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衡区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里分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只针对建筑本身,建筑物只是其物质外壳,更大的价值在于保留居民生活、居住方式和所承载的人文信息,以达到流传武汉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汉口的形成,源于汉水改道;汉口的发展,得益于位居长江、汉水的交汇处和中国内陆中部的区位优势;汉口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与其开埠较早密切相关;汉口在武汉三镇形成中起步最晚,但却后来居上,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通过探讨汉口发展的历史地理因素为建设现代化的武汉大都会,提供历史的渊源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构成城市环境和历史特征的重要人文因素,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表微与物化,是现代都市不可替代的重要标识和发展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一座城市不可再生、不可复得和无可估价的遗产和财富。武汉的里分民居在文化意蕴、人文内涵、建筑形式和构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本文针对里分民居的现状调查,就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渐进性更新”观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1909年建成的汉口水塔,在满足最基本的蓄水送水功能外,随着城市发展,其本身所承载的含义也在不断泛化,并演绎出了社会功能、军事功能和历史功能等几大特性。水塔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勾连起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从而使得民众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成为构建起城市记忆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水塔个案说明历史建筑除了提供民众日常生活空间外,只有本身所包含信息契合了民众社会观念和日常体验,才能成为城市的记忆装置。  相似文献   

5.
从芜湖官牢到模范监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市圈存明清城廓内的徽派古民居,恢复历史遗迹,建设芜湖古城。在古城的东北角完整保留着一座古监狱,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湖关道童德璋在原芜湖官牢上扩建为模范监狱,保存至今是芜湖市域规模最为宏大、形貌最为完整、特色最为鲜明的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是长江流域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城市演化经历了武昌与汉阳的“双城对峙”到武昌、汉阳与汉口“三镇鼎立”的发展历程.汉口的形成是武汉城市成型的关键,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该文重点依据历史图件,对汉口城市的形成、演化及“三镇鼎立”格局的确立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作为汉口镇行政管理机构的“汉口镇巡检司”是汉口市镇形成的标志,据此确定,汉口镇最晚在公元1522年前就已形成,此时的汉口镇包含汉江河口南北两岸的市镇范围,管理机构位于汉江南岸,也是汉口镇重心所在.研究表明,1613年“汉口镇巡检司”已移至汉江北岸,北岸已成汉口镇发展中心,从此汉口镇仅指汉江北岸,南岸属汉阳县城关,此标志着现在汉口的出现.汉口快速崛起于明末清初,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及区域影响等综合考量,武汉“三镇鼎立”格局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文中还对历史文献中“汉口”的地理学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都城的设计思想,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都城建筑制度,并借鉴了前代北魏洛阳城的建制,又有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地理条件的变通布局。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8.
“里分”是武汉历史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探究武汉历史街区的保护价值,首先要从分析城市历史形成和人文环境入手。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新与旧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街区作为本地区文化与文脉的载体与土壤,犹如地层和年轮一样,反映出无可替代的记录作用和不可再生性。“保护”的含义并不是封存,对于历史建筑这一特殊文物来说,探索开发与再利用的合理性及保护方式,重新赋予其活力和“人气”,才是真正的“保护”之道,才可维持城市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正4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9年7月在天津市  相似文献   

10.
迤沙拉里泼彝族在建筑、民俗风情、谈经古乐、历史文化产品、饮食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风韵。研究这些民俗特点,对迤沙拉里泼彝族民俗文化进行保护、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唐时期长安禁苑内的建筑鳞次栉比,这些建筑位置不同,修建时间各异。在隋唐历史上,围绕这些皇家建筑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梳理史料,分析了禁苑的建筑类型;考证了禁苑内部相关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得名原因;厘清了与之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作用;校补了部分建筑;并考察了禁苑的历史遗存。这对于认清禁苑的历史,及遗址的复原、保护、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它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理论依据.本文就"三个代表"与毛泽东的"生产力标准"和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脉相承关系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莞在打造“文化新城”上力度很大,“三城一都”(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及音乐剧之都)硬件建设成效明显.那么,东莞“文化新城”建设能否在建设模式上打造其“先行一步”的示范效应?这种预期是完全可能的,而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文化设施、文化体制等模式创新的同时,探索一种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积淀、符合东莞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软实力建构模式,在全方位的文化建设中培育东莞人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个性化文化氛围,以培育东莞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吸收社会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适应新世纪党的历史任务和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必然要求,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洛阳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来洛商人所建的聚会场所.山陕会馆的建筑雄伟,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精巧,布局严谨,木、石、砖雕、彩绘艺术誉冠中州的古代建筑.它的文化特征极具洛阳、山西、陕西三地特色,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应加速修葺保护,使之桩颜焕炳,永葆其辉煌壮美.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一个鲜活的民间档案文献,经过历史人类学田野经验的解读,这些文献马上就可以“活”起来,而“活”了的民间档案文献有助于“文化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双城市四野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的改造为例,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设计的手法和保护原则入手,提出了可再利用(PCD)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旧城改造的设计实践,最终实现了旧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动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从马恩的理论到今天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条件、新任务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