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人体实例分割任务中存在着姿态多样和背景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实例分割算法.利用Mask R-CNN算法特征融合过程中的细节信息,改善人体分割任务中边缘分割不精确的问题,提高人体分割精度.改进了特征金字塔的特征融合过程,将原有自顶向下的路径改为自底向上,以保留浅层特征图中更多的空间位置信息,并且在特征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视频监控应用场听可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环境受到诸如光照、下雨、落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场景变化复杂,给视频处理带来许多困难.文中介绍一种室外场景下目标分割和目标识别的方法,使用基于像素颜色特征的混合概率模型,将当前图像中与模型匹配的像素视为背景,然后更新模型中各个参数.为了去除目标区域的阴影部分,引人一种基于阀值和区域特征的阴影消除算法.同时,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识别场景中新出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事件识别,包括事件触发词识别和分类,是事件抽取任务中的基础问题.为了利用较为丰富和完善的英文事件语料库来帮助完成中文事件抽取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学习的跨语言事件识别方法,即利用源语言的标注语料对目标语言的测试语料进行事件识别.利用机器翻译及词对齐技术来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一致性和标注信息一致性.挑选合适的特征组合,使用最大熵分类模型分别实现触发词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整数线性规划的联合学习模型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加之局部约束和全局约束条件,对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源语言的语料及其翻译语料叠加的双语语料时,所用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视觉导航需求,研究彩色道路图像的精确分割问题.为解决图像中的干扰因素对道路分割精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对道路图像进行了基于颜色特征的过分割,对颜色过分割结果再进行基于小波纹理特征的区域融合.通过考察区域空间位置的相邻性以及小波纹理特征的相似性,该算法将过分割区域进行了再融合,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对道路区域及环境区域的精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区域分割算法快速、有效、实时性好,并对复杂环境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以满足移动机器人实际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实现对虫害的精准监测,提出了一种融合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实例分割优化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复杂真实场景下多幼虫个体图像识别分割困难的问题。【方法】选用Swin Transformer模型,改进Mask R-CNN实例分割模型的主干网部分,对黄野螟幼虫虫害图像进行识别分割。针对不同结构参数的Swin Transformer模型与ResNet模型,调整各层的输入输出维度,将其分别设置为Mask R-CNN的主干网进行对比实验,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不同主干网的Mask R-CNN模型对黄野螟幼虫的识别分割精度与效果,确定最佳模型结构。【结果】(1)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测度(F1)分数可达89.7%,平均精度(AP)可达88.0%;在虫害识别分割方面的F1分数可达84.3%,AP可达82.2%。相较于Mask R-CNN,在目标框选与目标分割方面分别提升8.75%与8.40%。(2)对于小目标虫害识别分割任务,该方法在虫害识别框选方面的F1分数可达88.4%,AP可达86.3%;在虫害识别分割...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人体动作的准确检测识别,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体动作深度信息识别方法,构建人体动作的三维图像采集模型,建立人体动作三维重建图像的表面结构重构模型,结合模糊度特征提取方法对人体动作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采用三维空间结构重组的方法进行人体动作细节特征识别,建立人体动作图像的多维分割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人体动作的细节特征分类识别,建立人体动作深度信息的提取和分类模型,在机器算法下实现人体动作的深度信息检测和多维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人体动作深度信息识别的准确度较高,特征分辨力较好,具有很好的人体动作信息检测和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取中药材彩色显微图像的目标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三维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首先,从适合处理中药材彩色显微图像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模型进行简化与改进;其次,采用RGB颜色空间,利用最大信息熵选择性排列图像,并将结果作为改进模型的输入,进而完成图像分割;最后,用最大综合判定准则选取最佳分割结果,并与最大香农熵、最小交叉熵、色差对比度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精确自动地分割中药材彩色显微图像,克服了最大香农熵、最小交叉熵、色差对比度的缺点,分割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杂环境下路面交通标识识别是车辆安全辅助驾驶、车辆自主导航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路面交通标识特征,采用一种控制点快速获取方法得到场景透视投影中的变换矩阵,进而在场景重建基础上利用Hough直线检测方法建立当前车道线的区域模型,在该区域内采用最大化一维信息熵方法分割出交通标识,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检测其边缘特征,最后通过改进的Hu不变矩特征实现了路面交通标识的有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路面交通标识识别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复杂场景语义分割任务是对场景图像逐像素进行分类并标记.图像中目标种类多,尺度多样的特点给分割任务增加了难度,提出了特征增强U形卷积神经网络(feature enhanced U shape networks,FEUNet)是一种改进的编码器加解码器的结构,编码阶段引入局部特征增强模块(local feature enhanced,LFE)提取局部感知特征来改善非显著目标的分割效果;考虑到神经网络深层和浅层之间特征表达的差异,在解码阶段利用全局池化方法(global pooling)设计全局特征增强模块(global feature enhanced,GFE),实现选择性地从深层特征图提取上下文信息作为对浅层特征图的指导,改善深层和浅层特征图的融合,保证同类像素预测的一致性.采用CamVid和Cityscapes数据集进行试验,模型mIOU测评值分别达到64.5%和73.2%,对比其他主流语义分割算法,该方法在分割性能和模型体积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不良图像的过滤精度,从人体裸露皮肤的形状出发,设计了一种新型不良图像过滤系统.该系统由自适应肤色分割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和分类器模块组成.首先,基于人脸检测和Graph Cuts分割方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肤色分割方法,对包含人体的图像进行肤色的精确分割;然后,利用Zernike矩和灰度共生矩阵构造出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组合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基于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过滤系统能够准确过滤裸露皮肤较多的不良图像,正样本查准率超过94%.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用于非结构化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跟驰应用的方法,旨在解决无人驾驶车辆跟驰任务中对引导车辆的局部定位问题,实时获取引导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首先以任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实车实验结果完成针对非结构化环境特点的传感器选型工作.对所选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设计联合标定流程,实现数据空间融合.设计与目标距离相关的横向距离约束阈值,以及基于历史帧数据变化可靠性分析,解决非结构化环境下雷达数据跳变和虚检现象,实现雷达有效目标提取;考虑相机小孔成像原理,提出大小可变候选车辆检测框生成.最后基于主流的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框架,设计跟车应用中信息输出流程.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非结构化环境下车辆跟驰应用的基本需求,输出结果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识别算法对带标签样本需求量过大的问题,采用基于元学习思想的多任务训练策略,通过大量不同的任务训练网络来获取一种跨任务的信号识别能力,使得网络在面对新信号类别时仅需少量样本就能快速适应。为更全面地提取信号样本的特征,设计了一种由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并联组成的混合特征并行网络,通过度量样本特征向量间距离的方式完成识别任务;并引入可同时考虑信号类内与类间距离的联合损失函数,以使信号样本特征在度量空间内的分布能更加紧凑,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相似性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仅有5个带标签信号样本条件下最高可达到88.43%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模型面向海量故障数据时诊断准确度低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局部均值分解与固定点算法联合降噪方法,以消除轴承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其次,为了避免原始信号中敏感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方法;再次,构建了一种基于改进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的故障诊断模型,采用GS-PSO算法优化SVM性能,进而运用改进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思想修正分类模型的残差以提升模型分类精度,应用Spark-大数据平台,通过并行处理技术进行科学计算;最后,采用CWRU提供的滚动轴承数据进行训练与仿真,证明构建的模型能实现对不同类型滚动轴承的识别诊断,并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率。通过对4种不同故障诊断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模型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使城市下垫面属性改变,人工表面取代自然地表,导致室外热环境恶化,其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引发的异常气候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已证实植被可以通过遮荫和蒸腾等作用产生降温的生态效益,但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与植被的规模或种类或分布方式等之间的联系仍没有明确量化掌握。目前,通过不同指标对绿地特征进行概括,从而精准量化绿地对室外热环境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重点。对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乔木覆盖率、三维绿量以及天空可视度六种指标调控室外热环境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分析各绿化指标之间的区别,并分别论述各绿化指标与热环境相关研究,总结各指标在量化降温效应的特点及局限性。之后提出绿化指标互补量化研究方法,从三维空间视角为完善绿量指标研究提出三维绿量体以及三维绿量体与热环境关系研究的相关方式,从而精确地对三维绿量在空间中地具体分布进行表达,更加真实地反映绿地的植被特征。根据以往针对三维绿量的研究提出三维绿量阈值,结合三维绿量的空间分布及树种差异性,挖掘影响绿地降温效应的潜在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量化绿地降温效果,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最后论述绿视率这一新的量化指标在量化绿地降温效应的潜力,以期推动绿视率与热环境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资源调度方法存在执行时间跨度大、信道接入率低、资源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云计算环境下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算法研究.根据云计算环境下多信道通信链路优化时隙和多信道资源,构建多信道链路模型,提出信道端到端可靠性最大化优化模型,将优化问题转换为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问题.利用多信道最优跨度和负载均衡算法对均衡调度问题进行求解.结合多信道数据处理和任务执行的特性,设计最优跨度和负载均衡双适应度函数,在种群进化初始阶段和接近收敛阶段对适应度函数做适当调整,完成多信道联合均衡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资源调度的执行时间跨度小、信道接入率高、负载均衡程度好,能满足资源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通信、电力等工程行业中,作业人员需要频繁执行室外作业。由于室外环境复杂,许多运维工作存在来自高压、高空、深坑等因素的高风险。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进行身份核验,以方便监督。然而,在传统的监督方式中,作业现场的人员管理和行为管控完全依靠人工核查,监控视频也依赖人工看守,无法做到人员身份实时核验以及对非作业人员入场的有效预警。针对室外作业场景中的作业人员身份识别,目前的研究方法大多基于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方法能够在作业人员脸部信息清晰且完整时准确识别出其身份信息。然而,当存在遮挡,以及受检测距离、检测角度等因素影响时,会造成脸部信息不完全或者模糊,导致采用人脸识别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出作业人员的身份。步态特征是一种描述行走方式的复杂行为特征,包括脚的触地时间、离地时间和人体高度、双手摆动幅值等。相比人脸识别,步态特征识别有以下优点:第一,步态识别适用的检测距离更远,而人脸特征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识别难度明显上升;第二,步态特征识别是非主动识别,现场作业人员几乎随时随地处于行走状态,而人脸识别需要识别对象正对检测装置;第三,步态特征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不像人脸特征较易被模仿、修改。不过,单独采用步态特征进行识别,虽然在作业人员运动时可以捕捉体态信息进而较为准确地对其进行身份核验,但是无法对静态的作业人员进行身份核验。[JP]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身份核验方法,结合步态与人脸等多特征进行识别,不受衣着、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可以有效提高身份核验的准确率。提出的融合人脸特征和步态特征的多特征身份核验方法包括身份注册阶段、训练阶段与测试验证阶段。身份注册阶段,人工标注人脸与步态信息,并录入人员信息库;训练阶段,首先利用相关网络提取视频中图像序列的步态轮廓图与人脸区域,然后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提取相关特征,构建融合的特征向量与身份ID间的关系;测试阶段,首先判断图像中有无清晰人脸,如果有则使用多特征融合识别方法,否则仅通过步态特征进行特征匹配进而完成身份核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CASIA-A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17%,数据集包含的3个视角下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8.75%,100%和98.75%。因此,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单人场景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是在室外作业场景中进行身份核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环境下任务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任务调度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性能,在将具体的任务调度策略应用于实际系统之前,应首先利用相应的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以便找出任务调度优化算法.总结了分布式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模式,利用时间Petri网建模技术,构建了分布式环境下几种典型的任务调度模型,并对任务调度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CORBA技术给出了模型的模拟实验方案.由于所给出的任务调度模型具有良好的对称性,能够容易地将其扩展为具有Ⅳ个计算结点的任务调度模型,为实现、模拟和分析具体的任务调度算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环境下机器人目标跟踪问题,提出由粗到精定位策略下基于多特征的智能机器人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射频识别系统实现目标粗定位,然后采用自适应模板匹配算法、改进核函数的连续自适应均值飘移算法及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提取目标头肩形状、衣服颜色与运动特征,实现精确定位.最后根据人机运动状态设计基于模糊规则的智能调速控制器,实时自动调整机器人的基准线速度与转弯增益,以稳定跟随运动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持人机之间的安全距离,对遮挡、相近颜色背景干扰及目标突然转弯的跟踪问题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从人体目标雷达回波数据中提取可分性较好的微动特征是实现目标分类的关键。针对传统谱图结构特征无法对体型相似的人体目标精细识别,提出了基于堆栈稀疏自编码器的人体身份认证方法。首先构造堆栈稀疏自编码器网络,利用人体微动数据进行无监督预训练,在不同层提取人体微动特征,然后将得到的特征输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有监督训练,用交叉验证调整网络参数,最后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人体目标分类。在不同人走路实测数据集上,3人平均识别率达到了83%,优于提取谱图结构特征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动态步态的身份识别方法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步态识别人身份的研究中,由于二维步态特征无法完全表示人体特有的动态步伐特征,导致识别受限。提出基于三维动态步态的身份识别方法,以连续步态图像帧为单位,通过立体视觉技术从二维图对不同采样时刻的运动人体三维步态轮廓信息进行提取,提取人体步态三维轮廓后,对其进行无关区域分割,获取和人体行走相关的步态特征。通过构建步态特征变换的几何模型,给出动态三维步态特征的转换过程,依据欧氏距离度量,根据结果实现身份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性能较静态方法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