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实验对毛木耳子实体粗多糖(APP)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是热水浸提的料液比为1:40、pH值为6、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5h,此时多糖的提取率为28.237%,Sevage法除蛋白时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5:1,样液与Sevage试剂的体积比为4:1时蛋白脱除率较高、多糖损失率较低,此时蛋白脱除率为74.75%,粗多糖含量为38.97%.然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脱色,SephadexG-200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为毛木耳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滇产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叶的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它们的结构为异香草醛(isovanillin)(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3)、松甾酮A(ponasterone A)(4)、stigmast-5-ene-3β,7α-diol(5).其中化合物(1)、(3)、(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乌蕨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圆形纸片法对乌蕨多糖提取物进行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发现:乌蕨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和甘蔗黑穗病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  相似文献   

4.
枸杞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枸杞中提取的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OH-)色谱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凝胶色谱和液相色谱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分析了其基团构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将战骨茎质量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对石油醚部分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战骨茎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合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双版纳产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干燥全草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柱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6个Lycopodine型生物碱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6β-hydroxylycopodine(1),lycopodine(2),6α-hydroxylycopodine(3),4α-hydroxylycopodine(4),lycoclavine(5),15α-methyl-lcopodane-5β,6α-diol(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西双版纳产扁枝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海南臭黄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臭黄荆(Premna hainanensis)根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二十六烷酸(Ⅱ)、β-胡萝卜苷(Ⅲ)、木栓酮(Ⅳ)、羽扇豆醇(Ⅴ),对羟基苯甲酸(Ⅵ).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勐仑翅子树(Pterospermum menglunense Hsue)枝叶用工业甲醇提取.提取液用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C-18反相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法结合理化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teraxeryl acetate(1),β-sitosterol(2),7β-hydroxysitosterol(3),daucosterol(4),24-ethyl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24(S)-24-enthyl-5α-cholestane-3β,5,6β-triol(6),6β-hydroxy stigmast-4-en-3-one(7),(22E,24R)-23-methyl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8),glycerol monopalmitat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其中(3)、(5)~(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从红树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来源的一株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312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方法等,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22-烯-3β-醇(ergosta-22-triene-3β-ol)(1),麦角甾-5,7,22--烯-3β-醇(ergosta-5,7,22-triene-3β-ol) (2),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和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 (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尖瓣海莲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甾体类化合物1、苯衍生物4和5都具有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10.
牛初乳中IGF和TGF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葡聚糖凝胶G - 75层析色谱、SPSepharoseFF离子交换色谱和制备型疏水作用色谱Oc tylSepharoseFF研究了IGF -Ⅰ ,IGF -Ⅱ和TGF - β的分离纯化 ,并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IGF -Ⅰ ,IGF -Ⅱ和TGF - 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两种铁蛋白提取方法:传统的硫酸铵沉淀法和超滤法,发现超滤法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的纯度上都要大于传统的硫酸铵沉淀法.有利于批量生产铁蛋白,以满足研究需求和产品商品化.  相似文献   

12.
焊缝裂纹是断裂问题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带裂纹的新型钢节点分析是近几年的趋势.针对梁腹板开圆孔的节点形式,利用J积分理论,模拟了焊缝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尖端处的J积分在一定范围内与圆孔直径D成正比,与梁弱轴的回转半径成正比,然而与圆孔中心至柱翼缘的距离d无关.此外,方钢柱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局部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字钢柱节点.  相似文献   

13.
本仅用列倍加变换求解Ax=b,并把该解法用于配平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证明了具有Lq-Dini型核(1q∞)的奇异积分算子交换子[b,T]满足如下不等式:|{x∈Rn:|[b,T]f(x)|λ}|≤C‖b‖BMO∫Rn|f(λx)|(1+log+|f(λx)|)dx.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水相氧化法对石蜡进行氧化,初步解决了旧氧化工艺中存在的氧化时间长、反应产物复杂、分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文中对石蜡水相氧化的机理,工艺路线、实验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还对石蜡氧化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作者提高稿件的录用率,从编辑的角度给学术论文作者一些建议,即1)提高论文的成熟度;2)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栏目;3)正确对待审稿意见;4)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设A是一个列满秩矩阵,x是线性方程组ATAx=b的一个计算解.基于这一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TA具有特殊的结构,定义了x的一个结构向后误差ηs(x),并且利用Brouwer不动点定理和奇异值分解,给出了这个结构向后误差ηs(x)的上、下界.计算实例表明这个被获得的ηs(x)的上、下界,为检验线性方程组ATAx=b的计算解的结构向后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UASB对经生活污水稀释的油页岩废水进行处理,以厌氧污泥为菌种,经培养驯化,控制好进水pH值和停留时间,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42%,氨氮的去除率为12%,为对其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系演算和SQL中使用量词和实现蕴涵的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元组关系演算(尤其是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和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中,量词的含义 理解、直接使用、转换使用以及蕴涵功能(Implication)的实现等是教学难点,结合案例提出了讲授 这些知识点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乙二醇和乙二胺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氢和脱水反应生成吡嗪.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分别以活性炭、分子筛和三氧化二铝为载体,以铜、锌、铝、锰、铬等为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占载体质量15%,按照不同的活性组分配比,不同的焙烧温度制备的催化剂.结果表明三种载体中,活性炭的吸附性最好.经过气相色谱分析,铜、锌、铝三种元素以1∶1∶1(摩尔比)的比例浸渍的活性炭载体上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350℃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