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其间经历了长期艰苦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真正开始了现代化建设,但是要在我国真正实现工业化、制度民主化、管理科学化、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等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人口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要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章提出民族人口现代化,是基于: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近10%;②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分布广但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化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③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章讨论了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4.
刘月 《科技资讯》2006,(19):198-198
1、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订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后20年,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如何保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劲的发展势头,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不难看出,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中,社会成员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的因素是绝对不可忽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自身的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人文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实现从“依附型”向“独立型”、从“软弱型”向“能力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人的人格转变。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自我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加速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的现代化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而目前我国人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人的现代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必须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核心,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滑冰 《咸宁学院学报》2014,(11):150-151
现代化进程中,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形态越来越为更多人群所接受。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休闲运动概念进行辨析,对休闲体育运动形式与征象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我国体育运动的未来走向,以供体育工作者与体育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同时认为这些总理2若不能有效得以解决,不但会影响我国教育改革,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我国档案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步入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时期,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交往的现代化、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辨证关系,认为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中国现代化最根本的动力.人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其它方面的成败得失,亦是其它方面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现代化属于“防御型”的现代化;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来者”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中国人对外学习的大门,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他们努力寻求救亡之道。于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痕迹。本文就是从留日学生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况、近代中国出现大量留日学生的原因和留日学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现代化与国民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人的主体性。因此,实现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以主体性为核心的各种素质的人,而这必须以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左雷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18-1120
"现代化"这个名词似乎因为全球一体化、信息化乃至后现代化等更新潮的词汇而显得有些落伍;"革命"一词,早些时候还有所谓"告别革命"的争论,现在则更是少有人提及。但是所谓全球化未必可以代替现代化来说明人类前进的状态,后现代化也不过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代化的过程仍在进行之中。革命也并非只是在破坏,革命是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式,是一种罕见的急速的前进。由于革命本身的某些特质所限,它只发生于近代以后,即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以革命是进入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现代化演进划分为十年内战、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三个时 期,侧重于从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角度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南京国民政府时 期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历史走向特征,并对国民政府与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关系加以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自主性发展,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与方向;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的结合,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深厚土壤;改革开放相互整合为推动现代化的合力,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系统.本质与方向、内容与依据以及内外动力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1996—2010年"三化"协调度进行考察和测度.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由于三者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没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到2010年三者协调度仅处于"一般"水平.可见不能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提高,应倡导低碳发展,巩固城镇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三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文化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必须努力处理好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使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以达成实现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这一共同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