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家庭教育、家长体育态度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家庭教育和家长体育态度对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影响.共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KMO值为0.774,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09,表明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良好.结果发现,青少年的身体素养、家长体育态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青少年身体素养、家长体育态度和家庭教育之间两两相关,且存在正向相关关系;青少年家长体育态度、家庭教育对其身体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孝感地区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购买行为和家长的认知态度以及对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得出小学生喜欢吃的前5种零食类型分别为膨化食品、饮料、糖果、奶制品、辣条.大多数小学生挑选零食时会被包装的图案和文字吸引,喜欢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味道好.学生家长大多认为孩子的童年需要零食的陪伴成长,认为孩子适当吃零食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希望对小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健康讲座等宣传教育,认为需要颁布一款针对小学生零食安全的法律条款.因此家长应加强培养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学校应引导小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配合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监督行动和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探讨一个为期8周的课外教育课程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活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体形态度的影响.25名年龄在12~14岁之间的女孩(M=12.34岁,SD=2.1)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实验组干预和安排体育活动;第二组体育活动组仅安排体育活动.第一组增加了对她们有吸引力的体育内容,并且降低了对体重不满和渴望身材苗条的分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对改善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活动情况和身体形象的态度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部分城市小学生家庭中的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父母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动机、项目、场所、形式、时间段、活动时间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从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环节为发展小学生家庭体育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安徽省城市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动机、项目、场所、形式、时间段和活动时间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从政府、学校和家庭等环节为小学生家庭体育提出了建设性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通过审视家长参与幼儿体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发现由于幼儿体育活动缺乏家长参与设计、家长认识偏差以及角色定位模糊等因素,导致家长参与幼儿体育活动效果不理想.提出家长参与幼儿体育应走制度化、常态化的发展之路,设计家园合作共育机制、搭建"幼儿园—社区—家庭"一体化家长参与幼儿体育活动的平台等推进策略.达到家长参与幼儿体育活动由"边缘化参与"向"积极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蔡科佳 《科技资讯》2007,(24):117-117
家长为子女的教育投资,对子女的成长和成长抱以很大期望,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他们希望也要求学校能为其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当然也包括提供优质的德育.但是很多家长都把教育理解成学校教育,把家庭教育忽视了,而实际上子女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影响小学生视力的众多因素,并找出主要因素,抽取浙江省4~6年级的小学生1 798人进行视力检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将因子分析中得到的4个公因子作为模型结构方程的潜变量,使用AMOS 17.0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结果显示:4~6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视力不良发生率达60.0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体育态度""运动参与""视近时间""生活习惯"4个因子均对视力有影响,作用大小分别为0.78,0.27,0.16,0.12;"体育态度"及"运动参与"对视力的影响可能比"视近时间"和"生活习惯"更大,并且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正面态度比用行政命令动员小学生减少用眼时间和被动体育锻炼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对2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讨论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整体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状况良好,在性别和城乡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身体肥胖和身体活动维度上,其他维度上的差别不大.(2)体育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和力量对学生的锻炼态度产生直接效应,而身体健康、协调、身体肥胖、灵活、外表、耐力和自尊对锻炼态度起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厦门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实地调查,发现物质条件差、家长辅导能力和精力有限、教育认知有些偏差、家校合作与亲子关系有待强化、教育过程中存在责罚与打骂方式等.基于这些现状和问题,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视角阐释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并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态、增加农民工收入;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增强其城市就业能力;加强家庭教育和管理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认知水平;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我教育和自强品格等方面来改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帮助农民工子女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