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客户驱动的MC广义产品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具有模块化特性的大批量定制生产的产品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客户驱动为基础的扩展虚拟模块的广义产品配置模型。通过客户需求分析建立驱动参数映射模型,结合虚拟模块特性建立广义的客户驱动参数描述格式和模块特性参数开放式柔性编码规则,从而得出量化的数学描述形式,把产品配置问题转变为模块的定量组合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大规模定制下的客户价值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客户价值的测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规模定制产品价格组成,分析了客户价值与MC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MC产品价格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不同类型客户的MC产品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定制时代的来临,客户个性化进一步凸显,为了低成本地实现客户化生产,制造商开始转向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必须快速配置出客户化的产品结构,计算出产品的精确成本和报价并提供给客户。为此,在讨论BOM、GBOM与大规模定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大规模定制环境下基于GBOM的精确报价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GBOM的产品选项及配置模型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建立有效的个性化产品开发平台,通过分析产品需求特征,提出客户驱动的个性化产品需求敏捷表达形式。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建立需求结点的元模型、结点状态的基本形式及状态间的转换,利用需求表达结点的关联类型,对需求表达协作式工作流模型加以研究;提出需求表达协作式工作流语义描述,构建协作式工作流管理逻辑结构,从而达到需求表达过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目的;最后以一个实例来描述客户需求表达工作流模型,使需求建模满足个性化产品设计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定制因子的产品族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定制因子概念来表达产品族模型中与客户的定制需求紧密相关的可变产品属性.基于定制因子的产品族规划过程如下1以客户需求的工程指标分析为基础,划分客户群;2根据产品(或单元)属性与客户定制需求相关程度(即定制指标)的高低识别候选定制因子;3改变候选定制因子的值,使产品的性能分别满足不同客户群的工程需求向量,同时通过对候选定制因子变化的控制考虑整个产品族的模块化和标准化;4根据候选定制因子在约束和目标满足过程中的表现,确定产品族的定制因子及其变化范围,确定产品族的核心公共参数及其最优值.对二甲醚发动机的实例研究表明,所提出的产品族规划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化制造的个性化定制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个性化产品定制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下大型机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系统的框架,并分析该系统的工作流程·研究采用贝叶斯原理,根据捕获的先验知识和统计数据推断三方(客户、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异地产品协同设计中的设计状态类别,采用Java3D技术作为三维显示实现技术,根据客户端的输入设计参数进行三维模型参数化驱动设计·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和网络通信要求,用Java语言开发了系统软件·借助这一系统,客户可以与设计人员共同定制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为企业有效地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和高质量的消费需求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定制下的汽车底盘产品族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实施方法 ,阐述了产品族规划流程、产品族结构树中各级 PFSC之间及其与产品间的组合关系。针对客车底盘产品实例 ,进行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需求研究 ,构造了底盘产品的客户需求层次分析模型 ,并给出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底盘产品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由顾客设计定制产品的方法.该方法用模糊参数描述产品的模型,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使用符合人类思维和表达的语言性描述时产品的参数进行修改,得到自己满意的定制产品.以玻璃杯的模糊参数设计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向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的产品设计流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一种单独产品的策略相比,采用基于平台的产品开发战略达到大规模客户化定制生产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探讨了基于平台策略的产品开发流程模型,将基于平台策略的产品开发分为原形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平台开发设计和产品族开发设计3个阶段,基于平台策略的产品开发流程模型的建立旨在缩短系列产品的开发时间,同时完成一组产品的设计,而不是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制造业客户系统无法主动适应顾客的主观意愿变化导致无法获取客户潜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型制造的自适应客户定制平台,建立自适应客户定制平台的逻辑结构、功能体系和体系结构。通过对客户多形式交互信息进行知识解析、数据挖掘,获取客户潜在需求,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分析,制定出符合客户个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产品设计知识的表示与重用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知识工程(KBE)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根据产品设计知识的形式对其进行归类,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表达产品的总体参数、零件的独立参数、设计经验及规则,采用框架结构表示产品的结构配置树,将设计知识存储到模型库、数据库和规则库中.把编写好的KF(Knowl-edge Fusion)类加载到产品模型,并根据新设计条件和约束来驱动产品设计.最后,通过观光电梯的应用实例验证设计知识的重用.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在L2向量函数空间上由正则形式自伴微分表达式定义的乘积算子的最大算子域构造定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其自伴域的解析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具有缓冲区串行生产线的网络结构模块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具有缓冲区串行生产线的建模纳入一种泛结构模块网络建模框架。通过状态方程中父状态与各子状态之间的线性组合关系和块网中父状态结点与各子状态结点之间的带权父——于关联关系之间的等价转换。实现以工序最早脱机释放时刻为状态变量的系统状态模块和泛模块的接口与提取,电网“划分子网”的关联矩阵得到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矩阵。这种泛网建模的方法适应性强、简洁.列写模型的参数矩阵快速、准确、直观。  相似文献   

14.
15.
产品配置到产品结构的转化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品配置到产品结构的转化是为了实现以产品配置为管理手段的产品数据管理软件与以产品结构为核心的制造资源计划软件的集成。从产品配置、产品结构和版本等3个方面介绍了产品配置和产品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从产品结构中的具体对象出发详细分析了转化中存在的难点 ,利用两重递归实现了查询子对象状态、对产品配置对象进行转化两个子算法。结合使用这两个子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产品配置向产品结构的转化。该算法在某 CIMS项目的 PDM分系统与 MIS分系统的接口开发中得到了验证。由于配置、结构和版本的普遍性 ,该算法可以在工程数据库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面向装配的蜗杆减速器装配信息模型的描述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完整描述蜗杆减速器装配信息的数据结构,描述了产品零部件的装配特征关系,介绍了产品零部件装配体树结构,并建立了储存装配关系的广义矩阵以及装配关系的语言描述。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计算可以方便地构造装配体的树结构图,可以把装配体中的每一个零件或部件本身的装配信息以及每一对装配无素对象之间的装配关系方便地存储在装配体中,它能通过指`针链表等工具方便地对装配体树中的每一对数据进行插入、查询、删除和修改等工作,并能有效地对产品零件级和装配级的装配工艺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一种具体的蜗杆减速器为实例来验证这种数据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信息层次结构与表达方法.根据复杂产品设计时数据量大、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特点,提出了二级树产品结构模型框架,用于描述复杂产品设计信息层次结构.基于学科分类,将属性节点扩展为属性树,有利于对各类信息的分类存取与管理.提出了两层树状结构的节点属性树.阐述了学科数据层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学科数据层与学科协同层的关系映射;提出了二级树结构模型的数据存储结构与节点数据的统一表示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结构模型有利于实现各学科信息分类管理,能够有效利用学科信息资源,提高复杂产品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铝型材产品开发并行设计过程优化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和图论提出了一种型材开发过程优化重组的方法.通过建立设计结构矩阵、识别耦合任务集和划分设计活动级别。对铝型材产品开发并行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规划,并运用敏感因子、复杂因子和影响因子对耦合活动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描述,基于这些影响因子提出了确定耦合活动初始迭代次序的优化算法,建立了合理高效的并行设计优化过程模型.该方法对于其他并行工程应用领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代数角度研究Hom-李三系上的两种几何结构,即积结构、复结构。分别给出了积结构和复结构存在时对应的Hom-李三系的分解。同时,也研究了一些特殊的积结构和复结构。最后,在这两种结构间增加一个兼容条件,得到了复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