动力差,易腹胀,使返流、误吸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选择胃幽门后空肠管饲途径较理想。该途径具有营养底物容量耐受性好,保证供给每天热量、氮量、微量元素的肠内营养,降低返流及误吸的发生率。常规的鼻肠管放置需要在X线或内镜下插管,我科自2004年8月~2007年4月对机械通气患者60例进行手法盲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4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54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8~86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可阻止或减少自身蛋白的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创面再生修复能力.1997年-2004年,对54例严重烧伤病人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新蕾  张吉峰  李敏 《科技信息》2012,(17):463-46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接受EN治疗;对照组32例,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平均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结论:EN能改善SAP患者预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4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54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8~86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可阻止或减少自身蛋白的分解,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创面再生修复能力。1997年-2004年,对54例严重烧伤病人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在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原发病的相应治疗,并控制感染,保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胃潴留、反流和误吸、腹泻、脱管以及堵管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总发生率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撤机成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