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泰安旅游产业集群形态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已经得到理论界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本文在对旅游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及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泰安市旅游业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分析,确定泰安旅游业已形成较典型的集群,并指出了泰安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产业集群中的跨国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集群将企业与区域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企业在地域组织中的核心作用。但很少有人探讨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跨国公司或是被区域已有的成熟的产业集群所吸引,进入后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或是因其进入促成当地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随着产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产业集群理论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在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中,既有经济学家,又有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由于选取的研究角度不同,导致各学者在产业集群理论方面的探讨出现了分歧,但均强调产业的空闻集聚、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的分工与专业化、群内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与结网.相对而言,关于区域内产业生态网络的根植与培育的关注远远不够.基于此笔者从产业网络联系角度详细阐述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1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产业集群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企业具有紧密交织的网络,互相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的各种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赤峰市为考察对象,测算其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应,以期达到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对策建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江宁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6月,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发展成为江苏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利用外资的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区域内初步形成了金融、教育、居住、医疗、商贸等五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以爱立信、西门子、华宝通讯、怡宝手机等大型企业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福特、菲亚特、南汽跃进等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南瑞继保、国电南自为代表的电力设备产业集群;以百事可乐、通用磨坊、旺旺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以及以大学集中区为主体的高教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基于产业创新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并且正在以经济发展“加速器”的重要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附近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葡萄牙的生物技术产业,无不以创新集群自称。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相关企业集聚一地,抱团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珍 《科技信息》2009,(4):302-30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战略方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瑞士巴塞尔市的三大药厂、英国伦敦的拍卖街、北京IT企业集聚地“中关村”、浙江诸暨市的袜都、浙江温州的鞋都生产基地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响彻于中国乃至全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度越高,产业集群优势越强,经济发展就越快。因此,以产业集群促进甘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甘肃经济、振兴甘肃经济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选择。  相似文献   

9.
依托国内“企查查”网站的智慧养老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局部莫兰指数与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集聚分布已出现溢出效应且形成六大产业中心;各省份的产业集聚较明显,但省际的产业集聚不够明显;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及工业表现为内陆型集聚,而服务业则呈现沿海型集聚;各省份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与该省份一二三产业GDP显著正相关,同时第一产业GDP对智慧养老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智慧养老产业已形成了长三角融合服务模式、粤港澳协同发展模式、成渝竞争发展模式和京津冀均衡发展模式等空间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产业集群概念出现以前,经济学已经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产业集群大量涌现,人们开始重视这种现象,随之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在产业集群中,竞争与合作关系共存,有交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的大学机构。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模块化对大学城集群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会展市场营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我国,会展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会展市场营销才起步。因此,要发展会展业,就必须深入探讨会展营销理论,加强与会展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会展营销实践水平,加快会展营销人才的培养,保障我国会展业及会展营销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葛凯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61-63,68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经济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SWOT方法,对龙岩市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相关经验表明,某一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与周边区域、城市乃至更远地区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如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活动),以便提升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依托国际五大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从相关运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市场载体演进路径、政策导向及其制度框架三个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长三角地区技术扩散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长三角产业集群合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但存在着主体之间技术转移力度较小,有效资源禀赋缺乏,短期利益导向,缺乏企业内生驱动能力的培育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应从主体角色的发展机制建设、市场载体的发展机制建设、政策导向及制度框架的发展机制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孙勇  郭锐  陈劭锋  王丽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43-1950
为揭示青藏高原旅游业空间选择的格局、过程与机理,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缓冲区分析,讨论青藏高原地区产业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以西宁和拉萨为双核心发展格局,并随着时间发展沿双核连线形成西宁旅游带、玉树-昌都旅游带和拉萨旅游带相连的格局;旅游产业新创企业数随时间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住宿与餐饮业新创企业数量占比最高,其次是旅游资源管理行业,单纯旅游文化娱乐企业相对较少;青藏高原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受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环境的影响,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围绕旅游景区开展,形成“景区—产业”因果循环累计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会展企业人才培训方案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获得理想的会展企业人才培训效果,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有效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变得有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循环、不生态的现象。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会展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不仅顺应整个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更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绿色会展发展路径和影响我国绿色会展发展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绿色会展发展路径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首先借助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对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以河南省2003-2011年GDP为参考序列,分别以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比较序列,研究了二者的关联度,得到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GDP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从一个侧面得出发展河南产业集聚经济能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