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轴承环采用冷辗压工艺进行生产会出现较严重的淬回火变形。从冷辗压工艺角度对其淬回火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影响淬回火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辗压轴承环时产生的残余应力。通过对冷辗压轴承环进行残余应力去除与不去除两组试验,将它们对轴承环淬回火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进行记录,利用minitab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相关性散布图分析,得出结论冷辗压轴承环的残余应力与淬回火变形量呈强正相关性。最终确定残余应力为冷辗压轴承环淬回火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模拟汽车板的烘烤工艺,研究了预变形量、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等对含铌低硅TRIP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TRIP钢的烘烤硬化机理。结果表明,当预变形量小于4%时,烘烤硬化值随预变形量增大而增加,预变形量大于4%时反而降低了烘烤硬化效应;当烘烤温度低于170℃时,随烘烤温度的上升,烘烤硬化值明显增加,当烘烤温度高于170℃时,烘烤温度对烘烤硬化值影响不大;当烘烤时间在20min以内时,随烘烤时间的延长,烘烤硬化值显著增加,烘烤时间超过20min时,烘烤硬化值随烘烤时间的延长反而有所降低。通过对TRIP钢的烘烤硬化机理分析,建立了烘烤硬化值变化模型:ΔYBH=ΔYγ+ΔYb+ΔYγc+ΔYdp+ΔYc,其中沉淀析出碳氮化物数量和Cottrell气团数目变化引起的ΔYdp+ΔYc对烘烤硬化值变化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3.
无Co超高强高韧马氏体钢回火微观结构的穆斯堡尔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ssbauer谱学对新型无Co高强高韧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超精细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合金元素的分布,碳化物和奥氏体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型无Co高强高韧钢在低温回火阶段析出的主要是ε碳化物,且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析出量增加,这增强了抵抗回火软化的能力·残余奥氏体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略有分解,不过奥氏体量仍较高从而提高了钢的韧性·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合金元素分布有所不同,其中在220℃以上回火,FeCNi(1)原子组态有明显增加,致使屈服强度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冷却模式下变形温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可促进铁素体的转变,使马氏体形态由大块状过渡到岛状;保温温度从740℃逐渐降至580℃时,铁素体转变量先增加后减少,保温温度为660℃时铁素体转变量达到峰值;随保温时间延长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铁素体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采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的冷却模式并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及空冷时间获得了630~710MPa的热轧双相钢,屈强比≤061,相应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Fe-Ni-Cr-Ti合金在冷变形和时效状态中两种振动模式(扭振和横振)中的f(共振频率)-T(温度)曲线,以及冷变形压下量和时效温度对扭振模式中f_s(扭振共振频率)-T曲线的影响,指出:在冷变形状态的两种振动模式中,其f-T曲线相似但不重合;时效状态时扭振模式中的f_s-T曲线极大值与横振模式中的f_l(横振共振频率)-T曲线极小值所对应的温度移至室温附近,同一材料,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在扭振模式下其频率温度系数由正变负,在横振模式下由负变正,扭振模式下,随着冷变形压下量增加或时效温度降低,f_s-T曲线极大值移向高温,可通过调整冷变形压下量和时效温度以控制极大值对应温度,获得较低的频率温度系数值。  相似文献   

6.
张秋美  侯军才 《科技信息》2011,(15):J0018-J0018
对不同变形量的ZK60镁合金进行不同固溶温度和不同固溶时间的固溶处理,分析ZK60镁合金变形和固溶处理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加,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ZK60镁合金的硬度均提高。固溶温度的升高对硬度值的影响最明显,固溶时间次之,挤压变形量对硬度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7.
G99二次硬化钢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G99)在不同回火制度下的组织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起初奥氏体量有所降低,在480℃回火5h奥氏体量达到最低,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量又较快地增加,碳化物含量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所变化,随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量又较快地增加,碳化物含量也随回火温度变化而所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马氏体中Co和Ni替代铁原子而成为F  相似文献   

8.
采用MTS858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回火对一种高强度微合金管线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火可提高微合金管线钢疲劳裂纹扩展的门槛值,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但对裂纹扩展稳态区的扩展速率影响不大;回火使碳氮化物沉淀析出、晶间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由岛状转变为点状及细条状,形成马氏体薄膜结构,阻碍变形和裂纹在材料中扩展,增加裂纹的偏折程度;在控轧控冷终冷温度进行2~4 h回火热处理,可以提高微合金管线钢强韧性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含Nb低碳钢的中间冷却及回火工艺对MA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膨胀仪对低碳含铌钢(0.028%C-0.25%Si-1.82%Mn-0.085%Nb)进行热处理模拟,即950℃正火后快速冷却到中间温度350~550℃,随后进行不同加热速率、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回火条件下组织中的马氏体--奥氏体(MA)形貌、尺寸及分布.结果表明:回火前的终冷温度在贝氏体相变温度区间及提高回火升温速率,会增加回火组织中MA的体积分数,MA体积分数最高达到7.9%.提高回火温度和延长回火时间,MA的体积分数会出现峰值.回火后,MA平均尺寸在0.77~1.48μm.提高终冷温度、升温速率、回火温度和延长回火时间,会使回火后的MA粗大,并呈多边形化.MA的体积分数和平均尺寸主要受中间冷却过程结束时未转变奥氏体量、回火过程中铁素体向残余奥氏体碳扩散程度以及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普通金相技术研究了2Cr13Ni4Mn9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该钢在固溶状态下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冷变形后组织中出现了诱发的ε马氏体与α′马氏体,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形变孪晶。电镜观察表明,γ、ε、α′总是伴生出现,三者间存在[10]_γ∥[111]_α′∥[01]_s的取向关系。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形变量的增加较一般金属快。采用铁素体仪对不同形变量下的α′马氏体的定量测量表明,随形变量增加,α′马氏体量增多。这说明该钢冷变形下强度的增加不仅来自奥氏体本身的应变硬化,诱发的α′马氏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奥氏体形变对GCr15钢连续冷却下珠光体产物片间距的影响。片间距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加权统计平均值。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冷却速度下,奥氏体形变后所得珠光体产物片间距增大,并在一定形变温度下,随着奥氏休变形量的增大,珠光体产物片间距的变化有一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弹性模量是影响精密冷成形件的重要材料性能参数,在挤压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中一般认为弹性模量为常数。而实际上,弹性模量随塑性变形的增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变化对成形精度在0.05mm以下的冷成形件有很大影响。通过对滑履件成形精度的分析计算,确定弹性模量损伤率的影响,对模具进行重新设计,成功解决了滑履件高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在线淬火Q690q试验钢显微组织,并通过拉伸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淬火试验钢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在540~650℃回火,试验钢为回火索氏体组织(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较多的碳化物颗粒).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尺寸变大,碳化物颗粒析出数量增多,平均尺寸变大,大角度晶界数量增多.同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呈下降趋势,塑韧性呈上升趋势.620℃下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878,992MPa,断后延伸率为20%,-40℃下冲击吸收功为143 J.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复杂苛刻的工作环境,开发出可以达到Q125钢级标准的高抗拉、抗压和抗挤毁性能的油井管用钢,研究了调质工艺对V微合金化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后的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主要是回火马氏体和微量贝氏体,碳化物大量析出,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低的回火温度和较长的回火时间可增加碳化物的析出量,从而增强沉淀强化作用.在610℃下回火70min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可达954MPa,989MPa及13.5%. 0℃冲击功横向为25J,轧向为46J,满足Q125钢级油井管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对超深井用超高强高韧套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经580~700℃回火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在580~630℃回火时组织比较稳定,仍然保持着淬火马氏体的位向和形状,在640℃回火时发生铁素体再结晶,在700℃回火时发生组织粗化;与热轧态相比,淬火回火后的塑性和韧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580~700℃回火,未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套管的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塑性和韧性逐渐增加;650℃为套管最佳回火温度,回火组织均匀,铁素体再结晶充分,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强度达到V150钢级,0℃时横向冲击功接近110 J,强韧性匹配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陈程  郭耀杰  陈颢元  孙云  张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843-10850
针对铝合金空间结构抗火性能较差的问题,以正放四角锥铝合金空间网架为对象,基于实用大空间建筑火灾空气升温经验模型模拟火灾温度场,采用增量法对各构件的温度进行计算,利用ANSYS WORKBENCH构建铝合金网架遭受火灾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铝合金网架在火灾下不同时间段的受力效应和变形特征;并利用有限元的手段,对比分析了铝合金网架和Q355普通钢网架在火灾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网架在火灾升温60 min时温度达到峰值,最大温度应力主要集中在角部支座附近,其变形特征为整体向上起拱;铝合金网架从角部杆件发生局部破坏,随后造成整体变形过大而导致整个网架的坍塌破坏;铝合金网架在常温下受力性能优于Q355普通钢网架,但火灾下受力性能劣于Q355普通钢网架,工程实践中应根据结构的使用功能合理选择结构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PC钢筋是一种高强度的新型工程材料。它的热处理制度为淬火 中频感应张力回火。淬火温度越高,钢筋的强度越高,塑性越低;回火温度越高,钢筋的强度越高,塑性越低。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钢筋的松弛性能(蠕变率)没有影响。张力对钢筋的强度、塑性没有影响,但对钢筋的松弛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的淬火、回火温度下,随着外加张力的增加,钢筋的松弛性能下降(蠕变率降低)。必须考虑其影响来综合制订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SPV490钢板直接淬火回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SPV490钢控轧后的直接淬火回火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再结晶区控轧后结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时,实验钢的强度大幅度提高,但韧性下降;采用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44%,然后在未再结晶区变形的两阶段控轧工艺后结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时,由于在细化晶粒的基础上增加晶粒内部变形带数量及位错密度,从而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T8钢由于含碳量高,过剩碳化物极多,塑性和韧性差,若热处理工艺不合适,使材料在服役早期出现开裂和破碎的现象。通过SEM,OPM及XRD等试验方法,研究了T8钢组织和性能随球化退火时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8钢在600℃球化退火2 h后,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即可获得充分球化,以粒状形式细小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延长退火时间不显著改变碳化物的球化效果;试样经(770±10)℃保温,6 min油淬后,获得的隐晶马氏体组织硬度最高;试样经180~210℃回火1 h空冷后,消除了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最终获得有球状碳化物均匀分布的隐晶马氏体组织,回火试样硬度较淬火态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挤压工艺生产高性能不锈钢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挤压和冷轧工艺生产HR3C无缝钢管,金属冷成型过程和成品性能均表明热挤压加冷轧工艺生产高合金难变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热挤压加工变形时金属承受三向压应力,可以提高金属的综合性能;通过冷轧加工改善管材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可以确保材料在特殊环境中使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