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图从建筑风水的角度来阐述居住建筑环境如何更适合人。基于建筑风水与 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三大支柱,提出具体的居住外部环境设计中如何运用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2.
崔和平 《科技信息》2013,(2):460-460
建筑与风水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其"风水"就是对环境的选择,选择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情氛围。  相似文献   

3.
风水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归纳为两大门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因为在分析环境方面形势派比理气派更客观一些,因而形势派较为专业人士所认同.形势派以人们对地理特征的实际结构的理解为基础,而且这些原则能被适用于宏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城市设计、建筑基地的选择等),以及微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建筑物确定方位、室内布置等).本文研究形势派的风水观念,和介绍形势派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以这个模型为例,比较建筑师的设计是否与古代风水理论一致.本文通过介绍同一时间内对悉尼和香港的建筑师们做的一个实际调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建筑师对于一个建筑物和室内布置的周围环境的选择通常和两千多年前建立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4.
张亮 《大自然》2013,(4):78-81
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环境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及子孙的盛衰吉凶。风水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人及其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我国南方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选择多注重风水,而林木在风水中往往占有特殊地位。为了保持良好风水,人们往往特意保留树木或树林。我国岭  相似文献   

5.
试论风水的环境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概括,阐述了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提出在对传统风水理论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场所环境的概念,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升环境研究的层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徽州村落建筑的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都蕴含着深邃的风水文化。绩溪县龙川村的风水设计和祠堂建筑,体现了村落建筑中的风水文化,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新建小区、新建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筑风水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但建筑风水理论中所蕴藏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观点却被认知很少。本文从这一角度阐述古代建筑风水理论中进步言论与当代人类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观点的一致性,旨在研究风水理论的同时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其各种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念的深刻影响.从通俗和专业两个不同角度对“风水”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风水理念对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征——重重封闭的内向性空间.  相似文献   

9.
风水术是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其核心是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风水观念对泰山古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科技》2014,(6):I0001-I0002
正文质彬(星智),男,1948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大学文化,建筑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职业易学家,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易学会员,国家注册职业高级建筑环境风水策划师,中国堪舆家协会理事,注册风水师,北京建筑风水文化研究所副秘书长。世界易经学会湖南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高级堪舆师。国际易学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杨公风水学研究院副院长、湘潭分院院长,中国华夏易经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易学联盟专家团专家,中国国际易学联盟副主席,中国人居环境与传统居  相似文献   

11.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起就指导着我国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文章阐述了风水学的主要方法,并从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建造及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风水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传统风水理论在古代建筑,城池乃至陵寝的选址和营造过程中发挥着理论知道的作用,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门性学问,具有很强的现实知道意义,科学地理解风水和掌握风水理论对于对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和陵寝营造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掌握风水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对古代建筑,古代城市规划,以及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规划、设计有一个完整而合乎逻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尚子力 《科技信息》2010,(21):382-383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理性严谨,善于归纳的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则重经验,轻理论,凝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里,可以大致概括为风水之美、主体布局和园林之美。本文以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为例,从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和园林营造三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风水褒贬不一,网络讯息鱼龙混杂,民间风水师故弄玄虚,这些都加重了目前风水研究的难度,若能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再结合道教和美学这两大当今学术界热点,则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研究或许能成为新的突破点。道教文献中有丰富的风水文献,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从交叉学科和实际应用的角度都有可挖掘的潜能。对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的梳理是挖掘与弘扬古代环境理论的前提,整理后的道教风水美学文献,可以凭借丰富的美学内涵和生态理念,为完善当今环境美学和生态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风水作为流传数千年的环境选择之术,其中封建糟粕与合理内核并存,对其不能简单否定与肯定,应该深度挖掘其合理内核,并合理继承其精髓。道家道教思想对风水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其中包含了家庭伦理化的天人观、桃花源式的环境观、性命兼修的审美观等独特的合理内核,是今天研究和利用风水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风水的含义及其哲学思想出发,分析了风水在传统村落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营造等方面所包含的科学生态观念,通过发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手法,为发展、运用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文献资料,从"龙、穴、砂、水"等风水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了古代佛山镇的风水格局。研究表明,佛山镇的聚落环境受到风水思想的影响,但由于佛山的市镇属性和独特地理环境,使古佛山并非严格按照风水格局的形制,水环境在风水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认识佛山镇的风水格局,可窥见古人的聚落环境意象和景观审美思想,把握古城的历史文脉,以利于城市景观布局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风水理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对风水理论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理想人居环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论证风水理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晋祠古祠建筑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晋祠的环境与选址、晋祠的形成、空间布局与建筑组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晋祠的环境从历史形成、地理地质的角度进行深究;对晋祠的空间布局以祭祀的角度,从整体到个体,再到整体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晋祠古祠庙建筑的研究分析无疑是对祭祀文化和祭祀建筑的一次深入挖掘。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人们根据地形、风水、气候三个因素对环境进行选址;以山门-水镜台-献殿-正殿的空间序列进行对祖先的祭祀礼仪。力求从祭祀建筑中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所传递给人们的庄重、神圣的祭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福州近代居住建筑典型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普查和文献考释,结合测绘研究,探讨了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典型类型.并从“类”的角度,分析阶级差异、家族文化、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崇拜、风水观念等因素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进而剖析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