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壁碳纳米管(MWNT)在苯胺中避光加热回流,合成碳纳米管-苯胺电荷转移配合物(CNT-ANCTC),发现碳纳米管基电荷转移配合物在丙酮稀释液中,用516 nm激发产生两个荧光发射峰,分别位于564nm和606 nm.我们详细考察了甲醇、乙醇、水这些强极性的质子溶剂对CNT-ANCTC电荷转移配合物的荧光的猝灭作用并伴随着光谱位置的红移,初步研究发现醇所连烷基数目不同对CNT-ANCTC荧光猝灭程度不同,同时探讨了强极性的质子溶剂对CNT-ANCTC电荷转移配合物的荧光的猝灭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Ye L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23):3615-3619
The photophysics of Zn(tetraphenylporphyrin,TPP), Zn(tetra-2,4,6-trimethylphenyl porphyrin, TMP), Zn (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8), Cu(tetraphenylporphyrin,TPP), Cu(tetra-2,4,6-trimethyl- phenyl porphyrin,TMP), and Cu(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E, TPPCI8) in several solv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The Cu(TPPCI8 ) is normal and shows no evidence of CT transition in the visible or near UV regions in nonpolar solvent. However, Cu(TPPCI8)shows a blue shift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intramolecular CT bands at absorption spectra in polar solvent, which shows a fluorescence maximum emission at 650 nm and 8.4 ns lifetime. The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wo points. Firstly, the increase of solvent polarity can enlarge outer reorganisational energy, which is favorable to reduce the activation free energy of charger-transfer transition based on Marcus theory of electron transfer. Moreover, the internal heavy-atom effect on Cu(TPPCIE) is encouraging to stabilize the 2T1 state also, which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population to CT band from 2T1 state. This result is in accord with an earlier estimate of a 10 ns lifetime and CT absorption at 640 nm bands for the CT state of Cu (11) octethylporphyrins. Other possible reasons arousing unusual fluorescence like H-bonding, axial ligands, molecular aggregation are excluded.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硼原子上引入大体积的芳香取代基合成稳定的含芘二米基硼化合物(Ⅰ)。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及对F-的识别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THF)中荧光峰位为428 nm;由弱极性溶剂正己烷(荧光峰位在413 nm处)到强极性溶剂乙腈(荧光峰位在435 nm处),化合物荧光光谱峰值红移22 nm,荧光量子产率由0.98降为0.68;将四丁基氟化铵逐渐滴加入化合物Ⅰ的THF溶液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伴有旧峰消失和新峰出现的现象:吸收光谱的旧峰在383和399 nm处,新峰出现在324、338和353 nm处;荧光光谱的旧峰在429 nm处,新峰出现在385和403 nm处;继续滴加四丁基氰化铵,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全无机钙钛矿CsPbI3量子点具有发射谱线窄、荧光量子产率高和稳定性强等特点,在红光LEDs和新型太阳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热注入法在正己烷溶剂中合成了CsPbI3 量子点, 并对其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量子点主要的发光机制是量子限制区自由激子复合.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对量子点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调整,研究发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发光峰位从615 nm红移至660 nm,这是因为极性溶剂对量子点表面具有修饰作用,通过改变溶液极性实现CsPbI3量子点发光峰位调节的条件为制备波长可调的光电器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7-氨基-2,4-二甲基-1,8-萘啶作为前体化合物与乙酸酐进行高温酰化反应,设计、合成并表征1,8-萘啶并吡咯型化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重点研究产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1,8-萘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及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时,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化合物的光谱均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此实验方案具有反应路线短、目标产物产量高、原料利用率高、产物分离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不同结构的硫醚、亚砜对四种贵金属的反相纸层析行为,考查了硫醚、亚矾的结构对反相纸层析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有高沸点溶剂参与固定相的情况下,硫醚、亚砜结构中的电性效应、空间效应均对层析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技术,研究红景天甙对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景天甙对膜脂疏水链区流动性无显著影响;但红景天甙浓度增加对膜脂极性基区流动性有增强作用;红景天甙对膜蛋白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大环共轭体系卟啉和酞菁在11种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发现体系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受溶剂的影响较小,而荧光量子产率受溶剂的影响较大,在非质子性溶剂中,两种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和溶剂极性参数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在质子性溶质中,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相对于在非质子性溶剂中降低很多,这可能是有氢键形成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富勒烯C60与二乙胺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吸光及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Vis及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溶剂介质及不同温度下C60与二乙胺形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吸光及发光特性。测定了相应的电荷转移配合常数和猝灭速率常数。二乙胺对C60的荧光猝灭不受扩散控制,同时激基复合物辐射明显取决于溶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稳态和飞秒荧光上转换的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三种新型光敏剂镓Corrole:F10-Ga、P-OHGa及P-P-Ga分别在非极性溶剂甲苯和极性溶剂乙醇中的吸收和发光过程。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单羟基与吩噻嗪取代对镓Corrole的吸收和发光性能影响不明显。而三种镓Corrole在乙醇中的B带吸收峰都明显蓝移、荧光峰则明显红移、荧光量子产率减小,而且激发态弛豫过程S2→S1明显比在甲苯中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几种溶剂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荧光性质的影响.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和溶剂种类这两个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或叶的甲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红移;蒲公英花或叶的乙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甲醇溶剂对荧光强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乙醇则无明显影响.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蒲公英甲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线性增加趋势,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观测到了光敏染料1,1’-乙二基—2,2’-甲川喹啉碘化物的吸收光谱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关系,及其J-聚集态的离子增强效应,给出奇异J-谱带出现的温度的临界参数。最后利用超快速光谱学技术研究了J-聚集态的共振荧光动力学,确定其衰减时间小于20ps,并建立了一个亚宏观有序集体振动模相变的理论模型,解释了J-谱带波长位置,谱带的窄带性,以及共振荧光快速弛豫对聚集分子和外界条件不敏感的特性,同时还解释了J-谱带出现的临界行为及其对分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原理研究了三苯胺醛-丙二腈(MT)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ECL)效应,成功合成MT复合物,研究其在水/二甲基亚砜(H2O/DMSO)体系和牛血清蛋白(BSA)体系中的荧光增强效应.MT溶解于不同配比的H2O/DMSO时,体系中的聚集效果也不同,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荧光效应逐步增强,ECL强度也逐步增强.同时,因为BSA本身具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当BSA与有机物混合时,疏水部分将复合物包裹在一起,限制其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通过BSA体系进行聚集诱导能够观察到非常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及ECL增强效应.文章结合聚集诱导效应和ECL,为ECL探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method to synthesize both organic-inorganic CH_3NH_3PbBr_3 and all-inorganic CsPbBr_3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in nonpolar solvent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cesium oleate and CH_3NH_3Br(MABr) are prepared and then injected into the nonpolar solvent of octadecene including oleic acid, oleylamine, and lead halide. In the synthesis of organic-inorganic perovskites of CH_3NH_3PbBr_3, the frequently-used polar solvent of dimethylformamide or other polar solvents are not used. The prepared CsPbBr_3 nanocrystals are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ith the diameter of 250 nm. The CH_3NH_3PbBr_3 perovskites are micro-scale hexagonal nanoplatelets. The colloidal perovskites exhibit high-efficient fluorescence and excellen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荧光光谱研究强聚电解质在稀水溶液中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萘和芘单或双标记,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电荷密度不同的磺酸基强聚电解质,通过萘,芘之间的非辐能量转移,标记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与单体态荧光强度之比(IE/IM),荧光衰减,荧光猝灭,芘发射光谱的第一与第三峰荧光强度比(I1/I3)等一系列荧光测定,研究了聚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在低于聚电解质接触浓度C^*的稀溶液内,可观察到强聚电解质聚集现象,该现象可用Manning的反离子凝聚与聚电解质聚集理论给予定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通过4-羟基-4'-二甲氨基查尔酮和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在缩合剂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促进剂DMAP(4-二甲氨基吡啶)作用下,合成了含二甲氨基查尔酮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增加,含二甲氨基查尔酮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的紫外-可见特征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均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特点,其荧光具有溶剂极性敏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溶剂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对甲醇、异丙醇和仲丁醇3种醇溶剂及丙酮、乙腈和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环氧化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活性顺序为:甲醇>异丙醇>仲丁醇>乙腈>丙酮>四氢呋喃。以催化反应机理为基础,通过电子效应、空间位阻效应、溶剂极性、物理扩散和分配、溶剂氧化副反应、环氧丙烷(PO)醚化副反应、催化剂失活和丙烯溶解度等多种因素分析了溶剂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电子效应、空间位阻效应和溶剂极性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工作为今后同类反应溶剂的选取提供理论根据和指导,为PO清洁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工业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溶剂对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剂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对甲醇、异丙醇和仲丁醇3种醇溶剂及丙酮、乙腈和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环氧化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活性顺序为:甲醇>异丙醇>仲丁醇>乙腈>丙酮>四氢呋喃。以催化反应机理为基础,通过电子效应、空间位阻效应、溶剂极性、物理扩散和分配、溶剂氧化副反应、环氧丙烷(PO)醚化副反应、催化剂失活和丙烯溶解度等多种因素分析了溶剂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电子效应、空间位阻效应和溶剂极性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工作为今后同类反应溶剂的选取提供理论根据和指导,为PO清洁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工业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杯[5]芳烃衍生物5,11,17,23,29-五叔丁基-37,38,39,40,41-五羧甲氧基杯[5]芳烃,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其与铽(Ⅲ)离子形成1:1配合物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光行为基于分子间能量转移,pH=8~10范围内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溶剂极性明显影响荧光的强度;通过紫外滴定和荧光滴定确定了体系的稳定常数.该主体化合物、铕(Ⅲ)离子和邻菲罗琳在无水乙腈中,于321nm激发波长下检测到铕(Ⅲ)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