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草菇子实体的7个不同部位分别进行组织分离和繁殖菌种,通过现察、测定其细胞的形态、菌丝生长势、纤维素酶活性和利用不同世代的菌种,从多次栽培出菇和生物学效率比较试验,并经在生产实践上应用,研究表明以菌盖边缘部位作分离材料,能获得种质更优良的草菇种,提高草菇栽培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48株平菇菌种进行了栽培试验,综合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栽培性状筛选出适于我省生产栽培用高、中、低温菌种8株即低温型平菇C11、C30、C42、C48,中温型平菇C16,C38,高温型平菇C25.经大面积推广使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菌种,多菌种的复合固态发酵筛选,建立了一种高效降解金针菇栽培袋料中棉酚的方法: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菌种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金针菇栽培袋料发酵脱毒的工艺条件,单因素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5%,含水量60%,培养温度40℃.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脱毒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为三个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因素对棉酚脱毒率的影响不会随着另一因素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并得出金针菇栽培袋料发酵脱毒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4.85%,含水量60.70%,培养温度40.15℃,金针菇栽培袋料中的棉酚从287.563mg/kg降至33.685mg/kg,脱毒率达到88.286%.  相似文献   

5.
王清玉  叶芳 《华东科技》1996,(12):27-27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科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栽培料配方、栽培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最佳栽培季节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滑菇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菌盖淡黄色到黄褐色,边缘略淡,后期出现放射状条纹,直径3—10cm,鲜时有粘液,干燥时略有光泽。菌褶密集,不等长,初期白色,成熟时变为锈褐色,菌褶宽,连接菌柄部很宽,延生。菌柄中生,圆筒状,菌柄长短与粗细因栽培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柄纤维质,内部充实或中空,有粘液和黄鱼鳞片。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出适宜使用松杉木屑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猴头菌[Hericium erina ceus(Bull.:Fr)Pers.]菌株,以松杉木屑为主要培养料,对猴头菌宁猴6号、宁猴9号、宁猴19号、宁猴22号和宁猴99号5个菌株进行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宁猴6号和宁猴9号菌株菌丝满袋时间和形成原基早,子实体产量为3300g和3110g,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6.0%和62.2%,菌丝体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均优于其余3种菌株,说明这两个菌株适宜使用松杉木屑袋料栽培,可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02,20(1)
本项目以金针菇为代表菌株 ,以玉米芯、黄豆秸、花生壳、锯末等农林业废料为基质栽培金针菇 ,可获得与棉籽壳为基质同等的产量 ,原料成本降低了 75 % ,而且生产的金针菇子实体的多糖含量高于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棉籽壳基质 ;通过金针菇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达 4 .6 9% ,而目前国内的提取率为 3.1 % ;金针菇多糖为功能因子研制的膨化营养食品与普通膨化食品相比具有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特点 ,经检测符合GB1 74 0 1 -1 998标准的要求。以我省丰富的农林业废料为原料 ,通过调整栽培基质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培养、解剖及显微观测,研究了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L1菌株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树菇L1菌株,子实体粗壮,肉厚,株平均质量达28.77 g,其结构为单型菌丝系统,是一株优良菌株.菌体不同部位的菌丝以及营养菌丝均无色透明,具分枝,有横隔和锁状联合,但各类型菌丝直径及排列方式有明显区别.菌柄菌丝直径最大,基内菌丝直径最小,菌柄菌丝及菌髓菌丝平行排列,菌幕菌丝相互无序交织.  相似文献   

9.
白色金针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色泽白嫩,给人以新鲜感,它还具有抗癌和增智作用,商品价值很高,深受深圳、香港等城市中一些宾馆的青睐,每公斤鲜菇售价高达16~24元(人民币)。然而一些生产厂家,常因菇柄较细、质量较差以及单产较低等原因,而经济效益不佳。为此,我们于1991年10月从日本引进白色金针菇菌株,与原来从深圳引进的几个菌株进行品比试验和几次分离选育,经过我校与协作单位—宁波大升食用菌公司一年半的共同试验,初部筛选出菌柄粗壮、口感较脆、单产较高的“F_2”菌株,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攀枝花6种废弃果枝做为凤尾菇栽培基料,通过对比分析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来比较不同果枝栽培配方对凤尾菇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比例栽培凤尾菇,生物学效率随着果枝比例增加而降低;果枝比列56%,菌丝生长速率最快。56%不同果枝栽培配方栽培凤尾菇,C、D、E、F与CK之间生物学效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6种果枝中,栽培凤尾菇的最适果枝为核桃枝(C)、板栗枝(D)、桑枝(F)、芒果枝(E),最适比例为40~60%。  相似文献   

11.
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作用及其组成,分析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探讨了企业在建设和推行安全文化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之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于图书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图书馆事业至关重要。介绍了图书馆文化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积极倡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今天,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文化的功能,通过各方面的举措搞好图书馆文化建设,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丰富文化建设载体 打造和谐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质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平朔煤炭公司生活服务公司丰富文化活动载体、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才工程”的有力保障。文章从建设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园文化三个层面,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总结了校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作用于生产力并在促进生产力变革、解放、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化对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解放、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引导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与各种文化传播介质相融合的能力;必须繁荣马克思主义文化,壮大马克思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出版物的多元文化形态存在方式作了简要的评介 ,并举例说明了文化形态的差异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为从历史观点看 ,出版物的文化形态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体系。在当今中国 ,出版物的文化形态可以在其领域内互动 ,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其理论个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能力育人的潜在命题。如何选择文化的形态并发挥文化的功效,对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的例证,结合高职的文化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所要达到的学生人格走向、从业素养和求学环境和谐统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园区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更新与进步。东莞园区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过程中,在创新文化上,重视创新理念,创新了金融制度和发展了创新产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强调生态城市理念,制定了相关生态保护机制和发展了相关生态产业;在社区文化上,加强了社区设施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东莞园区文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促进园区文化和东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在2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中,绘就了独特的文化运作轨迹,尤其在长春解放后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长春构建了以汽车、影视、校园和雕塑文化为主体特征的现代城市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长春现代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采取何种文化策略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加速长春现代城市和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