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普通摆线轮镗孔设备存在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摆线轮坐标孔专用镗床,并确定了专用镗床的整体结构。为提高专用镗床的加工精度,需要明确各几何误差元素对专机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并重点控制影响程度较大的几何误差元素。首先分析了专用镗床的几何误差元素,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建立了专用镗床的几何误差模型,对比分析了模型计算结果与三角关系法计算结果,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灵敏度分析法建立了各个几何误差元素的灵敏度方程,通过归一化处理确定了各个几何误差元素的灵敏度系数,得到了对专机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几何误差元素,并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对专机关键部件进行选型。  相似文献   

2.
端齿盘加工精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刀架的分度精度.在对端齿盘加工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端齿盘的分度误差模型,利用二阶矩和摄动方法求出端齿盘的可靠性指标,并计算出其可靠度.以端齿盘的分度误差模型为基础,将可靠性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动力伺服刀架端齿盘分度精度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得出了端齿盘各随机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各随机参数的变化对端齿盘分度精度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端齿盘各设计参数的改变对其可靠性的敏感程度不一,可通过优化敏感参数来提高齿盘的分度精度可靠性.同时为提高刀架系统的分度精度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点法误差分离测圆信号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组合信号取全微分,分析组成该信号的各主要环节,实测其实际精度.用方和根法归纳出该组合信号的最大误差为±0.01μm,并提出了提高测试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完整介绍了手操器的硬件组成和主要软件设计。手操器用来实现控制系统的手动操纵。自控系统要求手操器能实现无扰动切换。整机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手动、自动切换时的无扰动。ICL7135与单片机89S51的接口方式有独到之处——与单片机共用晶体振荡器,通过T1间接得到A/D转换值,大大提高了A/D转换精度。仪表精度主要由D/A转换器的位数决定。整机的量程调节和零点调节在D/A转换电路中实现。仪表的最大误差发生在D/A转换电路中,由电阻桥路各参数决定。采用串行通讯的手操器体积更小。  相似文献   

5.
影响射孔精度的因素很多,从完井电测到固井质量测井,直到最后射孔作业,各环节的计算和施工都会产生误差。这些因素的不断积累,将直接影响射孔的精度。本文分析了射孔作业过程中影响射孔精度的因素,指出了各作业环节中可能产生射孔深度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小射孔深度误差的具体方法及措施,希望能尽可能提高射孔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工参数测量中有关仪表选择的问题,提出一些仪表选择原则,并通过分析实例,讨论了如何根据被测量植范围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来合理选择仪表的精度和量程,同时还指出在仪表选择上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中针对确定各零部件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影响以及瓶颈装配工序等重要问题,分析了两零件装配时由于配合面表面形貌所导致的几何误差造成的零件位姿变动,确定单工序的配合误差.以此为基础,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多工序装配过程误差传递模型,用矩阵微分法建立了几何误差对装配精度的灵敏度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识别出多工序装配过程中对装配精度有较大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几何误差,从而为精密装配精度分析以及控制提供基础,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硅微振动轮式陀螺仪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其动态过程,探讨了提高其灵敏度的途径以及影响其精度的误差来源,最后给出了测试电路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
由于计量仪表误差以及使用条件变化带来的误差往往使孔板流量计的精度不能达到要求。因此,找出引起误差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高天然气计量精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0 引言高中物理课本“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实验中,电表内阻的测量采用图1所示的半偏法。半偏法的误差来源和误差计算公式许多文章作过讨论,但是这些文章都未提及回路灵敏度对电表内阻测量的影响;有些文章认为用替代法可以避免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的方法误差以及仪表的结构误差,但对于回路灵敏度产生的误差并未作深入探讨,也未给出回路灵敏度以及在内阻测量中因灵敏度不足产生的误差的计算公式。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回路灵敏度对电  相似文献   

11.
用多分辨分析法研究动态测试误差溯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在给出动态测试系统总的传递链函数及动态测量误差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号分析手段,将系统的输出总误差进行分解,并根据各分误差的特性,将其溯源,找到系统内外产生该分误差的组成环节.为验征动态测试误差溯源理论,建立一仿真的简单系统,利用小波变换中多分辨分析方法,将总误差分解与溯源.结果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多操作模式并联机构末端位姿精度,确定各误差源对机构末端误差的影响规律及其最优值,以一种两操作模式2-R(SS)_2-R(RR)_2(RR)_2并联机构为对象,研究其误差建模及其零件公差优化设计方法。运用矢量法建立了可兼顾两种操作模式的机构位置逆解模型;基于R(SS)_2支链和R(RR)_2(RR)_2支链的误差模型,建立了2-R(SS)_2-R(RR)_2(RR)_2并联机构两种操作模式统一的整机误差模型。提取不同操作模式下2-R(SS)_2-R(RR)_2(RR)_2并联机构末端不可补偿误差,建立了末端不可补偿误差与各误差源的映射关系。基于灵敏度分析得到了两种操作模式下各误差源对末端不可补偿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机构末端位姿精度的关键误差源共有23项。综合考虑两种操作模式下机构末端位姿精度,提出了以各零件尺寸误差灵敏度系数为权重系数而构造的机构尺寸公差总和最大为目标函数的精度优化模型。通过算例得到在给定精度条件下各关键误差源尺寸最优公差,为机构零件制造装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层冷压印光刻中超高精度对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多层冷压印光刻中套刻的超高精度要求,提出了基于斜纹结构光栅的对正技术.利用光电接收器件阵列组合接收光栅产生莫尔条纹的零级光,得到条纹平面内X、Y方向的对正误差信号.通过调整光栅副的间隙来提高误差信号的对比度.利用高对比度和灵敏度的误差信号作为控制系统的驱动信号,对承片台进行宏微两级驱动控制,并由激光干涉仪作为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在驱动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测,实现自动对正.最终使在X、Y方向上的重复对正精度达到了±20nm,满足了100nm特征尺寸压印光刻的对正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使用霍尔效应测试薄膜样品的电学性质,可获得样品的电阻率、有效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等性质;但由于计算公式及仪表测试精度的影响,测试得到的结果存在无法避免的误差。该文分析了范德保法测试和霍尔效应测试由于计算公式和测试仪表精度产生的系统误差,由此获知测试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验用DN600涡轮流量计在液氧中的测量精度,采用六自由度(6DOF)模型结合流体仿真方法对涡轮叶片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基于水介质下涡轮流量计的仪表系数,构造高保真流体仿真模型。然后,通过热固耦合仿真建立低温液氧下流量计的冷缩等效模型,并利用流体仿真获取水介质和液氧中流量计仪表系数的等效关系。最后,以仪表系数的线性度误差最小化为优化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涡轮叶片的中径来流角、轴向宽度和重合度。仿真结果表明:涡轮流量计在液氧和水介质中的仪表系数成正相关;优化的中径来流角、轴向宽度和重合度分别为55°、55 mm、1;相比于原始结构,优化后涡轮流量计的仪表系数线性度误差降低了0.104 5%,其测量精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净成形要求压力机具有较高的输出精度,为此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设计,即建立其误差传递模型,从而经济合理地分配各零部件的精度参数。采用矩阵法构建双肘杆压力机传动连杆误差模型及多体系统理论构建其框架几何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误差独立作用原理建立压力机传动连杆-框架综合误差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到影响其输出精度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加工成本和机构输出可靠性对关键部件公差进行优化分配,进而给出在各零部件加工及装配中应采取的措施。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建立压力机传动连杆-框架综合误差模型,优化后各关键部件公差均有所增大,兼顾了经济性能和精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李乔松 《科技资讯》2014,(10):112+114-112,114
在做电学实验时我们往往要借助电子仪表设备来进行测量,因此就需要我们对电子仪表的测量规范进行一定的了解.例如:了解仪表所对应的量程和引起误差的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手段来避免或者消去误差.本文就电子仪表的测量特点、测量误差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测温仪表误差实测的基础上,简要地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设计了误差补偿线路,提高了仪表精度。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讨论了精度指标分配的最优组合匹配问题。首先对这个工程问题作了数学描述,从中提取仪器设计参数与各组成环节精度指标最优组合匹配的数学模型。接着讨论利用循环迭代法解题的思路,将最低成本转换成降低敏感环节加工难度的问题。给出自动寻优的算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三波长辐射测温法是以普朗克公式和电动力学中Hagen-Rubens公式为理论基础的非接触测温方法。主要解决被测对象表面发射率很低或不确定时的辐射测温问题。文章着重介绍了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了仪表的精度、灵敏度和刻度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对理论分析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