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碍及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胃动力差,易腹胀,使返流、误吸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选择胃幽门后空肠管饲途径较理想。该途径具有营养底物容量耐受性好,保证供给每天热量、氮量、微量元素的肠内营养,降低返流及误吸的发生率。常规的鼻肠管放置需要在X线或内镜下插管,我科自2004年8月~2007年4月对机械通气患者60例进行手法盲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2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紧急止血成功的患者经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留置鼻肠管,列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肠内营养病人鼻肠管的护理.结果30例完成肠内营养计划,对鼻肠管耐受好,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将护理程序贯穿于肠内营养病人的整体护理全过程,能够使鼻肠管的护理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条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章月安 《科技信息》2008,(7):296-296
本文总结并分析空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对我院两年多来6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病人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总结,结果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病人恢复快,肠道功能恢复早,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认为空肠营养管在食管贵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彩红 《甘肃科技》2016,(10):127-128
探讨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收集31例SAP患者早期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26例均未发生误吸和鼻肠管SAP复发,全部治愈出院。对SAP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SAP治疗的重要手段。做好鼻肠管的日常护理,是SAP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鼻肠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7~55)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X线引导下经鼻鼻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空肠造瘘营养管为胃肠道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报告了5例应用两件式造口袋在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病人的护理新方法,该方法具有保护置管周围皮肤、固定更加妥当、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减轻费用等优点,病人很乐意接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为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例20岁男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目标热量按每天每kg体重30 kcal给予,采用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方式,首先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初步给液量:2 500 ml,热量:1 800 kcal.患者出现巩膜轻度黄染,肝功能检查提示:有肝细胞损害.在临床保肝降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额外补充的液体量调整肠外营养液配方,总液体量:2 255~2405 ml,热量:1 584~1 630 kcal.术后14d在内镜下置入双腔管(空肠营养管及胃管),即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主要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为百普素、能全素、能全力,根据胃肠道反应及胸腔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调整肠内营养液的用量及剂型.待胸腔引流液减少为10 ml时,拔出引流管,肠内营养液调整至小口呷饮,吞咽无不适,拔出营养管,进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结果:患者经过45 d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瘘瘘口闭合,体重无明显减轻,各项生化指标正常.结论:发生食管胸膜瘘后应尽早开展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全肠外营养使用时应根据其成分和特殊营养素的摄人按患者的需求和代谢能力进行计算,对于危重患者热量应适当减少.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体量、热量,最终达到治疗量,帮助患者病情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应激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26例普外科危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全肠外-部分肠外、部分肠内-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平均时间16.3d,其中全肠外营养(TPN)7.2d;肠内、有肠外营养(PN、EN)4.6d;全肠内营养(TEN)4.5d。并发症;置管并发症1例、代谢并发症2例、严重腹泻11例。结论: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危重病人较合理的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6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1、2、4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46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20例患者完全治愈,其余26例患者血尿淀粉酶正常,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较肠内营养前明显上升,除10例发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外,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肠内营养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伟  项和平  王文斌 《科技信息》2010,(31):412-413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取保守治疗策略患者的预后,分析预防性抗生素的疗效及感染患者的细菌谱;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腹腔间室综合征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25例采取保守治疗,死亡率为8%,全组患者均采用降阶梯抗生素策略,感染者9例,全组患者感染率为30%,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3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5例,肠内营养组感染率小于肠外营养组(25%vs40%)。采用疏通肠道、负水平衡、血液净化和外科干预4项措施可有效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实施"个体化治疗"。结论:重症胰腺炎可以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策略,早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肠内营养非常关键,手术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并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结果.方法:选择80例胃肠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观察.结果:两组病例中各项理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肠外营养支持病例,术前与术后比较体重下降明显(P<0.05),总胆红素水平高于肠内营养支持组.结论:两种支持方式对胃肠术后病例都能改善营养状况,对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作用,但肠内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对肝功能影响小,具有符合生理状态、完全有效、价廉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通过X线透视监视,经鼻将营养管置入肠内以建立营养通路,从而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例治愈,成功率85.7%。本文介绍置管及营养补给方法及效果,指出本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更简便、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24 h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25例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同轴换热器内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的方法以水为介质研究了同轴换热器内的流动与传热,Re为3×104~10×104.对具有不同螺距两根内管管内的摩擦阻力及同轴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管内摩擦自力系数是相同情况下圆管的3~3.5倍.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揭示了同轴换热器管内外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的蓄热储能问题及螺旋槽管换热器的优点,将螺旋槽管引入太阳能相变蓄热器中,并对蓄热器的蓄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以光滑管蓄热器为例实验验证了该模拟方法和所用模型的可靠性,进而以螺旋槽管为水流管道、相变材料为蓄热介质,利用Gambit 建立三维蓄热器模型,应用ICEM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模拟计算螺旋槽管和光滑管相变蓄热器的蓄热过程,考察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模拟计算螺旋槽管蓄热器不同槽纹节距和槽深等结构参数对蓄热器蓄热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槽管代替光滑管用于太阳能相变蓄热器,可有效提高相变蓄热过程中的对流换热强度和传热能力,缩短蓄热时间,在模拟范围内,得到的最佳螺旋槽管结构参数为节距p=7 mm,槽深e=0.4 mm。螺旋槽管传热性能良好,对其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改进相变蓄热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内配螺旋箍筋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对内填混凝土强度为112 MPa的3个内配螺旋箍筋方钢管混凝土(SCCFST)试件和1个方钢管混凝土(CFST)试件进行单调轴压加载,试验参数为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和屈服强度.结果表明:相较于CFST试件,SCCFST试件的轴压承载力基本没有提高,但峰值后性能有明显改善;每一次螺旋筋的断裂会导致SCCFST试件承载力显著下降;SCCFST柱承载力实测值与CFST柱承载力计算值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行常规横断位非螺旋薄层扫描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观察鼻骨损伤细节,同时与二维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细节,并能明确的鉴别横断位所显示的非骨折性透亮线影。结论 16排螺旋CT结合MPR、MIP及VR等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的减少过诊、漏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换热器螺旋管的冷凝传热性能,对R22制冷剂使用VOF模型在螺旋直径为300mm、螺距为19.52mm、管道直径为9.52mm的换热器螺旋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换热器螺旋管的流场分布特性,研究了流体流速和饱和温度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对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流速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11%,在不同饱和温度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8%,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和结果是合理的。该研究为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优化以及空调热水器一体机的节能损耗给予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