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能显著促进母树生长,每株施30公斤厩肥,7~12年生树高生长量提高2.3~7.1%,施0.25公斤尿素,7~9年生树高生长量提高2.6~6.3%,提高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小,施肥能促进树体生长,而母树树体大小与球果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在10年生前,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球果产量28.8~77.6%;灌水对母树生长和结实禾见有促进作用,除在建园之初为保嫁接苗成活外,樟子松种子园一般不需灌水;间种豆科作物、牧草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而且以耕代抚,提高经济效益;应经常调整园内密度的动态关系,在15年生左右,樟子松、落叶松种子园每公顷大致保持4.00~625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母树资源及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秃杉母树40株,其中保护区内28株,平均胸径82.1cm,平均树高43.05m.16年生秃杉生物量为75.40kg,各组分之间分配比例存在差异。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高峰林场林木种子园红皮云杉子代林46个家系和5个对照(一个对照CK,来源于优树产地汪清地阴沟优良林分的混合种子;一个对照CK商来源于吉林市种子站出售的商品种子;一个对照CK新来源于优树产地黑龙江省新兴林场优良林分的优树上采集的混合种子)。测定表明:林期间家系间生长量差异显著。子代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于对照CK商的家系数目分别为总数的54.5%和65%。子代林11生时最好家系比最差家系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大175.4%和295.2%,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62.1和40.6。  相似文献   

4.
周敦强 《武夷科学》2006,22(1):117-122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施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和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3年生平均树高为评判因素,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马尾松种子园87个无性进行了评价,入选率为60%时,改建或重建无性系种子园的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可增加29.17%,其自由授偻子代的3年生平均树高提高3.11%。  相似文献   

6.
代凤贵 《武夷科学》2007,23(1):65-68
本文通过对不同杉木母树及球果对后代遗传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树间不管是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球果或种子千粒重的大小,其苗期生长(苗高、地径)和幼林生长(树高、胸径)遗传品质差异都不显著,故在杉木母树或杉木优树选择时,不能以球果及种子大小而决定取舍,说明不同母树或其不同家系其后代遗传并不受球果或种子大小的约束,而是该家系遗传基因决定的.不同杉木母树或家系,其遗传品质主要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近4年试验的系统总结。试验地以福建省官庄林场等无性系、等重复的种子园为试验小区,进行了10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1.5代种子园盛果期的最佳施肥技术是:每株每年施N 69g(尿素0.15kg)、P_2O_s 30g(钙镁磷肥0.3kg)、K_2O 50g(KC1 0.1kg)混合肥的效果最好;施肥时期和次数,除P肥在6月上、中旬1次施外,N、K肥均分两次(另一次在7月底至8月初)施。大小年平均球果重量比CK增加98.7%,投入与产出比值为1:10。只深翻的增产与CK差异不显著,且逐年有下降趋势。施肥未引起母树徒长和土壤酸化,却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促进了根系吸收和树冠发育,增加了座果率。首次提出的测土施肥模式,可作为种子园合理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秃杉针叶养分动态与施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叶内氮、钾、镁、钙含量受季节气候影响有显著差异。生长期(7月)叶内氮、磷、钾、镁含量较高,萌动期(3月)含量较低。叶内氮、钾、镁含量与树高季节生长关系密切。土质疏松的林地施氮、钾、磷肥效果明显,使树高和胸径年净生长量增加20.1%~63.6%和33.3%~107%。土质粘重的林地施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的面积3.0公顷,包括46个无性系,于1966年进行嫁接。实生苗种子园的面积0.6公顷,包括30个自由授粉的家系,于1967年栽植。 根据子代测定的结果,优良母树的后代,在相同立地条件和一致的经营管理下,在7年生时,材积生长比一般对照大“14—39%;种子园的后代则比对照大33—74%。然而,当半同胞子代在四个不同地点测定时,其树高生长比对照大6—22%。 7—13年生的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是按家系和单株估算的。单株树的树高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2,而直径的遗传力估值为0.3。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估值是0.4。2—4年生时,全同胞家系树高狭义遗传力估值是0.3。 期望遗传效益是在各种不同选择强度下计算的(P_1=0.01;P_2=0.1,0.2和0.3;P_3=0.01,0.02和0.05)。对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在材积生产和其它生长性状方面的遗传效益进行预测。杉木各生长性状的遗传效益的估值如下:树高6.54一6.7.%,胸径19.12—19.68%,材积27.38—23.09%。然而,从第一代实生苗种子园在胸径生长方面预测的遗传效益值接近于20—26%。 第二代亲木的选择是在于代测定的材料中进行的。当假定把整个杉木育种方案的成木与期待增加的收益结合起来考虑时,其所得到的净收入值,证实了子代测定的实用价值。研究证明,每一公顷种子园的期待净收入元。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透光伐和整枝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天 《武夷科学》2007,23(1):110-114
对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的透光伐和整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透光伐和整枝是混交林郁闭初期(5—7年)种间关系调整的主要技术措施,实施透光伐不但改善了混交林分的小气候环境和土壤性状,而且林分生产力得到明显地提高。透光伐后3年,混交林中的福建柏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依次比对照中的福建柏增加7.18%、15.89%和17.95%,同时伴生树种的生长量也得到明显提高;整枝后3年,主林木树高,胸径生长量依次比对照提高14.43%和16.33%。本研究表明在混交林7年生左右,对伴生树种进行透光伐,伐除强度约为15%,同时对主林木进行修枝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亲本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51个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7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53 m、9.05 cm和0.021 m3,各生长性状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对进入开花结实盛期的39个无性系调查发现,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在不同亲本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程度比生长性状的高。基于主要生长性状、生殖性状,将39个亲本无性系聚在4个类群内,不同类群存在显著性状差异:类群1生长性状总体较优,雌球花、球果量也较多;类群2生长性状总体较差,开花、球果量也较少;类群3生长性状较优、雄球花数量较多,但雌球花、球果数量较少;类群4生长性状总体较差,但雌球花、球果数多。无性系的雌球花、球果数与生长量呈弱度负相关,因而在选择杂交亲本或种子园建园亲本时,有必要在开展亲本配合力测评的同时,开展亲本的多性状选择,选出28个生长、生殖性状较为均衡(生长量、开花结实量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无性系,其单株雄球花数、球果数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参试群体均值高18.2%,8.0%和9.6%。可将这些无性系作为候选优良亲本,结合亲本配合力的测评,从中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及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甜菜增施有机肥与增施氮肥的增产增糖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试验表明:前者能显著地提高甜菜产量和品质。亩增施有机肥三吨,比增施25公斤尿素增产26.15%,含糖提高1.62度亩增施1.5吨有机肥125公斤尿素比施25公斤尿素增产13.5%,提高含糖率1度;且增施有机肥能降低块根中有害N和有害灰粉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塑料大棚培育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嫁接苗,气象效应使嫁接时间提前20d左右,兴安落叶松嫁接成活率提高37%,高生长量提高了67.6%,茎生长提高29%。  相似文献   

15.
杉木种子园冠幅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冠幅指数为综合指标,分析了杉木种子园冠幅指数的构成状况及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在冠幅指数2.5~4.5之间为母树生殖生长的最佳状态,并以平均最佳冠幅指数3.5为控制目标,制订了随树冠高度、半径变化的最适保留密度,可简便、有效、准确地调节种子园密度,为种子园树木生长环境的综合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45年化肥工业在世界上进入极盛时期以张。世界各地大量施用化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乳所以科学施肥显得愈加重要。198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已达1.999万吨(折纯量)平均每亩耕地施化肥13.9公斤(我省为23.9公斤)。超过世界每亩平均6.3公斤的1倍多.据近33年测算.化肥已从施肥量的0.27%增加到44%;有机肥从99.7%下降到53%.平均6~7年有机肥下降10%.70年代末与60年代相比,化肥年产量增加了近10倍,而粮食仅仅增产30~40%.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地与栽植深度对林木生物量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工程穴状整地(穴径100cm、深60、80、100cm)较一般小穴整地(穴径30cm、深30cm)之5年生林木径生长量分别提高7%、9.7%和11.3%;高生长量分别提高3.4%.7%和9.6%;林木根量可增加78.2%;栽植深度以40-50cm为宜,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遗传型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福建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2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家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本材红心材比率、彤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存在较小差异,而在个体水平上差异较大,木材红心材比率在家系、个体水平上差异都很大;参试家系在树干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等形质性状上差异不大,在树皮率指标上存在很大变异。家系生长性状与木材红心材比率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很小;生长性状与树皮率指标问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行杉木优良家系选择时在早期(4年生)以树高指标采用较低的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中期(7~10年生)以中等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到了后期(18年生左右)以较高的选择强度进行决选。从参试的63个杉木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中选出生长、材性、形质性状兼优的优良家系7个、优良个体12株。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福建省洋口林场1966年的杉木嫁接种子园,包括42个无性系,200株母树,面积0.7公顷,母树平均树高8—9米。 依据母树“雄球花”的数量和生长状况,把种子园的母树区分为三类,即“簇生”、“混生”、“单生”,从各类母树中随机抽取3~4株作为样株,统计每株母树的“雄球花”数量和每个“雄球花”的花粉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每一个小孢子囊花粉粒的数量是3700粒,每一小孢子叶球含有264个小孢子囊,而一个“雄球花”又含有26个小孢子叶球,再估算出一个“雄球花”产生大约2540×10~4粒花粉。根据杉木种子园中一株母树的“雄球花”数量和一个“雄球花”的花粉粒的数量来估算每株树产生花粉粒的数量。在三种类型的母树中,每株树的花粉平均数量为532×10~8粒,估算这个无性系种子园所生产的花粉数量约91540×10~8粒。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因其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在东北地区应用广泛,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适宜生长的优良树种。为缓解我市当前樟子松种子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文作者探索研究了将樟子松用材林改建成母树林的方法,对促进母树结实,提高母树林种子产量和品质,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