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因为存在社会矛盾,所以要和谐;因为要和谐,所以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矛盾的“凸显期”.文化矛盾是指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正视现实的文化矛盾,从不同层面、特殊性质、产生原由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分析转型期文化矛盾的表现、性质和特点,并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化解这些文化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西藏进入了社会矛盾凸现期,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区性特点,具有复杂性和尖锐性。在建设和谐西藏过程中,应正视社会矛盾,建立健全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的力度,为建设和谐西藏提供矛盾化解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各种体制不配套,导致农村干群矛盾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都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和界定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问题,才能根据不同阶段干群矛盾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信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信任危机出现且程度不断加深。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习惯的影响,也有相关法律规范缺失以及道德约束力下降带来的影响。要想消除信任危机,必须调节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强化公共监督,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社会信任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矛盾理论,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它还有价值;全盘维护也不对,因为它确有缺陷。必须对它进行扬弃、创新,使其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只有立体矛盾理论,才能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充满差异,人的社会也充满差异,矛盾与和谐都与差异相联。为此,在中国全面系统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而全面和系统地理顺差异、矛盾与和谐的相互关系,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同时,传统的矛盾观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合当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189-189
矛盾的传统内涵与逻辑内涵的区别和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矛盾化解矛盾,矛盾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以及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问题。合理的管理和化解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仅对企业管理的成败影响重大,更是社会和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楠楠 《科技资讯》2014,(29):233-233
高职院校的学生寝室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休息、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重要载体。除去睡眠时间,大学生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大学生们在长期、频繁的相处过程中每个成员的缺点也就逐渐显现出来,寝室矛盾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寝室矛盾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就会影响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公寓辅导员的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是社会建设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认识社会和谐、如何认识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矛盾,通过科学地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而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正确地科学地从社会矛盾方面探寻社会和谐之道,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深入认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本文从和谐社会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认识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三个认识维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班级导师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培养造就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机制.在探索推进试行班级导师制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多个日益凸显的障碍性矛盾,有效处理管理层、导师层和学生层三个层面的关系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矛盾,从而使班级导师制在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培育合格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矛盾三题     
文章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差异不是矛盾,差异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构成矛盾;二是矛盾不是一切,不能给复杂的物质世界建立一个简化的矛盾思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矛盾普遍性进行了哲学思考,以为人类中许多灾难都源于“矛盾”理论的误导,人类应该走出“矛盾”的误区,“非攻”、“兼爱”,和平相处,共同迎接21世纪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理性解读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日益提高,人们在为这欢欣鼓舞的同时,惊异地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凸显出来。文章欲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进行剖析,以期对大学生的就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科技智囊》2010,(12):28-34,36,37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经济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群众各类诉求的现状表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往往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诉求引起的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需要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群众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显现,大学生受社会影响,德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个人信仰问题逐渐凸显。而孟子的“浩然之气”思想在儒家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借鉴作用。因此本文在理解和讲述孟子“浩然之气”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古为今用,进一步探讨其对大学生正确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唐代政治法律制度重要构成的婚姻制度,在妇女地位、婚姻模式、“和亲”和禁婚政策以及婚姻道德方面与当时社会时尚存在着明显矛盾。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和映示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新特点、新气象,表现了思想开明、民族融合以及妇女地位上升的时代景观,反映出唐代潜存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差异和中古中国礼教与社会风情尚未完全耦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美,不仅仅是“容华绝代”的美人,更重要的是人性中“善”的美质;同时他又将“天真”、“至诚”作为了女性美的评判标准。蒲松龄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之关,为美为情张本,无疑具有叛逆传统的审美倾向。囿于时代和传统,作者又认为:女性只有在传统中生存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她们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又赋予这些女子以传统道德中的“贤能”之美,这虽不是真实的人性,而是人性被异化后外现的“德性”,但蒲松龄的“贤德”,却是有别于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在蒲松龄为我们展示的女性美的天空中,虽然有他对于女性美认识既叛逆又传统的矛盾与不和谐,但总的采说,他以自己特异的女性美的标准,颠覆了传统及其规范。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哲学界就是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及其矛盾运动去理解和把握和谐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较佳或最佳发展状态.和谐以事物的多元构成为前提,以适当的矛盾斗争为动力,以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对外开放为条件,以发挥较大或最大功能为标志,以事物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归宿.和谐社会是达到和谐状态的社会,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较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对和谐社会也应从社会多元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同奋斗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9.
黄伦光 《科技信息》2011,(5):134-13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八十年代形成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该项工作从最初的个别参与、内容单一发展成为如今的有组织有计划、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长效活动,并始终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总的指导方针,使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益。笔者曾作为实践策划者、参与者、指导教师等多种身份经历了几年的社会实践,逐步认识到时下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大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这两个治理国家的路径共同体现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并且统一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治理”意味着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法治”与“德治”分别从对立性与同一性两个方面着眼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必须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将法治置于解决社会矛盾的主导性地位,同时以德治来保证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忽视二者的结合或巅倒二者的关系,都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