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信阳市鸡公山大茶沟(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古茶树叶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高效、全面的分析.根据色谱峰的精确分子质量、母离子、碎片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等信息结合UNIFI数据库、参考文献及对照品的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包括低聚糖1个、酚类化合物7个、黄酮类化合物18个、蒽醌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1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UPLC-TQ-MS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对苦豆子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以UPLC-TQ-MS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库筛查,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色谱保留行为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共鉴定出苦豆子中4类生物碱并总结出其中3类质谱裂解规律,同时基于其裂解规律分析出7种未知化合物。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定性分析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为研究苦豆子化学成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UH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黑米水提物的功能活性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Amide (2.1 mm×100 mm,1.7μm)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A相为水相,含25 mmol/L乙酸铵和25 mmol/L氨水,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L/min。Thermo Q Exactive HFX质谱仪在采集软件(Xcalibur,Thermo)的控制下以信息依赖模式采集质谱/质谱数据,并持续评估全扫描质谱。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利用一级质谱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等,并结合相关数据库、文献、对照品的信息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黑米水提物中鉴定出539种可信度很高(阈值0.9)的化学成分,包括3种倍半萜类、3种维生素类、6种甾体类、7种有机酸类、19种黄酮类、41种生物碱类、109种氨基酸或多肽(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和其他类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衰老及预防动脉硬化、降血糖和控制血压及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等功能。[结论]UH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分析黑米水提物的功能化学成分,为黑米的功能食品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植物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和喹啉类生物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柠檬苦素化合物包括一个新化合物6α-乙酰氧基-12α-羟基吴茱萸内酯醇1,以及三个已知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新化合物1的结构通过对各种光谱方法获得数据的详尽分析得到确定。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为吴茱萸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贵州科学》2021,39(5)
目的:研究吴茱萸果实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基于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吴茱萸果实的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atanin(3)、glycolone(4)、茵芋碱(5)、吴茱萸酰胺I(6)、吴茱萸卡品碱(7)、二氢吴茱萸卡品碱(8)、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9)和1-甲基-2-正壬基-4-(1H)-喹诺酮(10)。结论:所分离的生物碱均为吴茱萸的特征成分。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南沙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沙参(Radix adenophore)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出烃类(11种)、醇类(9种)、酮类(11种)、酯类(9种)、酸类(2种)、呋喃类(1种)、醛类(16种)、醚类(6种)和元素有机化合物(2种)9类67种化合物,其中10种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8.937%)为已知药用成分,这些数据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怀山药中共提取分离出74种化合物,鉴定出41种有机成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03%.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酯类、维生素E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45%).  相似文献   

8.
以系统药理学方法寻找半夏厚朴汤可能的作用靶点,以分子对接方法对半夏厚朴汤中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打分。采用高分辨质谱,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下半夏厚朴汤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药效成分的整合药理学共筛选出4个靶点,虚拟筛选评分中活性较高的物质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高分辨质谱数据显示,提取物中主要有黄酮和三萜酸类化合物。半夏厚朴汤主要对炎症相关以及神志病有关靶点发挥作用,这与本方的临床应用吻合。质谱离子流峰面积与亲和能加和赋权结果提示,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可能是黄酮和三萜酸的组合物。  相似文献   

9.
GC-MS对一种白酒香精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一种白酒香精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比较了不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选择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气相色谱和INNOWAX19091N-136毛细管柱对该香精进行分离。采用5973N质谱仪对香精组分进行了鉴定与质谱检索,确定该白酒香精由25种组分组成,其主要香成分包括醇类、醛类、腈类、酸类、酯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土荆芥全草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吉巴烯D、β-石竹烯、吉马烯B、β-榄香烯、莪术烯、β-侧柏烯和α-杜松醇。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5.11%,其中分离出烃类、酮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酸类,杂环类8大类化合物.在所分离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其百分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10种,分别为:丁酸、十六酸、十七烷、豆蔻酸、圆柏酸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1-乙基-1,5-环辛二烯、2-戊烯-1-醇、1-戊烯-3-醇.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影响机制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00多个峰,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1.9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烷类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联用技术对丹参主根和须根中的主要酚酸类成分进行有效的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色谱分离采用沃特世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乙腈)以0.3 mL/min流速梯度...  相似文献   

14.
总序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和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Burm f)Haravar.galaucocalyx(Maxin)Hara)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出46种和40种组分,所鉴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其全油的84 77%和73 5%.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烷类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检测了防风中一种新色原酮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获得了化合物的[M+H]+分子离子峰,由此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利用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这种色原酮成分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推断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分析、鉴定中药提取物中的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16.
据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提出一个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仙鹤草中挥发油成分的方法。对重叠色谱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进行分辨,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对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并进行定性分析,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从仙鹤草挥发油样品中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5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0.53%,其主要组分为醇和单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化合物的50.58%和18.34%。采用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仙鹤草的药用价值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其根和叶亦供药用.目前,在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方面,已提取分离并鉴定出40多种化合物.本文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19.
以全谷物鸡蛋和土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鸡蛋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全谷物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中分别检测出28种、25种、14种挥发性化合物,从土鸡蛋的生蛋清、熟蛋清、熟蛋黄中分别检测出22种、20种、13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到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族类、酯类、胺类、杂环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对比显示:全谷物生蛋清中酯类、胺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土鸡蛋生蛋清,而酮类和萜类化合物显著较低;全谷物熟蛋清中烷烃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土鸡蛋熟蛋清,而醛类显著较少;土鸡蛋熟蛋黄中胺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全谷物熟蛋黄.研究结果对阐明两种类型鸡蛋品质和风味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苍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耳子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2ml/100g。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出43种化合物,鉴定出8大类29种化合物,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