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高压聚乙烯(LDPE)装置挤压造粒系统长周期运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和相应对策及控制措施,效果显著,确保了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
振动力场作用下高分子熔体表观粘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依赖现有的本构关系,推导出了平行叠加振动条件下高分子熔体表现粘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在自行研制的恒速型毛细管动态流变装置上计算高分子熔体表观粘度的步骤和方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材料,实验测量一定振动频率和振幅下毛细管入口压力、活塞杆振动位移、入口压力与振动位移相位差的瞬态值,即可求得毛细管壁处LDPE熔体的表观粘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LDPE g MAH/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并同LDPE/PA6共混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LDPE g MAH/PA6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 ,其流变指数转小 ,熔体粘度比LDPE/PA6共混物高。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三维混沌混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三信混沌混合装置,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共混时,共混物中少相LDPE的结构演化及其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析表明,随着混合周期数的增加,少相经历了由宏观颗粒→层片→纤维→微观颗粒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高长径比的纤维和大量尺寸瓣颗粒,而增容剂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SEP)的加入,对这一结构的形式是有利的,冲击强度测试表明,在不加入增容剂时,LDPE对PS没有增韧作用,原因在于相间界面结合很差,当加入少量的增容剂后,可以垢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经Brabender挤出机熔融吹膜制备出LLDPE/LDPE共混膜,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LLDPE/LDP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力学性能以及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LDPE后,共混膜仍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随着LD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减小;共混物的熔体流变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高分子微观结构动力学和流变测量学的基础理论,推导出了平行叠加振动条件下高分子熔体第一法向应力差的计算公式;相应地,建立了在自行研制的恒速型毛细管动态流变装置上计算高分子熔体第一法向应力差的步骤和方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材料,实验测量一定频率和振幅下毛细管的瞬态挤出胀大值、毛细管瞬时入口压力、活塞杆瞬时振动位移、瞬时入口压力与振动位移的相位差等参数值,将这些参数值代入上述计算公式即可求得LDPE熔体在毛细管壁处的第一法向应力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LDPE-g-MAH/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并同LDPE/PA6共混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DPE-g-MAH-PA6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其流变指数转小,熔体粘度比LDPE/PA6共混物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 MMA 接枝的 LDPE 和 PVC 共混的抗张强度.摸索了固定量 PVC 和不同接枝度的LDPE 共混与抗张强度的关系,得出50%PVC 含量时的最大接枝范围为5.4—13.1%; 考察了接枝的 LDPE 和不同量 PVC 共混与抗张强度的关系,得到 PVC 复合量极大值为30%.  相似文献   

9.
LDPE/SiO2复合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DPE/EVA(质量比为90/10)为基材,添加SiO2制备了LDPE/SiO2复合膜,对该复合膜进行了力学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和结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iO2后,LDPE/SiO2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O2和CO2气体透过系数先增加后下降;水蒸气透过系数先增加后趋缓;LDPE复合体系的成核速率和结晶速率增加,结晶温度略有提高.形成的球晶尺寸变小,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HDPE/PEO,LDPE/PEO,PP/PEO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与熔化行为。PEO熔体对HDPE,LDPE,PP的结晶与熔化行为几乎没有影响,而已经结晶了的HDPE,LDPE,PP对处于分散相PEO的结晶与熔化行为则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HDPE最大,LDPE次之,PP最小。这些不相容结晶/结晶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低熔点组分处于连续相或分散相、高熔点组分生成的球晶大小、多少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种聚丙烯酸酯类侧链液晶聚合物,用氢原子的核磁共振图谱(1 H-NMR)确定其结构,用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表征其分子质量,并采用热失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它们的热稳定性和相转化温度;同时也研究了这2种聚合物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核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所合成的2种侧链液晶聚合物可分别提高LDPE的结晶度10.9%和10.0%,且可以很好地改善LDPE的结晶行为和表面形貌,是LDPE有效的成核剂.  相似文献   

12.
在双辊开炼机上实现沉淀法白碳黑(SiO2)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的共混复合,制备出了MVQ混炼胶(MVQ-SiO2)。通过熔融共混和两段硫化的方法实现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MVQ混炼胶的熔融共混,制备出LDPE/MVQ-SiO2并用胶。研究表明,在MVQ-SiO2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质量为SiO2质量的0.5%的甲基乙烯基硅油可改善硫化成型后的LDPE/MVQ-SiO2并用胶的耐热老化性能和拉伸性能,硬度和扯断伸长率基本不变,但耐撕裂强度有所下降;制备LDPE/MVQ-SiO2并用胶时,加入质量为LDPE质量的1%的抗氧剂,可防止并用胶胶料在第2段硫化过程中,由于LDPE热降解所引起的材料性能劣化;在抗氧剂和硫化剂共同作用下,并用胶胶料合适的第2段硫化条件是200℃,硫化2 h。  相似文献   

13.
低密度聚乙烯电树枝老化中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了真空脱气后充六氟化硫(SF_6)气体的技术处理材料试样,能有效改进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电树枝特性,把树枝起始电压和树枝起始时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与单一充SF_6气体的LDPE比较,两者分别提高及延长了一倍。试验表明LDPE中的氧和高能电子一样,都是促使电树枝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茂金属聚乙烯/高压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比例共混的茂金属聚乙烯(MPE)和高压聚乙烯(LDPE)样品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组成、升降温速率对样品结晶行为、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MPE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入少量LDPE,MPE材料的结晶速率、结晶度有所降低,抗张强度、抗撕裂强度降低,但程度均较小.因此加工MPE时,混入少量LDPE,既能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又能保持材料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 以低密度聚乙烯 (LDPE)膜为基膜,研究了不同单体的光接枝聚合反应及交联反应,并用称重法测定了聚合体系单体的转化率、接枝效率以及膜的交联度。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很难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接枝效率为0) ;丙烯酸的单体转化率最高 (>80 %) ;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接枝效率较高 (可达到95%)。测定了接枝后LDPE膜的交联程度 ,当丙烯腈、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及丙烯酰胺作为单体时 ,LDPE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交联 (交联度>30 % )。观察反应结束后的LDPE复合膜,发现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作单体时较难分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SBR/LDPE(丁苯橡胶/低密度聚乙烯)和HDPE/LDPE(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共混体系电树枝抑制机理.试验结果指出,聚合物形态变化的物理共混(物理方法)提高聚合物共混体系电树枝起始电压(改善LDPE耐树枝特性)是基于共混体系耐麦克斯威尔应力特性的提高导致树枝诱导期的增加和延缓或终止电树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低密度聚乙烯的电学性能,文中将镀镍后的碳纤维添加混入低密度聚乙烯中,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成CNFs/LDPE半导电层+绝缘层双层样片.采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其空间电荷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直流电场的增加,在CNFs/LDPE半导电层+纯绝缘层双层样片中,当CNFs质量分数低于1%时,CNFs/LDPE半导电层对电场的削弱作用相对较小,样品中残余了相对较多的空间电荷.当CNFs质量分数超过1%时,CNFs/LDPE半导电层的导电机制发生了改变,注入的空间电荷量很少且短路后几乎无残余.尤其是CNFs质量分数为5%时,样品内除阴极附近有微量电荷外,样品内部几乎无空间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18.
选用电导率、导热系数高的石墨(普通鳞片石墨FG、可膨胀石墨KP35、膨胀石墨EG35)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填充改性,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1对石墨进行表面处理,提高石墨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制备出力学性能、导电、导热等综合性能优良的LDPE/石墨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石墨的填充大大改善了聚乙烯的导电、导热和耐热性能,当石墨含量达20%时(文中的各种元素含量均指质量分数),LDPE/KP35的电导率达到1.91×10-7S/m,拉伸强度较LDPE有小幅提高,可作为导热抗静电材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DSC法研究了LDPE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熔化行为。LDPE的平衡熔点和晶片折迭表面自由能分别为111.7℃和1.33×10~(-11)J/m~2,有8%的长支链参与主链结晶。  相似文献   

20.
热界面材料在电子器件热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接触热阻。由于固–液接触面之间的接触热阻比固–固接触面小得多,但传统的固–液相变材料存在易泄漏问题。因此,本研究工作研制了一种导热增强的定型相变热界面材料。通过石蜡(PW)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共混,提高了PW的稳定性,PW/LDPE复合材料的泄漏率仅为0.8%,添加15wt%的Al粉提高其导热系数67%。此外,系统地研究了Al粉的添加对PW/LDPE基体的内部结构、热性能和相变行为的影响。系列结果证实,形状稳定的PW/LDPE/Al热界面材料在电子器件热管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