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200-300K温度内测量了由LPE生长的异质面高效GaAs太阳电池暗电流-电压特性的温度关系。对实测的I-V特性进行拟合分析,认为低温低偏压下的过剩电流,起因于耗尽层内禁带中局域态间热协助的多级带间隧穿效应。  相似文献   

2.
射频溅射法制备Pb1—xCoxSe薄膜及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靶共溅射法制备了半磁性半导体Pb1-xCoxSe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成分结构以及电阻率-温度特性和磁化率温度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Co离子介入,Pb1-xCoxSe发生了由金属特性的向半导体特性的转变,在充分低的温度下,并伴有磁相转变,磁相转变温度与磁性离子浓度相关,磁化率的相对变化幅度与磁性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电晕线加热情况负电晕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起晕电压,火花放电电压,电晕放电伏-安特性及电晕电流与电晕线加热功率和电晕线表温度的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乙醇——水混合液的声速与浓度关系及其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脉冲回波自动声速仪测量了乙醇-水二元混合液在温度为5 ̄55℃范围的声速与浓度关系,超声波溶液浓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即基于这种声速-浓度关系,文中还计算了该溶液的绝热压缩系数、分子间自由程、超额摩尔体积、超额声速、超额绝热压缩系数及超额分子间自由程等参数,并讨论了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描述了煤粒在该反应器内的加热速率、停留时间以及煤粒的温度-时间曲线,为正确地解释该反应器内的燃烧和热解试验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等因素对Fe-Cr-Si-Mo、Fe-Cr-Co、Fe-Cr-Al铁磁性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在磁畴不可逆移动力理论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磁-机械滞后产生内耗的机理。在兼顾合金其它性能的同时,确定了合金具有高阻尼特性对应的退火温度及该合金的使用温度范围,为寻求高阻尼特性的铁磁性合金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土壤—植物—大气复合系统内水热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饱和土壤内部热、水、气耦合迁移特性,植物根系吸水特性及植物蒸腾的描述,建立了反映土壤-植物-大气复合系统内温度,水分,含气量等的动态变化过程的一般数学模型。作为一个算例,还用该模型对利用地下多孔埋管引入了冷凝水来加热和灌溉土壤的效果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
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内流动和温度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描述了煤粒在该反应器内的加热速率、停留时间以及煤粒的温度-时间曲线,为正确地解释该反应器内的燃烧和热解试验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温度变化对TiNi超弹丝传感性能的影响,测试了TiNi超丝分别在恒应力、恒应变状态变温试验过程中的应变-电阻-温度、应力-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分析了其力学及电阻特性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与初始状态为未完成马氏体相变的情况相比,在初始状态已诱发完成马氏体相变的恒应力或恒应变条件下,TiNi超弹丝的电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且与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降温与升温过程的电阻特性滞后极小。  相似文献   

10.
切削温度对刀具表面覆盖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用TiC类硬质合金发具切削Ca-S易切不锈钢时,刀具表面覆盖膜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与前刀面切削温度及其分布规律有关:切屑-覆盖膜间温度达到覆盖膜主要成分-钙黄长石的软化挤出温度900℃左右和覆盖膜-前刀面间温度达到粘结温度850℃左右时,至主切削刃距离x=0.2-0.6mm范围便形成致密的稳定覆盖膜;x<0.1mm范围温度低于钙黄长石的挤出温度无膜生成:x>0.6mm温度稍低于钙黄长石的挤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横向多晶硅二极管的CMOS兼容热风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并试制了一种采用多晶硅横向二极管作为测温元件的CMOS兼容热风速计,该风速计的加热元件和测温元件均采用多晶硅技术制造,工艺与CMOS兼容,对横向多晶硅二极管的温度敏感特性调查发现,其正向电流随温度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显示该多晶硅二极管具有负的电压温度系数,其值约为-1.8mV/K,非常接近单晶硅上PN结的电压温度系数-2mV/K,采用CMOS工艺试制由8个横向多晶硅二极管组成的风速计结构,并实验测量了其风速和风向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20~300K的温度内测量了P-AlGaAs/n-GaAs异质结伏安特性和光伏谱随温度的变化,认为在正偏压下,通过p-n结的载流子输运过程有隧穿复合和扩散两个机构参与,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一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加载TA2钛合金扁平帽型试样,结合高速红外测温与金相观察,分析动态加载下帽型试样受迫剪切的力学响应以及绝热剪切带温度演化,并讨论绝热剪切失稳起始条件.结果显示,TA2钛合金绝热剪切带起始时的温度约为470 K.在该温度下,材料热软化不足以引起本构软化,因此热软化可能不是绝热剪切起始必要条件,相反可能是由于剪切局域化带产生导致带内温度的急剧上升.以温度达到470 K时刻作为绝热剪切带起始条件,得到随加载率增大,帽型试样绝热剪切起始时的压缩位移随加载率增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对THF水合物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进行了非原位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4.0~267.0 K时非原位测得的THF水合物导热系数为0.52~0.57 W.m-1.K-1,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非原位测量的导热系数值与原位测量的导热系数值绝对值相差0.045~0.065 W.m-1.K-1,误差为8%~12%。当温度从267.0 K升高到277.0 K时,非原位测得的THF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增加剧烈,表现出非线性关系。在254.0~267.0 K时,非原位测得的THF水合物的热扩散系为0.26~0.31 mm2.s-1,并随温度增加而减小。非原位测量的热扩散系数值与原位测量的热扩散系数绝对值相差0.028~0.068 mm2.s-1,误差为10%~22%。原位测量与非原位测量产生的误差,分析认为可能是样品的转移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合物表面凝结成冰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环己烷以及水和环己烷二元体系(0.700H2O 0.300C6H12和0.300H2O 0.700C6H12)在不同温度的摩尔热容(Cp,m),建立了Cp,m与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环己烷二元体系共沸混合物在182~199 K温区发生固-固相变,在260~287 K温区发生固-液相变,并获得了相应的相变焓和相变熵.计算了以298.15 K为基准的混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陶瓷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导特性.结果表明,Ca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在低温(<150 K ) 区域,CaCu3Ti4O12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呈负阻温特性;在150~170 K温度区域,电导率出现极大值,且其电导率极大值为La2/3Cu3Ti4O12的近4倍;在较高的温度(170~250 K )区域,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Ca2+被La3+替代后在该位置留下1/3空位而使La2/3Cu3Ti4O12的激活能高达1.01 eV 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纳米铝试样的粒径,结果表明Al试样平均粒径为18nm,在温度108~385K,用精密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Al的等压摩尔热容,拟合出其等压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纳米Al热力学函数,并与粗晶Al热容进行比较,从能量角度分析了不同粒径Al热容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测定比较了刺楸及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广布树种(紫椴、水曲柳、黄檗、榆)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性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刺楸的抗寒性弱于东北地区几种广布树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榆>黄檗>紫椴>水曲柳>刺楸;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是限制刺楸在东北地区分布与传播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γ-Nax Co2 O4陶瓷,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在120~370 K和1~20 Hz的温度、频率范围内测量其内耗-温度谱,首次观测到γ-Nax Co2 O4陶瓷在150 K附近的弛豫内耗峰,激活能为0.39 eV。采用高精度阻抗测量仪 (TH2816) 测量了γ-Nax Co2 O4陶瓷在100~300 K,2 kHz~100 kHz的温度、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温度谱,观测到室温以下的阻抗弛豫峰,其激活能为0.13 eV,阻抗弛豫峰在外加磁场(1kGs)下向低温方向移动。这些结果表明:γ- Nax Co2 O4陶瓷具有不同的力学和电学弛豫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观察了直链β胡萝卜素分子(溶于正己烷,浓度5×10~(-5)mol/l在80K和20K的低温下的荧光谱,激发波长分别是位于~1Bu~ (S_3)吸收光谱段的412,465,477和485nm。光谱线的特征提示:在S_3能级的上方存在另一能级S_3.谱线还表明在极低的温度下,从S_3到S_2能级以及从S_4,S_2到S_1能级之间的内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