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出了超平面构形的φ3不变量的一个算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实现。对不多于6条直线的构形进行了φ3分类,得到了一些特殊直线构形的φ3不变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超平面构形的一个不变量 φn ,它是Falk的φ3不变量的一个推广。研究了一类特殊的图构形,它们所对应的图由l个n边形组成,使其相邻两个 n 边形有一条公共边,这种图叫做长度为l的n边梯子,通过逻辑推导与论证得出关于n边梯子构形的φn 不变量的结论 φn =(n-1)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维非中心构形的Ф3不变量。对一类特殊的线构形证明了其Ф3等于长度为3的极小圈个数的两倍。这从一个侧面回答了Falk提出的关于Ф3的组合意义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三维欧氏空间中平面构形的特征多项式进行了研究。用代数与几何的方法,以特征多项式为不变量,把平面个数不多于5的构形进行了分类,同时计算了空间中一些图形有规律的非中心平面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乘积构形格的几个运算性质。证明了乘积构形格L中元素是模元的充要条件,并利用该结论证明了乘积构形(a1×…×ak,V1+…+Vk)是超可解构形的充要条件是每个因子构形(a1,Vi),1≤i≤k都是超可解构形。最后证明了若因子构形(ak,Vi),1≤i≤k均是良分划构形,则乘积构形(a1×…×ak,V1+…+Vk)也是良分划构形。  相似文献   

6.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Co2(CO)8红外光谱及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及相关计算,结果表明:(1) Co2(CO)8的两种稳定构象态分别具有C2v和D3d对称性,计算所得的结构数据与实验 值具有极好的一致性。C2v对称性的Co2(CO)8比D3d对称性的Co2(CO)8的能量低28.80kJ/mol; (2) C2v对称性的Co2(CO)8的红外吸收峰的计算结果 与实验值极为接近;(3) 催化反应的活性中间体HCo(CO)4和HCo(CO)3的稳定构象 态分别具有C3v和C2v对称性,其中HCo(CO)3比HCo(CO)4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4) 催化反应中乙烯与HCo(CO)3形成了相对稳定的π配合物,该配合物中π配键的键能约为100.80kJ/mol。  相似文献   

7.
超平面构形的φ3不变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拓扑不变量,Falk给出了一个计算φ3不变量的一般公式,并提出了对φ3不变量进行组合学描述的问题。本文证明了图构形的φ3不变量等于对应的图中3个顶点的团和4个顶点的团的个数之和的两倍。对图构形回答了Falk的问题。最后利用所得结论在化学聚合物的拓扑分类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应用,计算了一些化学聚合物拓扑结构的φ3不变量。  相似文献   

8.
SrCl2-H3B03-H2O体系中H3BO3介稳区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法对SrCl2-H3B03-H2O体系中硼酸结晶介稳区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了介稳区宽度、成核级数和溶解度性质,同时给出了该体系中硼酸的成核速率和溶解度方程,对介稳区规律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对SrCl2-H3B03-H2O体系中H3B03的介稳区性质的研究认为:该混合体系中的SrCl2的存在会导致一个最宽介稳区产生,有利于实际生产的控制;成核级数的计算证明少量SrCl2 的存在不会干扰生产控制,不需要刻意去除;混合体系中SrCl2的加入会降低硼酸的溶解度,且随着SrCl2的浓度增加,硼酸溶解度降低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9.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镝-谷氨酸配合物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确定了其组成是Dy2(Glu)2(ClO4)4.9H2O, 纯度是96.54%。选用Dy(NO3)3.6H2O,L-Glu,NaClO4.H2O和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和热化学手段,以2mol/L HCl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Dy(NO3)3.6H2O+2Glu+6NaClO4.H2O]和[Dy2(Glu)2(ClO4)4.9H2O+6NaNO3]在25℃时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Θm, 25℃=234.300kJ/mol, 计算得到配合物Dy2(Glu)2(ClO4)4.9H2O(s)在25℃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Θm, 25℃=-6476.116kJ/mol。  相似文献   

11.
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3(BTC)2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亚胺改性复合膜,用于气体分离的研究。考察了操作温度和压力对CO2、CH4、O2和N2在改性复合膜中的渗透系数、扩散系数、溶解度系数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Cu3(BTC)2可降低气体的渗透活化能、扩散活化能和膜的压缩效应,进而提高气体的扩散性能和渗透性能;Cu3(BTC)2改性复合膜在低温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较高压力可在不降低膜分离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2.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子交换法,以锌铝碳酸根型水滑石(Zn/Al-CO3-LDHs)为前体,进行了钼系络离子[O{MoO(O2)2}22-插层水滑石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插层产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可制备出钼系络离子[O{MoO(O2)2}22-插层Zn/Al-CO3-LDHs的产物,插层产物保持了原有水滑石的层状结构,而且升高温度有利于层间阴离子交换完全,从而使晶体结构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4.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溶剂,Co(NO3)2·6H2O,(1,3 二(4-吡啶基)丙烷(bpp)和(NH4)6[Mo7O24]·4H2O为反应物,在15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合成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8O26(H2bpp)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表征了晶体性能。研究表明,合成产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938(2),b=9.7351(19),c=19.649(4),β=101.74(3)° ,V=2048.5(7)A° 3;晶体结构由无机的[Mo8O264-n链和有机的(H2bpp)2+离子靠静电力和氢键堆积而成;此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对紫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且有一定的质子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二维工程图样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表达的唯一性,避免出现构形多样性,基于正投影法和重影点理论,提出了重影线和重影面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直线和平面投影的空间位置和形状的不确定性,进而研究三视图构形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视图特征,提出了工程设计中三视图构形多样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Al2O3或TiO2掺杂的ScSZ固体电解质纳米晶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单晶硅基片(100)上分别制得了厚度约为0.31μm的(Al2O3)0.10(Sc2O3)0.08(ZrO2)0.82和0.36μm的(Sc2O3)0.125(TiO2)0.175(ZrO2)0.70固体电解质纳米晶薄膜。烧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薄膜均在650℃以上开始晶化,温度越高,晶化越完全,在800℃可完全晶化;所得纳米晶颗粒呈纯的萤石结构立方相;铝和钛掺杂的纳米晶颗粒的平均大小分别为47和51nm。铝掺杂的薄膜非常均匀致密,然而,钛掺杂的薄膜存在少量微气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巯基喹啉[2,7′-Eth(tq)2]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 并以NPA电荷及静电势(EPM)分析结果构建了3种金属M(M=Zn, Mg, Be)配合物M[2,7′-Eth(tq)22。以此为基础用TDDFT方法计算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同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及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对分子内氢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中心金属原子的改变对配合物吸收光谱性质影响较小。和2,7′-Eth(tq)2相比, M[2,7′-Eth(tq)22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2,7′-Eth(tq)2及其M[2,7′-Eth(tq)22分子内存在较强的氢键,氢键与环上的碳原子形成五元环,分子内氢键的存在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Hartree-Fock(HF)及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在LANL2DZ和CEP-31G基组水平上,对配合物CpW(CO)2(μ-CO)(μ-PPh2)Fe(CO)3(1)和CpW(CO)3(μ-PPh2)Fe(CO)4(2)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将采用不同方法和基组的优化结果与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对照。结果表明,用量子化学方法优化含重金属原子的较大配合物体系的结构是方便可行的,而且DFT方法在此类计算中有更高的准确度。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含有过渡金属原子的双金属配合物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NiCl2·3H2O、4,4′-联吡啶和(NH4)3PW12O40·5H2O(摩尔比3∶6∶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Ni3(C10H8N2)6(PW12O40)2·3H2O。该化合物为绿色块状晶体,最佳的形成条件是:去离子水为溶剂, pH=6,140℃下反应3d。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的光学能隙为2.12eV,属于半导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在温度低于366℃时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20.
人干扰素α2a(IFNα2a)和胸腺肽α1(THYα1)联合使用效果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本文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两者构建成一个融合蛋白药物。首先,依据IFNα2a和THYα1的分子结构,设计了一个连接肽,将IFNα2a和THYα1相连,并分别位于该融合蛋白的N端和C端。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表达载体pCJ101质粒,获得的阳性克隆307在2×YT培养基小试中,产物变性复性后经DEAE-Sepharose柱层析纯化后,在SDS-PAGE上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的谱带。经鉴定,融合蛋白中干扰素α2a的比酶活性为1.34mol/s·g;检测胸腺肽α1的活性,显示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达到20%。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中两种药物蛋白均较好地保持各自的生物功能,为继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