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严格的 Hungate 厌氧技术,从云南省腾冲高温温泉污泥样品中分离一株嗜热自养产甲烷杆菌 YT-7菌株。该菌株细胞呈长杆状,不运动,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在65—70℃下培养时菌体为0.3-0.4×1.5-13μm。分离物仅能利用 H_2/CO_2为能源和碳源,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细胞最小倍增时间为3.2小时。滚管菌落呈灰白色,半透明,近圆形;落射荧光显微镜检查呈蓝绿色或黄绿色荧光。YT-7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5—70℃,低于45℃或高于75℃不生长。最适生长 pH 为6.5—7.0。根据形态和生理性状的研究,分离物暂定嗜热自养产甲烷杆菌 YT-7(Methanobacterium thermoautotrophicumYT-7)。  相似文献   

2.
从煤矸石中分离获得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测定培养时间、温度、pH值和接种量对菌株的生长代谢及氧化二价铁的影响,探讨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是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利用亚铁、单质硫和葡萄糖生长,且在亚铁葡萄糖混合培养基中也能生长,但不能利用蛋白胨生长;该菌株为嗜酸菌,其最适pH值为2.0~2.5,最适温度为30℃,Fe2+的氧化率最高达93%。  相似文献   

3.
从埃及盐碱土样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阳性的兼性嗜碱菌株YIMT0003,不产荚膜和芽孢,不具游动性.生长温度范围为室温(约20℃)到37℃,最适生长温度为28℃,生长的pH值范围为pH5~12。对NaCl的耐受范围为1%~5%,DNA的G C mol%为69.44%.16S rRNA全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菌株与Kocuria polaris CMS76^T亲缘关系最近,但两者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上有差异。有可能是克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4.
运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某酸性底泥中分离到一株耐酸且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WF83,采用形态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手段对其鉴定,并对WF83的主要生长因素(pH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F83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与Enterobacter sp.的同源相似水平达99%,初步鉴定该菌株可能为Enterobacter属.生长条件试验显示,该菌株属中温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5℃,且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5.0~9.0),在pH5.0时的细胞生长水平与pH9.0时基本相同,相对于已经报道的硫酸盐还原菌,其表现出较强的耐酸性.  相似文献   

5.
对毛木耳油疤病病原菌新种毛木耳柱霉(Scytalidium auricola W.H.Peng)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5℃~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在pH 4~12范围内,随着pH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菌株具有嗜酸的特性,在pH 4~5时生长速度最快;毛木耳柱霉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可广泛利用各类单糖、双糖和多糖,以及多种铵态氮和氨基酸;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适当降低菌袋培养温度和遮光培养有利于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几种作物尖孢镰刀菌菌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温度对几种作物枯萎病原菌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5~25℃范围内,甜瓜、西瓜、网纹甜瓜、黄瓜、甜椒、花生和豇豆7个寄主的枯萎病原菌菌株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1℃时生长最快,25~30℃温度下,生长速度减缓;辣椒枯萎病原与以上的病原生长特性不同,辣椒枯萎病原菌菌株F L.6.5 030710 1在15~35℃温度范围内一直呈增长趋势;25±1℃,菌株的生长过程分3个阶段:0~24h为生长初期,菌株的生长速度缓慢;24~72h为生长中期,菌落直径迅速扩大;72~120h为生长后期,菌株的生长速度变慢.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持高效菌株的降解活力。运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一株优势降酚菌GPS-1的生长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PS-1菌株的活性范围是:温度(20~40)℃,pH(5.0-9.0),外加碳源(葡萄糖)浓度(0-1000)mg/L,盐浓度(0-8)g/L;考虑动力消耗,溶解氧(摇床转速)应为180r/min。由正交试验可知:温度是影响GPS-1菌株生长的最主要因素,pH值和外加碳源浓度的影响接近,且明显小于温度的影响;得到的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酸度值为pH7.0,外加碳源浓度1000mg/L。这一实验为工业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弥补目前学术界在产碱性纤维素酶放线菌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方法通过实验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6株不同菌株,利用CMC透明圈、刚果红染色及酶活测定从中筛选出1株酶活较高的放线菌菌株H,经鉴定,该菌株为间孢囊菌属的一个种(Intrasporangiumsp.);通过液体振荡培养法,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并对该菌株酶系组成及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该菌株为好氧型兼性嗜碱菌,当接种量为6%,pH为8,在28℃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时生长良好。结论此菌株可产生碱性纤维素酶(CMC酶),且该酶大部分属内切β-1,4葡聚糖酶,其初始酶活力为2.912 IU/mL。酶反应温度为40℃时,酶活力可达到6~10 IU/mL;当pH为6~11,温度为10~60℃时,酶活力可保持在60%以上,能较好地满足日常洗涤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南极海域沉积物中筛选到一产蛋白酶的菌株R2,经细菌学形态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属于兼性嗜冷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R2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产酶,最适产酶温度为20℃.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 cellulose-52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菌株所分泌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0℃,最适pH值为9~10,对热敏感.是典型的低温碱性蛋白酶.Ca^2 、Mn^2 、Cu^2 对该蛋白酶有较为明显的激活作用,而Cd^2 、Co^2 则能抑制酶活.高浓度的变性剂、PMSF、AEBSF和EDTA都能抑制该蛋白酶,表明该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且金属离子对酶活性中心构象有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能耐受并吸附Ni 2+的菌株,命名为Ni-1.采用单因素法对菌株Ni-1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培养条件为t=30℃,pH=7.0,1.0%的NaCl.考察了菌株Ni-1对Cu2+和Ni 2+的吸附性能,并用表面响应法优化了吸附条件.菌株Ni-1吸附Cu2+的最优条件为Cu2+100mg/L、投加菌量(湿重)0.85g、溶液pH=6.0,在此条件下对Cu2+的最大吸附率为87.13%.菌株Ni-1吸附Ni 2+的最优条件为Ni 2+50mg/L、投加菌量(湿重)0.85g、溶液pH=6.0,在此条件下对Ni 2+的最大吸附率为84.32%.实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对较低浓度的Cu2+和Ni 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酸奶中嗜热链球菌H1的最适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根据回归分析得到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41.02℃,pH5.74,接种量0.31mL·50mL-1,盐浓度0.23%,此时菌株的光密度OD600为1.176.经实验验证,在该条件下菌株光密度OD600为1.162,其相对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3.
一株菲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荧蒽和芘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株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的菲降解菌PE1501 1在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值、菲初始浓度、共基质)下的生长特性,并初步考察了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土壤中对4环PAHs—荧蒽和芘的潜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含菲5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偏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生长,液体培养基初始pH 5.0时菌株生长最好;该菌株能耐受菲的初始浓度超过200 mg/L,但菲初始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出现较明显的延迟期;添加乙酸、溶解性富里酸或溶解性胡敏酸作为菲的共基质对菌株生长有短暂的促进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能以菲或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充分生长,并对荧蒽有一定程度的去除能力,但对芘的降解能力很低;将该菌株接种到灭菌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提高菲、荧蒽或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蕊      徐燕      许凯      王文磊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85-391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WO144-3)的生长性状、耐高温性能、叶绿素含量、藻胆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一个野生型品系(W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20 d培养,WO144-3品系叶状体长度从4 cm增加到138 cm,平均日增长率为17.59%,是WT品系的1.92倍;叶状体厚度为(17.41±0.33)μm,约为WT品系的70%。培养开始时,WO144-3品系长宽比约为WT品系的2倍,20 d后增加到5倍。但WO144-3品系的平均日增重率与WT品系没有显著差异。2)在30 ℃高水温培养10 d后,WO144-3品系叶状体的长度是WT品系的1.70倍;此外,高温处理对WO144-3品系的Fv/Fm没有显著影响,而WT品系的显著降低了59%。3)WO144-3品系的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分别为WT品系的2.05、2.74和1.42倍,但在叶绿素a和别藻蓝蛋白的含量上两品系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出:WO144-3是一个窄/薄叶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受高温胁迫、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具备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干酪乳杆菌HC12具有降低培养基中胆固醇的能力,通过单因子、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培养基最佳配比为酵母粉2.0%,葡萄糖2.5%,胰蛋白胨1.5%,牛肉膏1.0%;最适的起始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8℃.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使干酪乳杆菌HC12的生长量(OD值)达到了1.502,去除胆固醇的量达到54.3 ug/mL.  相似文献   

16.
W1-2 菌株是以好氧活性污泥为菌源, 以四溴双酚 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驯化筛选得到的一株新型好氧降解菌株. 16S rDNA 序列表明, W1-2 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主要以酶降解的模式去除 TBBPA. 在 30 ℃、pH=7、 150 r/min 和无其他碳源辅助的条件下, W1-2 菌株对 10 mg/L TBBPA 5 d 的好氧降解率可达 91.4%. 温度、转速、pH 值及 TBBPA 的质量浓度均会影响 W1-2 菌株的降解特性, 其中 pH 值对降解率的影响最大. W1-2 菌株最适宜降解和生长的环境条件为 150 r/min、30~ 35 ℃, TBBPA 质量浓度为 10 mg/L 和 pH=8. 此外, W1-2 菌株也是为数不多的无需其他碳源支持、能在高 TBBPA 质量浓度(30 mg/L)和低氧(0 r/min)条件下仍保持高降解能力的好氧降解菌株. 对 W1-2 菌株的研究, 为探究好氧环境下能降解 TBBPA 的微生物的修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SH1菌株对苯甲酸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SH1菌株能以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苯乙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研究了温度、pH、Ca2 、Mg2 、氮源和碳源浓度以及微量元素对SH1菌株生长的影响.在优化培养条件下SH1菌株在48h内对上述5种化合物的降解率分别为95%、95%、95%、93%和87%.讨论了苯甲酸分子中取代基的位置和大小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富含油脂的新月菱形藻BC6,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H值、N源含量、NaCl含量等培养条件对BC6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在20 ℃,pH值为7.5,最适光照强度为54 μE/(m2·s),NaNO3的最适添加量为105 mg/L,NaCl最适添加量为27 g/L。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最高细胞密度可达1.69×106 /mL,比优化前增大了2.2倍。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凡口铅锌尾矿分离到1株重金属抗性细菌菌株MS1,该菌株对Pb2+ 和Zn2+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和40 mmol/L.菌株MS1能在17~37 ℃和pH3~13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7 ℃和7.菌株MS1对高渗透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最适生长盐度为4%.当Pb2+和Zn2+浓度分别为2和10 mmol/L时,60h内菌株MS1对Pb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吸附率分别为13.9、20.0 mg/g和23.3%、25.2%.菌株MS1对Zn2+的吸附能力大于对Pb2+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进行以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相结合的复合诱变,经选育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LG - 01.将其接种在含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0 g/L,初始pH值为7.2~7.6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48 h后,其谷氨酸产量达到106.10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74%(同等条件下,原始菌株的谷氨酸产量为84.38 g/L).对该突变株的产谷氨酸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初始pH值为7.2,最佳培养温度为30 ℃,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谷氨酸产量最高时相应的葡萄糖浓度为150.0 g/L,其某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如延迟期变长,对数期的细胞生长能力较强,对底物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约提高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