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冷弯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找到了成型道次对槽钢冷弯成型扭曲的影响原因,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能量法原理对冷弯变形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了变形过渡区长度的理论表达式。通过实测证实了值与是结果吻俣良好,对深入探讨冷弯成型过程中的力能参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冷弯型钢的加工工艺,原理及成型辊的技术设计步骤和参数确定,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所设计的冷弯型钢成型辊先进,合理。  相似文献   

4.
Q450冷弯成型角钢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冷弯成型过程中角钢各部位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揭示了角钢在成型过程中金属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得出的板材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冷弯回弹模拟结果与实测回弹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模拟结果中回弹角随着成型角增加时的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一致.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冷弯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无网格RKPM法及其在体积成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无网格再生核质点法(RKP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刚塑性可压缩材料体积成型中的应用·采用罚函数满足本质边界条件,模拟了理想塑性材料的二维平面无摩擦镦粗过程,计算了不同坯料高宽比在不同可压缩因子下的变形情况,将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形工件形状和应变参数与解析解吻合较好,应力计算的误差可能与点积分有关·模拟结果说明了再生核质点法在体积成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薄壁高强冷弯型钢槽形截面轴压构件承载力试验研究,参考美国冷成型钢结构构件设计规范、澳洲冷成型钢结构规范和北美冷成型钢结构构件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我国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三类不同加劲板件的有效面积计算公式,对中间加劲板件有效面积的合理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与我国现行规范有效面积计算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等壁异型管冷弯成型的简易计算方法,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孔型系统进行辅助设计。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复杂断面等壁冷弯异型材成型的孔型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型船舶外板自重成型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有限元法及李兹法,分别对船体外析以展平板及具有横向曲度的板在自重作用下引起的变形进行计算,最后给出船体外板自重成型的条件及水火弯板的预报,实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有限元数值技术,模拟了冷弯方管的辊弯成型与回弹过程中所产生的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分布,并分析了冷弯方管宽度、壁厚和钢材屈服强度等参数对其纵向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冷弯方管纵向残余应力沿壁厚方向呈现非线性分布,外壁受拉、内壁受压,外壁与内壁在数值上基本相等;弯角部位和平板部分的纵向残余应力幅值分别达到冷弯方管钢材屈服强度的50%和45%;随着壁厚的增加,边长小的冷弯方管纵向残余应力有所提高,而边长大的冷弯方管这种趋势并不明显;随着边长的增大,冷弯方管纵向残余应力减小;随着冷弯方管屈服强度的变化,纵向残余应力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冷弯成型过程中变形过渡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弯成型过程中变形过渡区的研究习荣堂,樊永义,李景方采用能量法原理对冷弯变形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了变形过渡区长度的理论表达式.通过实测证实了理论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对深入探讨冷弯成型过程中的力能参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冷弯成型过程中变形过渡区的研...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型零件的微塑性成形工艺,设计加工微型模具,借助扫描电镜对成形件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用照片放大的方法测量成形件尺寸,分析成形应力、摩擦等对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成形应力有利于提高微塑性成形性能,成形件几何尺寸精度依赖于模具的尺寸精度,采用塑性成形工艺可以成形出微型零件。  相似文献   

12.
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板料拉深成形性能实验测试系统,应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覆盖件拉深 成形过程中磨擦与润滑的关系,并通过自行配置的油基润滑剂和水基润滑基研究了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压边力与不同润滑状态的关系。由于水基润滑剂对压边力的敏感性,将水基润滑剂在不同压边力值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磨擦系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起磨擦系数与压边力的实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水平悬浮电磁铸造悬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和建立了水平交流悬浮电磁铸造装置,实验研究了金属在交变电磁场中悬浮的特点.测定了磁场分布和悬浮力,考察了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电流外,屏蔽宽度、金属所处位置和屏蔽-金属液回路的电阻值也对悬浮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板料成形过程中拉延筋抗力的实验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理论计算拉延筋抗力的复杂性 ,借助一套拉深实验测试系统 ,以盒形件拉深过程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通过实验方法简便测试拉延筋抗力的方法 ,即通过测定有、无拉延筋前后的总拉深力可以简便地计算出拉延筋抗力的大小 .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 ,表明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相吻合 ,说明了实验方法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5.
针对闭塞式冷锻工艺复杂、单纯在某个成形阶段优化金属填充性和成形力无法使工艺参数达到最佳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形过程的冷锻工艺多目标优化方法.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和正交试验方法,在闭塞式冷锻基本成形阶段使金属填充性达到最佳,实现金属填充性的优化,获得相应的工艺参数组;然后采用目标函数值拟合优化方法研究了飞边槽高度与凸模下压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飞边槽高度使成形力在最终填充阶段达到最小,实现了成形力的优化,在保证金属填充性最优的前提下获得了新的使成形力最小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实现了金属填充性和成形力的分过程优化,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组与物理实验数据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充分考虑了闭塞式冷锻工艺的成形特点,能更简便、更准确、更合理地实现闭塞式冷锻工艺的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拉拔与液压技术的特点,在流体压力成形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拔模的合理改造,并选用特殊性能的液压油,作为管坯与拔模之间的受力介质,通过液压系统将高压油打入拔模与工件之间,形成承压油腔,使拔模与工件不直接接触,成形力通过液压油进行传递,管坯在受力介质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柔性变形,并在拉拔力作用下,拔制出高精度管材。  相似文献   

17.
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仿真中的摩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特点,分析了该过程的摩擦影响因素,建立了连续挤压成形过程的摩擦驱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摩擦泛函对总体刚度矩阵和荷载列阵的贡献,并且对连续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出了有关连续挤压全过程的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分布。仿真结果与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以轿车前纵梁总成为对象,将冲压成形引起的板料厚度减薄、残余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映射到碰撞仿真模型中,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对零件碰撞过程中能量吸收和碰撞力的影响规律,并从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角度对影响仿真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忽略冲压成形历史的碰撞仿真结果相比,引入冲压成形历史的碰撞仿真所得内能增大,碰撞力峰值增大及峰值出现时间延后;厚度变化对零件的吸能特性影响显著,残余应力和塑性应变对碰撞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变压边力控制技术改善盒形件成形性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3D研究了盒形件的整体压边圈和分块压边圈分别在恒压边力、变压边力(随凸模行程和压边圈位置变化)情况下的盒形件拉深成形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变压边力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盒形件成形性能,增加盒形件拉深深度.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erion of no-wrinkle,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predi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both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forming force on sheet metal deep-drawing are put forward, and proved it's expedience and practicability. They are suitable for assessment of lubricant properties.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forming force are a function of material parameter, design parameter and process parameter, especially relative prevent wrinkle blank-holder force. Product of both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prevent wrinkle blank-holder force isonly func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 η after determining material parameter and design para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