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由于工业干法纺丝设备费用高、占地空间大,几乎没有几所高校能够为在校的高分子及其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提供相应的干法纺丝的实践机会。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实验室利用工业用干法纺丝设备,依据干法纺丝的实验原理组建了一套微型干法纺丝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满足大多数高分子及其相关专业对干法纺丝实验的需求,还能拓展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构想将静电纺丝和微流控两种技术融入到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去,并且在多方的支持下进行了尝试,获得了初步成果。文章对静电纺丝和微流控的装置、实验操作和所获得的产品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和微流控实验项目开设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专业实验课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的开设,伴随而来的实验设备噪声引起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关注.文章对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的设备产生的噪声进行了实时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瞿金平 院士     
瞿金平(Qü Jin-ping),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领域)为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及装备。现任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纤维加工技术中,湿法纺丝是复杂和困难的,对湿法成形机理和研究严重滞后于其加工工艺。早期的理论研究一直沿用至令。本文在湿纺实验基础上,根据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较新的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理论,对湿法成形机理进行建议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纺织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从自身专业特色出发,不断强化产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逐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已将熔法纺丝、湿法纺丝、静电纺丝等纤维生产工艺,作为综合实验项目系统化引入本科生专业实验课程。熔融纺丝作为最常见的纤维生产工艺之一,因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无溶剂回收等问题,较早得到广泛应用。聚丙烯纤维熔法纺丝实验采用聚丙烯切片为原料,切片经过熔融纺丝机组进行熔融、纺丝,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熔法纺丝机组构成以及纺丝工艺参数设置;将纺得的初生纤维进行截面观察,拉伸性能测试,引导学生分析纺丝拉伸倍数对其结果的影响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技术有着卓越的优点:设备经济,操作简单和易得粒径均匀、形貌及结构可控的微珠和微胶囊。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成型加工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流控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走向实验教学课堂的条件。将微流控实验项目开设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专业实验课程中,不仅深化、完善及补充了实验课程内容,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实验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智能控制实验室不仅为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本科生提供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场所,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对智能控制实验室目前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实验室用电安全、保障实验室设备安全、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大为降低,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科学》2012,(1):4+215-216
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于2005年3月由机械基础教学中心实验室、CAD中心实验室、材料加工实验室和机械工程实验室组成,2006年被教育部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学生获得机械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中心面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开出三十多门实习和实验课程,并提供相关方向本科生创新设计平台、研究生课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专业综合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对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的定位、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体积拉伸流变支配的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技术特点,探讨了该技术在通用材料加工过程自增强和特种材料高效加工上的应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螺杆塑化输运技术相比,偏心转子体积拉伸流变塑化输运技术在多组分塑料共混增容改性、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改性和热塑性塑料纤维增强改性等方面,具有强制增容效果好、混合分散效果优、纤维折损断裂少等显著优势;此外,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体积压缩释放效应强化了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熔融塑化过程的传质传热效果,大大缩短物料热机械历程,实现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的高速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工程训练,改革电子实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可分为基础、专业和综合3个层次。文章基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实验中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量大面广的基础类电子实验教学,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工程训练,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生物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开放内容、开放对象与范围、开放时间3个方面阐述了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构建,并探讨了综合素质培养型、能力发展型、研究型和学生参与科研型4种开放实验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的教学实践方法,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开放性实验——药物包衣用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材料的乳液聚合反应及其包衣技术。使学生了解到了一种新型的涂料,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该实验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和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分层次安排特种加工技术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开展特种加工开放型实验,实现从认知型向实践创新型的转变,这对多层次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此模式开展3年多以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促使工业中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调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增加综合性、开发性实验,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杜丹蕾  杜敏  肖可 《实验室科学》2013,16(4):124-126,131
开放性实验以其占主导地位因素不同可分为三类,其中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性实验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的意识,营造良好开放环境,以及如何对以学生为主体开放性实验进行引导等方面讨论了这种类型开放实验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高分子实验课题组在原有高分子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从系统化、模块化、综合化的角度出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综合性改进,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使高分子科学实验在新的形势下能够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HPVC加工和力学性能,使HPVC更好地应用于车用密封条当中,本文采用转矩流变仪进行研究,探索了不同聚合度、增塑剂加入量、丁苯橡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互穿网络(SBS/PBMA)加入量等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压制成型工艺,将聚合物互穿网络运用到HPVC加工密封条中,通过硬度测试、拉伸实验和热老化实验等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加入量为80份、填充剂碳酸钙加入量为5份、SBS/PBMA加入量为2份时,所得的材料能够满足车用密封条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强高等院校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实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转变成具体的训练项目,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二模块"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中,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实现综合实验教学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个关于数据采集的开放性物理实验系统。该系统以DSP芯片TMS320F2812和6通道16位模数转换芯片AD7656为核心,给出了TMS320F2812和AD7656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片内存储器中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该系统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对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