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状况,掌握增养殖区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预防由于养殖活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该文利用2014年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对钦州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分别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有机污染指数、营养水平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分析了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现状,对大蚝养殖功能区水质现状予以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综合评价全年为劣Ⅳ类,较为稳定。全年主要污染物为pH、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其中8月份活性磷酸盐在7个站点中均显示超标,化学耗氧量超标集中5月份。应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并参考NY/T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海水水质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街山列岛海域增养殖区表层营养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10年春、夏、秋季中街山列岛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及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月平均值均呈季节性显著差异。COD平均值较低,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就DIN而言大多数站位为劣四类海水,而DIP表现为大多数站位属于二或三类海水。E值表明海水基本处于高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COD占优势,其次为DIN,这两者起到绝对性作用;N:P值表明调查海区的海水基本处于P限制潜在性营养;有机污染指数A值表明所调查海域海水基本处于轻度有机物污染。营养盐与盐度和pH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磷酸盐的负相关最为显著,且各营养盐之间大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对青岛崂山湾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DIN、PO_4-P和COD的时空特征及年际变化规律。运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海水有机污染状况指数等方法评价了该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NO_3-N为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N为崂山湾的主要污染因子,12个航次平均DIN浓度66.67%。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O_4-P及COD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N/P近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该海域已由氮限制水体转变为磷限制水体,营养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为0.42,海水有机污染指数变化区间为-0.35~1.50,较富营养化指数法、海水有机污染指数法结论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4.
中街山列岛及其邻近海域海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对中街山列岛及其邻近海域12个调查站点主要海水水质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分别采用单项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法从不同角度评价了调查海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岸海域污染较重,离岸海域污染较轻;各个站点的石油类含量均超过了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75%和67%,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67%的调查站位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最大富营养化指数达2.68,出现在宁波-舟山港水域的9号站;75%的站位都处于中度或严重有机污染状态,最大有机污染指数达4.8,出现在宁波-舟山港水域的9号站。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5年6月对威海双岛湾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DIN、PO_4-P和COD的特征及限制性因子。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状况评价等方法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NO_3-N为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N为双岛湾的主要污染因子,DIN、PO_4-P和COD平均浓度为164.99μg/L、4.51μg/L和0.93 mg/L。除部分站位DIN外,其余站位DIN、PO_4-P及COD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及COD浓度平面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湾内高于湾外趋势。N/P均值为83.04,营养结构特征为磷限制。对比历史数据,双岛湾N/P失衡呈逐年加剧趋势。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为0.16,海水有机污染指数变化区间为-0.62~1.02,与富营养化指数法相比,海水有机污染指数法结论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6.
三门湾是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之一,沿岸海域环境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对浅海养殖业已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2015-2016年对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水质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和COD部分超标外,其他环境因子符合功能区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2)该海域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底质环境状况良好;(3)三门湾海域各季节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表明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4)各个季节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150,说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危害范围。海水富营养化成因较为复杂,后续还需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4-2015年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分析水质状况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2009-2014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 阐明红树林水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水体溶解氧(DO)普遍较低, 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普遍超标, 其中TN, TP, COD和B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的4, 2.6, 1.3和1.3倍, 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枯水季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雨季; 2) 年际变化显示, 2009-2014年, TN和T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D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COD保持下降趋势; 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水质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改善, 有机污染则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外源性污染物的输入是主要污染来源, 亟需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合浦廉州湾增养殖区水域营养水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1~2003年广西沿海渔业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数据,运用营养指数(E)法、有机污染指数(A)法以及初级生产力情况,分析与评价广西合浦廉州湾增养殖区水质不同时期营养水平时空分布特点、有机污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增养殖区水域营养水平指数E值时空变化范围为0.01~1.71;A值为-0.79~0.75;叶绿素a含量为0.31~2.83mg/m3.说明合浦廉州湾增养殖区水域营养水平总体上很低,处于贫营养状态,初级生产力水平低,但水域有机污染程度低,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珍珠湾海水增养殖区2004~2008年夏秋两季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珍珠湾海水增养殖区5年来丰水季节水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讨论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4~2008年,珍珠湾海水增养殖区营养盐的含量和分布结构(N/P和Si/P)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溶解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呈增加趋势,N/P...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0月(秋季)对廉州湾近岸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廉州湾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显示:秋季廉州湾海域的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为0.149-1.587 mg/L,均值为0.493 mg/L;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为0.010-0.084 mg/L,均值为0.033 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0.89-3.27 mg/L,均值为1.47 mg/L。DIN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DIP由湾内至湾外呈递减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调查区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0.48-76.25,均值为12.23,大多数站位的水质状况属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水平,严重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南流江口附近的站位;有机污染指数为-0.15-7.20,均值为1.80,研究区域50%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南流江水质污染最严重,属于严重污染水域。总体来看,河流输入的陆源污染和人类对廉州湾海域的开发利用,是廉州湾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4年~2008年兴化湾近岸海域的监测调查资料,采用水质单因子质量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水平法对兴化湾近岸海域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兴化湾近岸海域近5年的富营养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已受到有机污染,并呈现出高富营养化状态,同时受到氮限制;有机污染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富营养化指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贝类(文蛤)养殖区的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绝大多数监测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适合发展贝类养殖生产。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其中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2007年无机氮平均含量(0.40mg/L)超标0.34倍,铜含量最高值(39mg/kg)超标0.11倍,锌含量最高值(474mg/kg)超标2.16倍;合浦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的东江口监测点2007年的无机氮(0.380mg/L)和活性磷酸盐(0.0362mg/L)略为超标,但均比2006年明显降低,2007年党江深水区监测点砷含量(39.11mg/kg)超标0.96倍。超标原因是养殖区外源污染或环境本底超标,而非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陶晓娉  吴淼  刘熊  雷富  何喜林 《广西科学》2022,29(3):532-540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广西北部湾海域2021年8月(夏季)和2022年1月(冬季)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夏季和冬季pH、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氧(DO)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DIN和DIP,钦州湾和铁山港是各单因子主要超标海域。有机污染方面,仅夏季钦州湾湾内存在1个重度污染站位,在钦州湾和铁山港湾内出现中度污染,夏和冬两季分别占18.5%和13.6%,其余受污染海域同时出现在钦州湾、廉州湾和铁山港,夏和冬两季良好水质仅占3.7%和22.7%,均位于涠洲岛海域。综合污染方面,未发现严重污染水域,仅钦州湾在夏季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夏和冬两季分别占40.7%和31.8%,夏季除涠洲岛外其他海域均受到综合污染,冬季仅钦州湾和铁山港受到综合污染。整体而言,单因子超标率、水体有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在夏季高于冬季,在湾内高于湾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促进北仑河口保护区与周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2012~2014年对北仑河口保护区沿岸水域的水环境理化指标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营养水平指数法以及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结果】除无机氮外,北仑河口保护区各水质指标均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石油类是主要污染物。2012~2014年北仑河口保护区的营养指数分别为1.94,1.33和1.44,存在富营养化现象,且具明显的时空差异。【结论】研究期间,该海区的水环境健康指数均达到水环境健康标准,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叶然 《科技资讯》2011,(27):99-101
根据2007年至2009年4~10月岱山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N、P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表明,监控区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无机氮(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规律以及陆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监控区营养盐含量呈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即春季高,夏季低(8月最低),至9月有所回升;在8个监测站位中,S1站点营养盐含量最高,S8站点最低。赤潮监控区DIN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的94.79%,是岱山赤潮监控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监控区的营养水平等级介于中度营养与富营养之间(Ⅱ~Ⅲ),并逐渐趋于富营养等级(Ⅲ)。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对环三都澳近岸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监测。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状况较好,但已开始受到污染,必须对有机污染加以控制。通过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为环三都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近5年的调查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南宁市南湖水质变化情况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TP、TN超标严重,是主要污染因子。南湖水质总体上处于Ⅳ~Ⅴ类,即为中污染至重污染,在个别时期出现了严重污染。南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大多处于50~70,大部分属于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较有规律的波浪式变化,波峰大都出现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波谷大都出现在每年的1月至4月。  相似文献   

18.
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和无机氮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倩  周晶 《天津科技》2007,34(3):93-94
利用1996—2004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天津近岸海域水体营养化状况和主要污染因子无机氮的污染状况及特征,提出天津近岸海域水体无机氮污染严重,海水盐度对无机氮浓度产生一定影响,富营养化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状况。【方法】2010年6月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15个站位的海水样品,测定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等的浓度;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对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中COD平均浓度为1.00mg/L,DIN平均浓度为0.12mg/L、PO4-P平均浓度为0.01mg/L。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中COD浓度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浓度超标率为20%;PO4-P浓度超标率为20%。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为0.47;海水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营养级别为Ⅱ级。【结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受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陆源污染物及海水养殖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9--2011年的5—10月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6个监测站点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概况.结果表明:近3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无机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活性磷酸盐;从空间分布上看,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活性磷酸盐的空间变异系数在0.14~0.39之间,高于其他项目的空间变异系数,说明活性磷酸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明显大于无机氮和硅酸盐;在时间分布上,表层海水营养盐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份其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值;从营养盐的结构特征上看,NO3--N占无机氮质量浓度的57%~70%,是该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从赤潮监控区的富营养化等级划分来看,赤潮监控区由2009--2010年的磷限制状态转为2011年的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