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玉龙 《甘肃科技》2015,31(3):8-10
针对目前铁路道岔护轨普遍存在磨损快、寿命短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强韧性耐磨护轨,相比较于传统护轨采用普通钢轨或轧制槽型钢轨制造的方式,该型护轨首次使用铸造高锰钢材质,有效提高护轨的耐磨性能,延长护轨使用寿命。耐磨护轨结构设计为整体式,可取代钢轨护轨与槽型护轨,与线路现有的钢轨护轨互换,经过在线路中试铺使用,线路更换方便,耐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噗 《山西科技》2012,(6):72-73
道岔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道岔区线路刚度急剧变化、轨下基础弹性不均匀、岔区线路不平顺等引起更为复杂的荷载和变形及震动,使道岔成为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之一。作为60 kg-12号可动心轨高速道岔,更是对工务的养护、维修、管理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量的现场实践经验,提出对高速60 kg-12号可动心轨道岔养护与维修等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浅谈Ⅱ型混凝土桥枕50Kg/m护轨弯轨部分的计算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盛 《甘肃科技》2003,19(7):95-96
就Ⅱ型混凝土桥枕护轨弯轨部分的计算与加工在提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新问题,介绍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计算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道岔尖轨轨下刚度改变对轮轨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详细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前后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作用性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以后可大大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冬瓜铺车站道岔现状、无缝道岔设计技术及设计检算。通过检算,冬瓜铺车站更换道岔及岔区无缝化改造是切实可行的,按设计锁定轨温进行岔区无缝化改造,能大大改善设备质量,提高线路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丁策 《科技信息》2011,(25):228-228,163
文章结合京广线第六次提速更换60kg/m钢轨12号单开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施工,总结了既有线更换提速道岔的工艺过程,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做为既有线更换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60 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曲线尖轨磨耗严重的原因,并就沧州工务段提出的采用减磨护轨方法进行理论论证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辙叉区心轨垂直磨耗分布规律,并基于该规律构造了各级垂直磨耗分布曲线。针对重载条件下普速铁路60 kg?m-1钢轨12号单开道岔,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的理论,建立重载货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固定辙叉心轨垂直磨耗对重载货车通过道岔辙叉区轮轨接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心轨顶宽20~40 mm范围是实测心轨垂直磨耗较为严重的区域;随着心轨垂直磨耗量的增大,轮载过渡区轮轨接触力最大值和接触力过渡曲线波动性普遍增大,轮轨接触关系随之恶化,心轨与翼轨之间的轮载过渡平稳性随之下降;当轨道几何不平顺较为良好时,心轨顶宽40 mm处垂磨应控制在5 mm之内。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半径曲线防磨护轨的结构特点,采用三维块单元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原始设计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为应力集中较大。在对应力及变形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的改进设计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改进后的设计方案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并有可靠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0.
邵成兵 《甘肃科技》2002,18(5):56-57
1 问题的提出成段更换曲线钢轨是工务部门经常进行的一项施工 ,熟知工务施工的人员都知道 ,钢轨的实际长度并不是理论中的很标准 ,而是参差不齐 ,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施工中 ,由于施工人员对所学的配轨理论不能很好地应用 ,而是用钢轨所规定的标准长度进行理论计算 ,结果在施工当中造成接头措差超限 ,盲目用增减轨缝或倒换钢轨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整 ,造成换轨工作量增大 ,施工进度缓慢 ,连续形成轨缝过大或过小。如果轨缝过大 ,车轮通过钢轨接头时 ,形成剧列的冲击和振动 ,造成接头下沉 ,形成病害 ;如果轨缝过小 ,造成瞎缝 ,甚至胀轨跑道 …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道岔磨耗严重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道岔区三维弹塑性轮轨接触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尖轨接触应力、接触斑面积及内部应力等,分析轨顶坡对尖轨磨耗的影响。模型中车轮型面采用实测磨耗状态LM型车轮型面。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轨顶坡时,尖轨接触应力及内部应力均比不设置轨顶坡的小;以尖轨顶宽35.5 mm断面为例,当轨顶坡从1/40增大到1/20时,其接触应力最大值从904.267 MPa减小至686.266 MPa,Von Mises应力最大值从552.123 MPa降低至493.755 MPa,状态由塑性变形转变为弹性变形,有利于减小尖轨磨耗;增大尖轨断面顶面宽度可以提高其受力状态,延长道岔使用寿命;综合考虑尖轨受力状态,1/20轨顶坡优于其他轨顶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当量阻力计算理论,分析计算了目前使用的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在不同铺设条件下的里轨伸缩位移、基本轨附加温度力、尖轨尖端位移、限位器螺栓剪力等,为该类型提速道岔在跨区间无缝线路的铺设和养护维修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并对无缝道岔稳定性检算、无缝道岔钢轨强度检算和关键连接件进行强度检算。检算结果表明,按所拟定的无缝道岔的轨道结构和锁定轨温铺设无缝道岔,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桥式起重机大车在运行中出现的啃轨现象,从起重机啃轨危害出发,对桥式起重机大车在运行中出现的啃轨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车轮制造及安装质量问题是造成啃轨的主要原因。通过减小车轮直径差,调整大小车轮垂直偏斜,调整大小车轮水平偏斜等方法来改善轨道,从而消除啃轨的影响,该方法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缝线路也叫长钢轨线路,就是把若干根标准长度的钢轨经焊接成为1000~2000m而铺设的铁路线路。所谓跨区间无缝线路,即轨条与轨条、轨条与道岔直接焊接,轨条之间直接传递纵向力和位移量。本文就跨区间无逢线路施工技术进行叙述,以期能与同行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是衡量无缝线路轨道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无缝线路锁定轨温降低的原因及监控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无缝道岔养护维修中发现直尖轨拉成旁弯,尖轨中部轨距减小,直基本股钢轨有较大的附加温度应力,道岔前后钢轨锁定轨温失控,岔前与限位器间实际锁定轨温严重超限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改进无缝道岔结构方式及无缝道岔单元管理方式解决道岔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轨间隙对车辆顺利通过道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道岔区钢轨空间布置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分析了护轨对轮轨间隙的限制作用和对轮对冲击心轨的防护机理,研究了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轮轨间隙与轮对横移量、轮轨横向冲击力、轮轨接触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轮轨间隙变化对车辆过岔运行安全性和道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轮轨间隙不仅与轨距和钢轨动态横移量有关,而且与轮对横移量密切相关,且当间隙过小时轮轨间将发生横向冲击振动;设置护轨有利于防止轮对冲击心轨,并使得轮对能够顺利通过岔心;另外,为使车辆能够顺利通过道岔,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转辙区轨距,但心轨区轨距最好保持标准值.  相似文献   

19.
线桥结合部通常指桥头线路、路基、护锥(护坡)等部位。随着列车的不断运行,工务线桥结合部一直是线路几何状态病害产生的主要部位,且病害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就管内钢梁桥线桥结合部轨面平顺度进行探讨,对提高线桥设备的养修质量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缝线路检测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缝线路应用已成普遍趋势,无缝线路检测一直是被关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营运期间无缝线路检测意义、目前无缝线路锁定轨温检测方法原理。以京津城际及京沪高铁位移观测桩设置方法为例,介绍了位移观测桩法在高速铁路中的具体应用,举例说明了位移观测桩法计算实际锁定轨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