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蔚 《甘肃科技》2021,37(20):87-90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对事件双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共同恶劣影响.应该从法律法规、德育教育、学生学习生活监管三方面,对校园安全进行管理、协调,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控措施下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为学生健康生活与学习提供稳定安全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羞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羞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道德推脱问卷对1 066名大学生(男生568名,女生498名,平均年龄14.65岁,SD=2.58)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对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体育锻炼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羞耻对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道德推脱对欺凌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2)体育锻炼对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步早,截止到2015年,美国50个州都制定了反校园欺凌法,各州对校园欺凌基本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厉惩罚。美国还针对自己的传统教育,兴起了"关怀教育"和确定学校核心价值观活动,以纠正教育偏差,融化学生欺凌他人的恶念。美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校园欺凌治理成效,但也面临着惩罚过重的问题。我国的校园欺凌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还存在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陷,惩戒措施缺乏;留守儿童和离婚率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庭教育的欠缺,使更多学生卷入校园欺凌。我国在完善校园欺凌惩戒制度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教育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是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全球性教育议题。在校园欺凌的防范与治理方面,德国属于起步早的国家。尽管如此,德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仍然防不胜防,特别是迅速扩张的网络暴力和移民背景下的逆向欺凌又成为当下新的治理难点。德国在校园欺凌治理方面采取了预防与治理并重、法制先行源头严控、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主体参与等举措。而德国的校园欺凌治理经验可以为我国当下的校园欺凌治理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影响学生校园安全的因素已呈现多元化、隐匿性趋势,众多因素中,校园欺凌成为主要因素之一。校园欺凌中的霸凌者通过暴力行为、欺凌行为影响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学校的安全措施,进而制约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调研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各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校园欺凌影响学生安全管理的主要形式,探索通过心理干预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进而使受害人身心遭受伤害的行为,网络欺凌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校需要应对的重点问题。分析中小学网络欺凌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中小学生网络欺凌的应对策略,对有效预防和制止中小学校园网络欺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领域的诸多学者也将校园欺凌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获得数据,以"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期刊类文献1 032篇为样本。基于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SATI)将校园欺凌问题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并生成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高频关键词矩阵,构建关于校园欺凌的关键词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的密度分析、可达性分析、派系分析、中心性分析等方法对51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的关键词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视角多样,但研究深度不够,内容分散,相关学者间的信息交流与研究合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通过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而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软件仿真结果表明,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不同心理状况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有效抑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少年的你》是一部直击青春痛点,揭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美好的电影。该部电影聚焦校园欺凌这一现实主义题材,揭露校园阴暗角落,展示青春的痛与光。该电影应该是近期青春题材的电影中最具锋芒的一部。立足于现实,反映社会问题,与各个年龄段观众产生共鸣,引发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高度关注,传达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应有的人文情怀。通过分析电影中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发人们深思。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必须立足现实,表达人性,传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不少国家校园欺凌现象日渐增多,成为民众关切的社会问题。校园欺凌不仅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及时遏制并加以解决。日本是校园欺凌多发国家,校园欺凌给日本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日本政府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别国借鉴。校园欺凌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起,校园欺凌成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市C社区L民办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动青少年同伴欺凌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流动青少年及其家庭造成的危害,并采取小组工作与教育剧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流动青少年树立正确面对欺凌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培养流动青少年法律意识,增强流动青少年法制观念,鼓励流动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达到社会工作预防流动青少年同伴欺凌及违法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反刍思维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中学4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关系,检验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等维度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β=0.0371,t=2.2023,P<0.05;β=0.0265,t=2.2473,P<0.05;β=0.0307,t=2.9403,P<0.01;β=-0.0172,t=-2.0471,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父亲情感温暖维度通过特质反刍思维中症状反刍的中介作用显著预测初中生欺凌行为;其中,特质反刍思维在母亲过度保护与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85%,在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与欺凌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欺凌行为,也可以通过特质反刍思维进一步影响初中生欺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学校适应对心理韧性与学业投入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作用,考察心理韧性通过学校适应对学习投入的中介过程是否受到学业情绪的调节.方法:使用目标抽样法,采用学习投入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问卷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对4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韧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学校适应在心理韧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高唤醒情绪在心理韧性通过学校适应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当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较高时,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更能显著预测其学习投入.学校适应在心理韧性与中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随积极高唤醒情绪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四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恶意欺凌者会受到法律惩治吗?遭遇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办?这些行为不能做有一天,高年级的几个"小霸王"把小伟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校园侵权基本内涵的论述,从法律角度分析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认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复合型教育法律关系,中小学校对学生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并在中小学校园侵权中承担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存在的种种不和谐校园现象的背景之下,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越发显得重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校园关系系统中的中间地位,上有学校领导,下有学生和家长.在这个位置上,教师应设身处地,只有为他们着想,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在平级关系中,教师应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促使教师自己得到健康地发展.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人际关系. 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越发显得重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校园关系系统中的中问地位,上有学校领导,下有学生和家长.在这个位置上,教师应设身处地,只有为他们着想,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在平级关系中,教师应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促使教师自己得到健康地发展.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 ,是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人际关系. 的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情感发展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从学生认识和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发展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学生存在自我学业评价保守、未来期望值低、自信心不足、学习管理能力弱、与教师关系不紧密、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参与意识弱、校园归属感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帮助寄宿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管理能力、提升沟通能力、密切师生关系、丰富课余生活、增强校园归属感和强化家校联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寄宿制学生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对61名班主任教师和与之相对应的3511名高中生分别施测<中学教师激励风格问卷>和<考试焦虑问卷>、<学业效能感问卷>.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的影响时,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问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激励风格越倾向于自主支持,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认知反应、行为表现因子的预测力越弱,反之班主任激励风格越控制的班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预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吕裕柱  王晓明  程立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1):176-177,180
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贯,从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和兴趣、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研究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校园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角度出发,研究心理因素等非建成环境要素对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北京大学345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logit模型方法对北京大学校园中心拥堵区的出行路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偏好热闹与选择拥堵路径、进行无效型出行呈正相关关系,熟悉校园、拥有回避拥堵意识与选择拥堵路径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型出行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加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的回避拥堵意识,转移拥堵区的热闹要素,对缓解中心区拥堵有积极的作用.提出了丰富替代道路吸引要素,加强学生行为教育,完善校园交通信息指引,分散校园商业服务功能等校园交通优化组织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