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德性教师论”倡导教育的完整性,教师从智德信行的高度对人的生命的创生.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或数学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德性教师论”教育观应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观,因而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人文精神和自我更新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思性实践与加强合作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其成长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多端性、循环性的特点。探讨“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高原现象"就是对一个学生或一个学校而言,当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某一水平时出现了停止不动的现象,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种现象专家们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初中和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它是影响学校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瓶颈,要想打破这个瓶颈必须首先知道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一)左脑使用过度目前,我们许多学校的学生负担依然很重,上午4节、下午4节,完成作业需到晚上11点左右,这种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怛忧。  相似文献   

4.
试论"因材施教"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校规模化、标准化的分类(专业)教育方式,不但不排斥“因材施教”,反而为这种教育思想的深入贯彻搭建起了更为科学和完整的系统平台。与古代原始的“因材施教”,注重处理教师与学生个体关系的方法不同,这种大系统平台上的“因材施教”的实施方式与实现途径更为复杂,科学性要求更高。它追求通过多方面、多因素的科学协调整合过程或系统构筑过程,达到学生主观志趣与其个性特质的统一;学校专业教育与特色人才成长规律的统一;“施教”内容与培养对象的“材质”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师德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代师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师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必须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教师的成长为出发点,优化制度环境,同时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明天的教师》中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刚性管理"走向"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模式曾在学校管理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日益显出其忽视人文关怀的弊端和制约性。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淡化唯科学化管理,通过激励、强化人文因素,实施柔性管理、权变管理策略,达到“无为而治无不治”的境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管理的竞争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而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它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思想及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的依据,进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云汉 《科技信息》2011,(13):620-620
学生教育难度的增加,已成为教师的一个共识。面对素质低的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语言偏激现象,尤其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或重复违反学校纪律时,许多教师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致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怎样把握好自己的教育尺度,尽可能避免使用暴儿伤害性语言,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谭题。有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业高原”现象。文章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高原”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帮助他们度过”职业高原期”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授不教"之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飞  王超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134-135
“教授不教”这一现象久已存在,目前该问题已相当突出且日益严重。教授缘何不教,这一现象的发生固然有教师的个体原因,但也有社会原因,更有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部分高中学生出现思想道德水平下滑现象,这同学校和教师弱化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与感悟,试图分析原因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解读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却激起了波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一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在表达时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却是"主+为+宾+谓",也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中的谓语可由动词和活用的名词(代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15.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相似文献   

16.
陈亚平在重点高校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年级在学习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二年级时学习上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高原现象”。为了验证这种现象在地方高校是否存在,笔者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校的一年级学生并未或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即文中所界定的“一年级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特别指出:在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唐代开放风气弥漫整个社会,婚姻生活中存在的并嫡现象能有力的证明这一点。唐代的并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背景、唐代婚姻的宽松环境、传统的“广继嗣”观念的影响等因素,但其出现只是暂时的,唐以后渐趋减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难教”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教学内容抽象、严肃,且交叉重复;大班教学影响师生互动;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目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唯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全力以赴,积极应对,才能化解“难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课理论性强,在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结构层面易形成教师“一言堂”与“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等局面。“四步八字”教学法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排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使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