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出质”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出质”现象的产生及出现的缘由与作用,并对“出质”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脉络梳理。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通"字用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中大量使用“通”词条,这其中的“通”反映了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即“同音借用”现象与“同源通用”现象,前者所指的意义叫“用字通假义”,后者所指的意义叫“同源通用义”。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两种意义亦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业高原”现象。文章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帮助他们度过”职业高原期”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日与小女去书市购书,择一少儿丛书,偶阅一篇,其主人公皮皮鲁写日记耐人寻味。皮皮鲁备有两本日记,一本为“假帐”,应付老师检查;一本为“真帐”,真情实感流露无遗。不知为什么,笔者忽然想起了盲人于闹市敲杆行路,却少有撞人状况。不禁深感盲者与常人不同的生存哲学,故将两者谓之“皮皮鲁现象”和“盲杆理论”。初看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但延伸至安全防灾领域,“皮皮鲁现象”和“盲杆理论”值得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者的谨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宗教热”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发展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经济领域的大变革对精神领域的撞击,现实社会问题的存在,政治信仰的弱化,宗教自身的功利性调适及信仰主体的情感需求,是产生“信仰危机”和“宗教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非常"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常”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已为人们所熟悉,而近年来以“非常可乐”“非常6+1”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非常系列”的“非常”语言现象却与其形容词用法密切相关。在明确“非常”有副词和形容词之别的基础上.把这种新近流行的“非常”语言现象从形式上分为“非常+名词”、“非常+形容词”、“非常+动词”三类,进而从句法分析和语义描写的角度讨论了上述三种格式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啃老"现象原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啃老”现象,“啃老族”也日渐增多。从社会、文化、人格心理等方面,对“啃老”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高原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并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往往使人灰心失望,故有人称其为“失望之高原”。本文拟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高原现象”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措施,以期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左步雷 《科技信息》2007,(1):119-120
对于英汉翻译课程的教学,传统意义上局限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授与训练,实际结果是汉语译文的“欧化”现象严重,英语译文的“中式”味道太浓。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立足汉语的母语思维,培养学生翻译的观念,端正“持经达变”的态度,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翻译技巧与方法,激发翻译兴趣,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第1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小组赛“围拢”现象,总结“围拢”现象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以利于裁判员积累有益的经验,提高控制比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通感”这一现象及其使用领域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了“通感”在表现文学艺术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理论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哲学缺失”和“哲学思想套用不当”现象,探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它对整个苗族医药基础理论基盘可能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各自文化载体的“乌托邦”现象,在中西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且存在丰富的可比性。本文尝试用新的文学理论来阐释其内涵、品格并比较中西“乌托邦“现象的类型和流变,最终旨归于“乌托邦”的宏观审视。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厌学”现象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加强“厌学”现象的研究,做好“厌学”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对中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化“厌学”学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别让"屁股"指挥"脑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写出这几个字,便感到有些抱歉,毕竟有些不雅。好在这句话在信息化建设的“业内”已经不太陌生了,甚至还不时地被点缀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成为对时下一种现象的精辟而无奈的描述。所谓“屁股指挥脑袋”,其实就是“立场决定方法”。只是这里的“立场”,说准确点,是部门的、局部的立场,是一种本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民工荒"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国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农民工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而今劳动力资源大国遭遇“民工荒”之痛,这为研究我国农民工短缺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民工荒”产生的根源很多,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农民工所处的组织入手,来研究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企业层面的原因,揭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秦腔》自问世以来,遭遇评论界“高峰”与“低谷”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并进而引发热烈的争议。在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后,认为两种结论均有偏颇。《秦腔》因其表现中国转型期农村和农民生活发展及变化历程的宏大主题以及圆熟的“原生态”叙事方式决定其并非“低谷”之作,因其较明显的“素材再现”现象决定其亦非“高峰”之作,不过是贾平凹不断转轨过程中的一个坐标和见证。  相似文献   

20.
时间序列"肥尾"现象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验表明高频时间序列的分布常是“肥尾”型的,而非传统建模中的“薄尾”型的正态分布.为体现“肥尾”现象,ARCH类模型广泛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的建模中.使用极值理论和极值指数估计量的性质,在大样本的情况下得到序列分布“肥尾”现象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