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针对数理统计方法在试验数据处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建模的方法进行工程试验数据处理。以苎麻纤维细度测试数据为依据,通过灰生成方式获得苎麻纤维细度测试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建立了苎麻纤维细度测试结果分析的灰微分方程模型。经白化处理、误差分析和采样验证,证明其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能很好地拟合。其拟合残差小于工程要求值。从而证明了灰色系统理论及建模方法在工程试验数据处理中具有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不可忽视的优越性。所建立的苎麻纤维细度测试模型为纺织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提供了一种简便而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深圳卫生填埋淤堵排放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色预测中的核心GM(1,1)模型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生成为有规律的数据序列后进行预测,本文对GM(1,1)模型加以改进,将灰色预测GM(1,1)模型与跳变灰过程理论结合,建立了淤堵试验渗透系数的跳变预测模型。跳变预测模型具有灰色系统只需少量数据即可建模的优点,又有跳变灰过程可处理异常值的特点。采用某填埋场淤堵试验资料,经验证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将灰色模型引入填埋场衬垫系统渗透系数预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具有灰指数律数据序列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对于具有灰指数律数据序列的EGM模型,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具有灰指数律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表明该模型对具有灰指数律数据序列的预测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灰色系统的预测精度,人们从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建模方法,从模型自身特性出发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对传统的GM(1,1)模型进行差分运算,推导出非等间距GM(1,1)模型,扩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从背景值的几何意义出发,指出背景值的积分构造形式比均值生成的形式更加合理,并给出了积分背景值的数学表达式;在一次拟合结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对一次拟合的结果进行了残差分析,并建立了灰色残差模型,通过把灰色残差模型得到的数据依次补偿到一次拟合结果上,得到了残差修正的灰色GM(1,1)模型。通过对热处理实验中渗碳浓度的数据处理结果显示,残差GM(1,1)模型较好的描叙了渗碳浓度和深度的关系。该模型对工程数据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为灰色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豫南以工业为主体的某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白化点、白化值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处理灰元,使优化结构较正确地反映该市的特色和专家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灰色系统的微分拟合建模理论中,要求原始数据是非负的或经有限次累加生成可以变为非负,否则就放弃对该数据的建模。本文给出一种处理这种数据的方法,使得对含有任意负值项的数据均可进行微分拟合建模。  相似文献   

7.
背景值是导致GM(1,1)模型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模型的模拟效果和预测精度,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机理以及数据累加生成具有非齐次灰指数规律,构建灰色系统模型。基于GM(1,1)模型背景值的几何意义,结合复合辛普森求积公式和动态序列模型,提出一种新的GM(1,1)模型背景值优化方法。实例表明,基于复合辛普森公式的背景值优化算法所建立的GM(1,1)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纺织生产非电量检测与转换中,采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电测值与非电量值转换时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给出了建立基于回归模型和灰色残差模型集成的思路.通过对实例建模过程的分析,发现集成模型的拟合精度远远高于单纯的回归分析模型.集成模型的拟合误差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这符合灰色系统理论的"新息优先"和"新陈代谢"原理.由于利用集成模型可以替代人工测试分析和计算,将其应用于纺织生产过程控制,可以通过实时检测转换实现纺织生产自动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珠江新城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该文建立适用于该工程的变形监测系统,并以地表沉降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对隧道变形规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处理分析,得到相应变形曲线规律与数学模型,证明了灰色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该文对断面E2-6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得到拟合的曲线与累计沉降变形的时程曲线的相关性高达0.989 4,与实测数据相比吻合度高达92.63%,拟合模型较好。  相似文献   

10.
GM(1,1)模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呈指数增长趋势的灰色系统模型.它的拟合精度与建模数据序列的光滑度有关.建模数据序列光滑度越高,灰色系统模型的精度越高.根据线性函数变换和逆变换的知识,提出了通过对建模数据进行线性函数y=px q变换来提高灰色模型拟合精度的一种简便方法,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变换可以有效提高建模数据序列的光滑度.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建模数据序列进行线性函数y=px q变换的方法在提高灰色GM(1,1)模型拟合精度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贫信息系统分析、建模、预测、决策、控制的有效工具,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中应用广泛,该文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数据挖掘的灰色关联算法、灰色统计算法、灰色聚类算法、灰色统计聚类算法,并提出了灰色数据挖掘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数据处理的现状后,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数据处理的序列弱化逐步优化直接GM( 1, 1) 模型, 给出了精度检验方法; 编制Matlab 程序, 给出了线图处理实例, 并与各种灰色模型进行比较. 该模型不需要累加生成和累减生成,不仅适合于等间距建模, 也适合于非等间距建模, 具有精度高、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贫乏信息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应用逐步优化的建模方法构造多变量非等间距优化灰色模型MGRM(1,n)的背景值,以相对误差均值最小为目标函数,以MGRM(1,n)响应初值修正量为设计变量,基于倒数累加生成建立了非等间距多变量优化灰色模型MGRM(1,n).该模型不仅适合于等间距建模型,也适合于非等间距建模,拓广了灰色模型的应用范围.该模型精度高,使用简单.实例表明所建模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缩短材料弯曲疲劳试验时间的灰色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对材料弯曲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可缩短试验时间,节约试验费用.实例表明,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用于材料弯曲疲劳试验数据处理是可行的,且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natural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shown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ocynum fiber, known as the "king of wild fiber", not only has moisture absorption, air permeability, 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has many health-related advantages such as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four types of needle-punched Apocynum fiber and ramie fiber mat reinforced polylactic acid(PLA)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amie fiber finish needle-punched mat reinforced composite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tensile modulus of Apocynum fiber finish needle-punched mat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d increased by 15.3% and 60.1%,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the bending modulus were decreased by 21.8% and 7.6%, respectively.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Apocynum fiber finish needled-punched mat reinforced composites and the ramie fiber finish needle-punched mat reinforced composites, the Apocynum 50/ramie 50 finish needle-punched mat reinforced composites had the best tensile and bending properties. The after-fracture morphology was detect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four types of composites showed very similar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现有文献资料中对于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的总结,论述了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正则化要求,异常数据的处理以及B基准统计方法,并对B基准统计过程中的批间差异检验、方差等同性检验和正态分布检验的工程判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了合并法、单点法、小样本方法和最小批次B基准值方法的使用方法与限制条件,提出了B基准统计方法的选择流程。在B基准统计过程中,提出了采用修改离散系数方法补偿过低的变异性,以提高通过批间变异性和方差等同性检验的机率,并得到保守的复合材料许用值。采用所述方法对2组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数据进行了B基准值计算,结果表明:合并法与单点法得到的B基准值比较稳定且差异较小;小样本统计方法得到相对保守的B基准值,但是与母体的B基准值十分接近;最小批次B基准值方法得到的B基准值不一定保守,得到的B基准值不够稳定,需补充试验数据以得到用于设计和强度分析的许用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苎麻竹纤维的特点,用苎麻纱线与竹纤维纱线交织生产苎麻竹纤维织物,并对织物进行丝光、烧毛、低温等离子、生物酶抛光和防皱整理,研制的织物具有透气、挺刮、不贴身、抑菌、抗菌、易吸湿散湿、具有凉爽感和弹性感的特点,又增加了织物的悬垂感等布面光洁清晰,手感柔软,色泽鲜艳亮丽,具有丝绸般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用氨基硅油对苎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接触角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氨基硅油改性的苎麻纤维表面成功包覆了有机硅分子,且表面羟基数量减少,吸水性较未改性的苎麻纤维下降,与聚丙烯相容性提高;改性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提高了15%;在230℃以前,未改性的苎麻纤维质量损耗为5%,而改性后苎麻纤维基本上没有分解,改性后苎麻纤维的耐热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水为溶剂,冰乙酸作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稳定的TiO2水溶胶;简述了紫外线屏蔽整理原理及溶胶-凝胶原理;探讨了稳定的TiO2水溶胶对苎麻织物进行紫外线屏蔽整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紫外线屏蔽整理效果较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灰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于具有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存在的不足,根据灰系统中数据具有时间序列的特性,将灰色系统思想与经典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即灰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不仅可以从数量上揭示某一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还可从动态的角度刻画某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序列的生成和开发,致力于现实规律的探讨,而数理统计则致力于统计历史规律的研究。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到一起,用于解决时间序列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实现。将该方法应用到我国国债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价中,突出了新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整个数据的影响性,分析结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灰主成分分析的效果更优越,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时间对于样本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