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钧瓷文化资源在市场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钧瓷文化研究滞后;钧瓷社会认知度偏低、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创意;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力;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经营不规范、管理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钧瓷旅游配套设施薄弱、资源整合不到位、集成开发不足。鉴此,需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强钧瓷文化及产业的学术研究;提高钧瓷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禹州钧瓷"强势品牌;明确钧瓷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广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钧瓷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钧瓷核心竞争力;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培育钧瓷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钧瓷文化创意,助推文化创意、科技成果与钧瓷产业和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促进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全面转换。  相似文献   

2.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对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当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化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2013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国际钧窑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认识,把钧窑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钧窑命名问题得到进一步考证,钧窑、钧台窑、钧官窑、钧州窑等名称研究更为具体系统.钧窑创烧和陈设类钧瓷的烧造年代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焦点,各种观点都有自己的依据,但皆不够确凿和充分,“北宋说”尽管受到多方质疑,但其地位并未从根本上撼动,仍为主流观点.不同观点在争论和交锋中呈现出渗透、整合和接近的趋势.一些持“北宋说”者由原来的北宋界定为北宋末期,持非“北宋说”者则大多界定为金代,时代跨度缩小.对钧瓷器物及标本的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对钧窑研究方法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强调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秉持整体性宏观文化史观,将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烧造实践等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以开创钧窑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特色建设需与地方特色、资源等优势紧密结合.钧瓷产业发展对许昌经济文化特色建设至关重要,但其面临行业科技装备水平普遍不高、产品档次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高层次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鉴此,地方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支持和引导钧瓷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加强境内学校的钧瓷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创新型钧瓷技术人才,进一步打造“钧瓷名片”,加大钧瓷创新力度,以推动钧瓷产业的整合与开发,促进许昌经济文化特色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7.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8.
钧瓷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在神重封闭的社会体系上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钧瓷与神垕经济的发展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为现代神重钧瓷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1,(6):1
<正>刘家钧窑由刘家二兄弟刘建军、刘志军于1993年组建而成,是中国钧瓷"七大名窑"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11.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112-117
近年来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高校的非遗文创课程设计教学体系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从创意产品成果转化角度探索钧瓷创意设计教学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以此提升钧瓷创意设计成果转化的教改效果。同时也是创意设计教学成果转化各环节措施的探索,实现钧瓷创意设计教学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