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SPF级实验动物设施中 ,换气次数、气流速度、空气洁净度、落下菌数、氮浓度、噪声、照度、照明时间等参数在建成后即相对稳定 ,而温度、相对湿度、压强梯度等参数是随着外界环境条件及工作情况变化而变化的。为保证上述参数在高湿度环境下保持稳定 ,我们采取了一套闭环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 ,经测试 ,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北京部分屏障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参数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对北京市三所单位10间饲养动物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环境参数动态监测为依据,对各SPF级实验动物设施中温度、湿度、压力、气流速度、换气次数、氨浓度以及噪声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将各项参数与国家标准(GB14925-2001)进行比较研究。为北京地区实验动物旧设施管理、改建、运行和今后设施内动态监测提供参考性数据,同时为新设施的建立、利用、管理、维护以及对地区实验动物设施管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及设施维持性消毒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及设施维持性消毒的新方法。方法用浓度为0.21 mg/m^3的臭氧和1%的84消毒液或0.1%的新洁尔灭对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及设施进行维持性消毒;用血琼脂培养基进行落下菌培养,一周后观察血平皿内落下菌的个数。结果经维持性消毒后,屏障环境空气落下菌检测平均为2.1个/血平皿,符合国标关于环境技术指标中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的要求。结论该种消毒方法有利于屏障环境微生物的控制,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电加热甲醛薰蒸灭菌对屏障系统的消毒效果。方法将甲醛溶液置入电热水器内加热薰蒸灭菌,不用高锰酸钾;薰蒸后用血平皿培养基暴露30 min,进行落下菌检测;在37℃恒温箱内培养,一周后观察血平皿内落下菌的个数。结果经过4 h薰蒸,屏障系统内落下菌检测结果为0.42个/血平皿,达到SPF动物饲养环境的要求。结论用电加热甲醛薰蒸灭菌法可以进行屏障系统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普通级和清洁级C5 7BL 6J近交系小鼠的免疫指标CD4 + 、CD8+ 、CD3+ 、CD19+ 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清洁级与普通级小鼠的CD8+ 、CD4 + CD8+ 指标差异显著 ,并且清洁级小鼠的CD4 + CD8+ 值低于普通级小鼠。为研究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通级及SPF级正常大鼠主要脏器病理切片,为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对动物自身疾病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了解目前实验室内动物自发病状况,为病理诊断提供SPF级饲养大鼠自发病组织学改变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对40只普通级和40只SPF级Wistar种大鼠肝脏、肾脏及心脏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另观察39只普通级40只SPF级大鼠肺脏)。结果普通级与SPF级大鼠均检出自发性感染性病变,且存在较大差异,检出率分别为肝94%、42.5%,肾55%、20%,心22.5%、5%,肺支气管旁淋巴组织增生程度92.31%、62.5%。SPF级大鼠依然存在比较轻微的小灶性感染和非正常组织形态改变。结论SPF级大鼠主要脏器潜在感染明显低于普通级大鼠,因此,动物实验室的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SPF级大鼠感染特点①肝、肺较为明显;②感染检出率较高但病变比较轻微。SPF级大鼠在屏蔽条件下可见非实验因素引起的肺、肝、肾与心脏自发性病理改变,在毒性实验中应与试验引发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7.
第三军医大学SPF级实验动物设施 ,位于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大楼的四、五层 ,四层为动物实验室 ,建筑面积为 4 4 6m2 ,其中净化面积为 2 78m2 ;五层为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室 ,建筑面积为 4 4 6m2 ,其中净化面积为 2 78m2 。四、五层有两套独立的送风系统 ,各层机房面积为 31m2 。设计的原则是要达到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设施所要求的标准条件。本中心SPF级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经实验动物管理部门检测 ,顺利通过验收 ,其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标准要求 ,实现了节能、节资、便于管理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校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关键设备、节能空调、通风系统的选用及经验体会 ,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北京地区实验用小型猪设施环境因子控制状况,为制定北京市实验用小型猪环境设施等级标准提供基本数据。方法GB14925-2001附录A~H规定的检测方法。结果普通环境小型猪设施5个,7次静态检测,3次动态检测。屏障环境小型猪设施3个,3次静态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工作照度、动物照度、噪声、气流速度、换气次数、落下菌、空气洁净度、压力梯度、氨浓度(动态)等环境因子。检测结果基本控制在GB14925-2001要求范围内。结论北京地区实验用小型猪设施环境控制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现在没有小型猪普通环境及屏障环境的国标与地标,但且忽略了小型猪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因子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了解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普通级啮齿类实验动物中清洁级规定排除的4种主要细菌(沙门菌、鼠棒状杆菌、嗜肺巴斯德杆菌、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的携带状况,以及验证筛选的实验动物细菌检测常用普通培养基和生化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无菌采集动物气管分泌物,接种血平皿;采集回盲部内容物接种DHL、SS琼脂平皿,37℃48h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取纯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及血清学反应.结论KM小鼠嗜肺巴斯德杆菌阳性率最高,为60%;豚鼠携带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阳性率为30%;总的细菌检出率为20%(其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总阳性率为16.25%,支气管败血性鲍特菌总阳性率为3.75%);选出的培养基应用于实验检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独立通风笼盒系统(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s, IVC)内环境的舒适性,保证笼盒内实验动物的生存和健康,对笼盒内的温度、湿度及氨浓度进行测试,并对笼盒内传热传质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为实验动物生存环境(密闭建筑空间、设备)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小鼠75只,按数量递增顺序随机分为5组,饲养于同一架IVC设备内,分别对笼盒内的温度、湿度和氨浓度进行连续7 d的测试。结果 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笼盒内和房间内的温度差变化基本一致,相对湿度差和氨浓度差逐渐增大;同时笼盒内、外的氨浓度差同动物数量和时间均相关,有显著差异(P<0.05),即动物只数越多,时间越长,氨浓度差越大。结论 IVC笼盒内温度受设施内温度的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主要与送风空气相对湿度和换气次数有关;氨浓度与换气次数和动物只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