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对颈椎病引发的颈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施以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共105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A)53例,对照组(B)52例,分别为针刀闭合治疗组(试验组)和颈椎牵引治疗组(对照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来确定针刀闭合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试验组(A)为64.1%,对照组(B)为21.2%,两组比较P<0.01效果极显著。结论:针刀闭合性手术综合治疗颈性高血压,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并且可以改善其颈椎病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症状,临床上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由颈椎病变引起的网球肘的治疗与康复方法;方法:颈源性网球肘患者36例,分成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行患臂推拿、一般康复训练,实验组行颈部与患侧臂推拿、颈椎复位、Thera-Band弹性阻力带康复训练,经45天各21次的治疗与康复训练,三个月后统计结果;结果:两组之间在网球肘征状、颈椎病症状、康复训练和mills征等四项呈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mills征阴性16.67%、总有效率44.44%;实验组mills征阴性77.78%、总有效率94.44%.结论:颈部和患侧手臂推拿、颈椎下颈段复位和Thera-Band弹性阻力带康复训练,对颈源性网球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专科、饮食护理.给予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39例中,基本痊愈31例,部分恢复6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减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症候群。它的主要症状有:脖子发僵、发硬、疾痛、酸楚,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发麻、头晕头痛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与颈椎病相关的疾病,如颈性视力障碍、颈性心绞痛、颈性心率失常、颈性血压异常、颈性吞咽困难等。均可通过治疗颈椎病而获得疗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临床的长期观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国民锻炼行为对血压的理论影响模型,以2005年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的问卷数据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构建出国民锻炼行为对血压的影响模型,并对模型分年龄组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发现:国民锻炼行为对血压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但是影响强度基本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锻炼频率对血压有显著的反方向影响,增加运动频率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并且随年龄越大,效果越显著;运动强度对血压有显著的正方向影响,针对高血压人群,应当安排低强度锻炼方法;坚持锻炼时长对血压有正方向影响,针对高血压人群应当安排周期性的,间歇性锻炼方法,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与机制.方法:经医院确诊为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收缩压150.4±7.7,舒张压96.8±5.4.陈式太极拳锻炼90d,2次/d,分别在6:30am(早餐前)和8:00pm(晚饭后)进行,每次40min;血浆NO浓度64.3±20.8.观察实验前、中、后动脉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90天的陈式太极拳练习使运动血压发生显著的下降(P<0.05),平均收缩压132.8±6.8,舒张压86.6±5.9,平均降幅收缩压18.05mmHg、舒张压9.9 mmHg;日平均降幅收缩压0.22 mmHg、舒张压0.13 mmHg;血浆NO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平均浓度为79.5±22.4.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降压效果男性略优于女性.太极拳的运动特性对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太极拳运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合适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JOA评分、JOA改善率、叩足试验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评价患者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内植物固定确实,未见内植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征象.术前、术后J0A平均评分为(8.1±1.9)分,(14.6±2.2)分,改变明显(P0.05),改善率为(73.1±6.5)%.术前、术后叩足试验FTT平均值为24.1±6.7,29.3±6.3,改变明显(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颈椎椎体的分割在颈椎图像处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颈椎病灶确定和辅助诊断的重要基础.针对颈椎椎体边缘特征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水平集和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融合的颈椎椎体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图像密集度分布的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粗分割,自动提取颈椎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水平集方法提取出颈椎椎体的前缘轮廓;根据颈椎椎体后缘的局部稳定特征,采用改进的MSER方法提取出椎体的后缘高亮区域,并结合椎体结构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椎体的后缘曲线;最后融合颈椎椎体前缘轮廓与后缘曲线,从而提取完整的颈椎椎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割和提取颈椎椎体,提取的后缘曲线接近专家手工提取的结果,可以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藤黄健骨片对肾阳亏虚型颈椎病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中医证型属肾阳亏虚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藤黄健骨片4片tid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 qn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8.75%,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藤黄健骨片治疗肾阳亏虚型颈椎病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颅内血流速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楚洪波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599-1601,1609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纳入推拿治疗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点按肩井为主的推拿手法进行和采用针刺电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推拿手法治疗组治愈率为32.5%,有效率为95%;针刺治疗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8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使用“点按肩井穴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无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安全舒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颈部风寒湿刺激对实验家兔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风寒湿刺激对机体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下沉对照组、风寒湿组、低头位组、复合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等5组,每组6只,通过给予风寒湿、低头位刺激,观察受累局部组织和血液中SOD、LPO的变化,同时探讨芪麝颈康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风寒湿与低位等颈椎病常致病因素可使中出现无菌民生炎症并使受累局部组织和血液中SOD、LPO出现异常,芪麝颈康方对此有一定作用。结论:氧  相似文献   

14.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681-1684
目的:分析与探讨压痛点强刺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32名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将32名患者分为治疗组16名,对照组16名,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强刺激颈夹脊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推拿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痛点强刺激疗法配合中药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观察了苯那普利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治疗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药物用量为10mg,每日1次,共6周。显效30例(78.94%),有效5例(13.15%),总有效率为92.1%。经6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了4.03kPa及2.45kPa(P〈0.01)。其中26例治疗前后作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治疗后心脏负荷明显下降,左室肥厚减轻,舒张功能得以改善。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联合使用治疗充血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充血性心衰患者 6 2例随机分成 2组 ,将联合使用卡托普利和硝本吡啶的病例称为联合组 3 2例 ,单独使用卡托普利的病例称为单用组 3 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充血性心衰比单用组的疗效较好。前者显效率 6 2 .5 % ,后者显效率 3 3 .3 % ,x2 =5 .2 7,p<0 .0 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均有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肺肾功能 ,降低血粘滞性、防止血管痉挛 ,纠正心功能作用 ,二者联合使用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患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高频探头观察81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走行、内腔及血流参数.结果:发现这81例患者中在血管走行弯曲、内腔狭窄、血流量减少、阻力指数增高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芬必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 通过压迫背根神经节及移植自体尾椎髓核至腰椎对大鼠进行造模。COX(cyclooxygenase)抑制剂芬必得给药剂量为0.051 g/kg体质量,连续28 d。对动物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机械刺激回缩反应测定、动物大腿周径测量及步态测量。给药28 d后取腰椎(L4~L6)及其神经用4%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取血清及神经根病变组织进行炎性因子浓度测定。结果 COX抑制剂芬必得能够改善模型动物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50%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大腿周径比(造模侧/对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背根神经节及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和病变位置的炎症因子(PGE2、COX-2、NO、IL-1β、IL-6)的水平。结论 COX抑制剂可改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症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地区部分学术期刊编辑的颈椎病发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病影响因素与颈椎病的相关性,对学术期刊编辑颈椎病的预防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采用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葛根素0.2—0.4g。结果:治疗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显效时间(3.28±1.51)d;对照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显效时间(6.46±2.74)d,两组间对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可以控制临床症状,是颈性眩晕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