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NaCl浓度对大米草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NaC1浓度下大米草根部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CNaC1等于100 mmol/L时,大米草生长良好;Cnacl高于100 mmol/L时,大米草通过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适应NaCl浓度变化;CNacl达到500 mmol/L后,保护酶活性开始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却持续上升,叶片MDA含量亦持续上升,根部MDA却略有下降.在NaC1胁迫下,大米草叶片较根部对NaC1浓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低温(4℃)和高温(40℃)胁迫下, 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活性氧水平以及活性氧清除酶类的活性变化. 研究发现在低温或高温胁迫下, 活性氧(H2O2、O2 )含量均呈现出先保持不变后上升的趋势, 而SOD、CAT、POD活性先上升后降低. 在低温胁迫下, 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 而高温胁迫虽使MDA、脯氨酸含量增大, 但变化趋势不如受冷胁迫的麻疯树变化明显, 且高温胁迫未使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应答程度低于对低温胁迫的应答程度.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不同蝴蝶兰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及恢复处理下其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期间蝴蝶兰叶片的SOD活性、电解质渗漏率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CAT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恢复处理下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5个品种中以婚宴的抗冷性最强,满天红、夕阳红、V31抗冷性中等,JT944抗冷性最差。这为蝴蝶兰品种的抗冷性鉴定和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代慧  刘宇新  王艳梅  刘震 《河南科学》2013,(12):2154-2159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山茶花茶梅(Camelliasasanqua)、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七星球(Camelliaiaponica‘Sevenstar’)的抗寒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对3年生的3个山茶花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系统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指标的变化,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SOD活性在其低温耐受范围内,SOD活性升高的越快,抗寒性越强;抗寒性强的茶梅、七星球的MDA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抗性弱的金花茶MDA含量变化幅度大;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升高越剧烈抗寒性越弱;根据-5℃和-10oC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可判断抗寒性强弱,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叶绿素含量在0cc低温胁迫下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抗寒性强的在-5℃、-10℃低温胁迫下呈上升一下降趋势,而抗性弱的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含量下降.各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POD活性普遍下降;中度和重度胁迫下,CAT活性普遍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温胁迫对珙桐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而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增大;相对电导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胁迫2h时稍微增大,以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降低. 通过以上几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离体珙桐叶片能耐39 ℃的高温胁迫2~4 h.  相似文献   

7.
瓜叶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盆栽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生长3个月左右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瓜叶菊在低温胁迫(1~6℃)下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瓜叶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延长,瓜叶菊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轻度胁迫下(6℃),变化不显;叶片细胞的相对质膜透性(RPP)显升高;而SOD活性在6℃条件下。先升高,后下降并基本稳定在对照水平,在3℃和1℃处理下,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不断累积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模拟低温(-12、-8、-4、0、4℃)胁迫处理后,长苞铁杉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但反映光合活性强弱的Chla/Chlb降低;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4,p<0.01),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说明根对低温胁迫的渗透调节更依赖于脯氨酸的累积.幼苗在-4℃及更低温度胁迫下受到严重的冻害使SOD活性持续下降,叶片中POD活性与SOD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8,p<0.01),但根系中POD活性与SOD活性没有相关性,说明长苞铁杉幼苗对抗外界胁迫机理的复杂性.叶片MDA含量比根系低可能与叶片中Car能缓解1O2对细胞的伤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星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缙云山野生绞股蓝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人工水分胁迫对绞股蓝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和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喜湿植物绞股蓝在水分胁迫下,由于可溶性总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产生渗透调节作用;但随水分胁迫的加剧,酶促和非酶促膜保护系统保护能力均下降:SOD,POD活性和CAT活性减弱,AsA含量降低,导致O-2.产生速率增加,膜脂发生过氧化作用,MDA含量的急剧增加,最终导致植物遭受伤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5年的群落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重庆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5个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小气候演替变化规律.在外部气候条件一致情况下,群落演替是群落内发光强度、气温、极温、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群落小气候明显表现群落演替进程的外部光强条件是:发光强度≥216600lx,气温<10℃或>20℃,大气相对湿度≤7325%;小气候指标均值在演替轴上的单向相对变化速率V及其均值V能有效地指示群落气候恢复速度;系统V值:光衰减率953%↑,气温524%↓(对外界升温时刻),极温振幅252%↓,湿度振幅183%↑;小气候指标对群落恢复演替的敏感性:极温振幅>湿度振幅>光衰减率>气温.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对苹果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富士"苹果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低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hitosan,CTS)对提高苹果幼苗抗旱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50、100、150、200 mg/L)苹果幼苗的抗旱性效果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壳聚糖浓度为100 mg/L时苹果苗抗旱性达到最佳,与干旱对照(CK2)相比,质膜透性和MDA分别下降29.89%和75.56%(p<0.05),S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79.31%、63.88%和73.85%(p<0.05),壳聚糖浓度再增大其作用效果不再提高。由此可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可提高苹果幼苗的抗旱性机制可能是能够清除活性氧、保护质膜稳定性、维持或提高SOD和CAT保护酶活性、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银杏生理生化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年生盆栽的银杏大佛指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持续自然干旱,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0 d后,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和SOD活力逐渐上升,CAT活力逐渐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项生理指标(除SOD...  相似文献   

14.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40 mg·L^-1Cr6+胁迫下,0.1 mmol·L^-1~1.0 m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片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缓解小麦幼苗Cr6+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4 mmol·L^-1SNP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含量0、50、100、150 mmol/L)处理对4种甜高粱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即NaCl浓度为0),50 mmol/L NaCl处理显著增加了SOD、POD和CAT活性,而100和150 mmol/L NaCl处理则抑制了3种抗氧化酶活性。NaCl胁迫导致了脂质过氧化发生,具体表现为随着NaCl处理的浓度增加,丙二醛也增加。4种供试甜高粱对NaCl胁迫的应答有差异,其中辽甜1号在所有供试浓度的NaCl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而丙二醛含量最低,表明辽甜1号对NaCl的耐受性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实验法,分别用盐度为2,4,6,8的NaCl溶液对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进行了NaCl胁迫处理,测定其叶绿素、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等生理生态指标以及盆土的实际盐度,研究蛋黄果的耐盐性并为果树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蛋黄果的生长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盐度小于0.19时无盐害现象;SOD、POD的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CAT活性在盐度为4~8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均与处理盐度呈现正相关,其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个处理盐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盐度为6和8时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羊茅对铅递进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铅递进胁迫处理对高羊茅叶片脂质过氧化程度、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升高,高羊茅叶片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高浓度铅引起叶绿素降解,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Pro)积累,抗坏血酸-谷胱氨酸(ASA—GSH)循环代谢加强,抗坏血酸(AS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上述3种酶活性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用SOD和MDA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老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