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开发制作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然而以公共卫生与健康传播专家为主导制作出来的教育材料的文化适宜性很少得到关注。采用人类学的评估研究方法,以柳州市常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为对象,考察这些材料的文化适宜性与效度,并就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表现在: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上表现出逐渐性、在体育文化变迁上呈现出时序性.影响安徽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主要因素有:村落休闲方式的变迁、国家层面的文化关怀、村落层面的自觉文化、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江西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一般认知、传播途径、态度、获取相关知识途径,预防途径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得出大学生对艾滋病一般认知知识了解得比较好,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认知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缺乏正确认识,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缺乏正确认识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教育,提高对艾滋病各个方面知识的认知,来预防和减少艾滋病在校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一国的教育必须研究该国的文化传统。教育有选择、传播、发现、创造文化的功能。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既有矛盾 ,又互相依存。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民族性、时代性两个标准对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文化。同时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教育本身的旧传统、旧观念也需要改造和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探索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对医务人员、中学生、劳教人员、戒毒人员等四类人群进行艾滋病问卷调查。结果 :各人群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了解不一致 ,对明确的传播途径、致病原因、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有显著差异(p<0 01) ;愿意接受艾滋病知识是一致的(p>0 05)。结论 :对这几类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提高对艾滋病危险性及现状的认识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进一步预防艾滋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一至四年级100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他们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十分明确。但是,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新闻媒介的传播,而不是学校教育,这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创刊出版的《数学文化》杂志,以及互联网上第一个上线的数学类课程《数学文化》公开课等现状,阐述数学文化传播的背景.给出数学文化传播的定义和内容.指出数学文化传播具有揭示数学的本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和传播中能秉持公正等特点.坚持数学文化传播中要保持科学性、应有趣味性和要密切联系数学史的三项原则.继而阐述数学文化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关系,特别指出数学教育中要讲清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真理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以往数学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对有关工作提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晶  罗忆 《太原科技》2008,168(1):25-26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介绍了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了视觉文化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文化、视觉、教育等方面,阐述了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肖然 《科技信息》2010,(12):105-105,108
目的调查贵德县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贵德县随机抽取河阴镇、河西镇两镇,两镇内随机抽得4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85%的居民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但是52.18%左右的居民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如拥抱、握手、共餐等可以传播艾滋病,而且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知晓率以及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差异(χ2=15.149,P﹤0.05,χ2=44.782,P﹤0.05)。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仍待提高,部分调查对象的态度有待改进,针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人类学的特色贡献在于深入分析导致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动因,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预防实践中,为长期有效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目前中国的艾滋病预防实践需要医学人类学的参与,生物医学和医学人类学观点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提出把古代文学作品还原到文化语境中,才能真正阐明其意义和价值,从而突破传统的讲解模式。可以在各时代的文化语境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在各种文化信息中阐释作品的内涵,突破传统的雅俗文化界限,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解读民间特色鲜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她既是崇高的春天之神、爱情之神,同时,她又是充满原欲之神、淫荡之神,该符号的"神格"出现了"文明"与"野性"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一巨大张力常使国人感到百思不解.这个在以"伦理"为轴力的中国"文化范式"看来充满背谬、分裂的神格,当将其置入以"命运"为轴力的西方"文化范式"时,却是一个亲和、谐调、逻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思潮给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青年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在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也给我国青年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机遇。我们要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去看待青年文化建设,正视青年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现象,坚定信仰,兼容并包,积极引导,共同建设有利于我国青年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原型,地域文化往往是以保存整体文化单个或多个文明因子的方式,为整体文化的转换提供一种基础性的支持。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作为地域文化,两浙文化对中国新文学生成的支持,主要表现为两浙作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使之获得了文化转基因的内在催化动力,使两浙作家在以艺术审美方式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当中,所采取的文化视角具有一种独创性,从而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医学人类学在美国有更细致地理解艾滋病危险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根植的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所运用的方法及这些方法的特点。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多民族的国家,医学人类学在其卫生领域很可能同样发挥类似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本应有中国的人类学家参与的应用社会学方法的工作却一直由公共卫生人员承担。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将来潜在的灾难性威胁迫切需要人类学研究以及中国自己的人类学者。相信人类学家和其他定性研究的社学科学家去关注艾滋病问题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着重分析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对青少年足球培养理念。从中发现作为我国近邻的日本和韩国,较为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让青少年拥有精湛的球技,同时要有合格的文化成绩;作为具有相似文化的西方国家美国和德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体验足球的魅力。结合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1)营造丰富的足球文化,注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培养;(2)建立有效机制,确保青少年足球精英可持续发展;(3)校园足球要"育人为本",注重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文化养成问题的关注也愈加密切。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中国如何发展,将取决于他们的文化传承及思想价值观,而青年时期,尤其是大学时期的教育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为此,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从网络冲击、教育缺失和社会压力等现实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养成教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在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女子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因为先进性别文化与和谐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中,女子高校要切实担负着引领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先进性别文化、创新先进性别文化的使命,从而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青藏铁路建设沿线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基础,提出了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工程师的重要伦理责任,论述了相应的行为指引,指出了加强工程职业自治、展开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工程伦理学规范建设的内容应包括工程决策要兼顾地方群体利益,工程行为要遵循最高伦理标准,加快工程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