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摘要:本文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剂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利用SEM观察粉体表面形貌和结构.分别用硅烷偶联剂(KH550, KH570, A171)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利用SEM、XRD和FTIR,考察改性粉体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变化.同时测定经改性后粉体的亲油化度值和在水、甲苯和石油醚中的分散情况;采用甲苯作溶剂,将改性粉体与LDPE树脂混合,经流延得到抗菌聚乙烯复合薄膜.利用SEM和数码相机,观察改性纳米TiO2抗菌剂/LDPE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KH570改性粉体在甲苯中的分散性最好,当抗菌粉体的添加量为3.0%时,制得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最好,抗菌率达到99.99%,即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京工业大学硅酸盐专业的工农兵学员,途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导,在北京市第三无线电器材厂工人、技术人员及本校教师的指导下,试制成国内陶瓷生产中第一批流延陶瓷薄膜。流延法生产陶瓷薄膜,是将超细粉碎后的瓷料与粘合剂溶液以适当比例混合成瓷浆,然后在流延机上流延成薄膜,这是制造陶瓷薄膜的一项新工艺,与目前普遍采用的  相似文献   

3.
以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BT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缩聚单体,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纳米Al_2O_3/PAA(聚酰胺酸)复合薄膜.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制备出聚酰胺酸铺膜胶液,在电纺膜的两侧进行流延成膜,并热亚胺化处理.对复合薄膜进行化学组成、微观形貌、耐电晕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亚胺化较完全,纳米Al_2O_3均匀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在纳米氧化铝掺杂量为6%时综合性能最佳,耐电晕老化时间为12.3 h,是未掺杂纳米氧化铝三层复合薄膜的3倍以上,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74 MPa),同时断裂伸长率达到21%.纳米Al_2O_3的加入使得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起始热分解温度从578.7℃提高到591.3℃.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09,(2):125-125
聚乙烯树脂被广泛应用在农用流滴膜上,但是非极性的聚乙烯亲水性差。要解决聚乙烯树脂亲水性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内添加法,就是将具有表面活性的流滴剂制成母粒,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后吹膜,使具有亲水基团的流滴剂逐渐地迁移到薄膜表面,用水润湿,凝结在薄膜表面的细小水滴迅速扩散展开形成水膜顺薄膜流下,  相似文献   

5.
雪妮 《华东科技》2001,(9):42-42
上海紫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三层共挤流延聚丙唏薄膜。该技术是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三层共挤流延法的先进技术和工艺配方的设计,生产品质一流的流延薄膜。 生产三层共挤流延聚丙烯薄膜的流延机是目前国内流延膜生产厂家门幅最宽、具有自动加料系统、三台挤出机同时工作。经过三层T模流出,膜的厚度根据T模上的热膨胀螺栓通电后自动调节,由B测厚议自动描测厚度,并带有废边回收粉碎系统、自动收卷翻转系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制备及机械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粒子表面的大量羟基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当配料为壳聚糖1.98 g、SiOx 0.017 g、单甘酯0.04 g时,壳聚糖复合涂膜拉伸强度达到最优值、与纯壳聚糖单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63.3%,45.4%和11.6%,透水率降低了73.1%.可见复合膜的性能优于单膜.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碲薄膜,其步骤为: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得碲化氢,碲化氢在室温下分解后在聚乙烯塑料箔上沉积得到碲薄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表征碲薄膜的光学性能和结构.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沉积法在Mn-O覆盖的聚乙烯塑料箔上沉积得到的碲薄膜在大气窗口(8~13μm)光谱区域具有很高的透过率,同时能阻挡几乎所有的太阳光谱,表明碲薄膜是适用于辐射制冷装置的太阳光辐射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刮膜机在镜面不锈钢钢板上铺出聚乙烯醇(PVA)原膜,再经过染色、拉伸、补正等工艺制备PVA偏光膜.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尺寸主要分布在2~4 nm,且其水溶液在500~400 nm间的光透过率下降22%,将PVA粉体溶在制得的GQDs水溶液中,制备PVA/GQDs复合偏光膜.结果表明:与PVA偏光膜相比,单片透过率略有下降,但GQDs的加入使偏光膜的直交透过率降低且低于0.1%,从而提高偏光膜的偏振度,达到99.9%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胶-凝胶法首先合成了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TiO_2)薄膜,然后在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TiO_2)薄膜基础上,利用界面反应在常温下合成SnS/TiO_2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得的复合薄膜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测试了所制备薄膜的光谱性质,进一步探讨了SnS/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光电转换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PAN/C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依次用0.05mol/L、0.1mol/L NaOH溶液对其进行水解处理,制得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表明:纺丝液流量为0.5mL/h,所施加的电压为17kV,接收距离为18cm时,制得的PAN/CA复合纳米纤维直径更均匀,成丝形态更稳定.对PAN/CA复合纳米纤维膜及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进行电镜扫描、红外光谱分析及静态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水解后的复合纳米纤维形态保持稳定,PAN/CA复合纳米纤维中的醋酸纤维素的酯基在碱处理后得到有效水解,复合纳米纤维膜的静态接触角由水解前的124.7°降低为10.1°,亲水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1.
含稀土铕配合物的PVP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含有稀土配合物Eu(TTA)3·3H2O和Eu(TTA)3phen·H2O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薄膜,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研究其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得的PVP薄膜中稀土铕的有机配合物含量较高,且具有非常优良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钛酸钡(BaTiO_3,BT)作为压电薄膜材料的优缺点及其改进方法,研究Li_2TiO_3/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并为后期探索其介电、铁电性能做好基础性工作。方法以层状钛酸H_(1.07)Ti_(1.73)O_4晶体和Ba(OH)_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BT粉体。再分别以钛酸锂(Li_2TiO_3,LT)晶体和BT晶体作为基料和反应模板,采用水系流延法制备Li_2TiO_3/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LT/BT)。探索混合时间和添加剂比例对制备薄膜的影响。结果当固相粉体的质量含量为55%,分散剂(PVP)、粘结剂(苯丙乳胶)以及增塑剂(丙三醇)的含量分别占添加剂总质量的5.5%,11%和5.5%,并将球磨时间控制在24 h时,可制备得到较稳定的基体浆料。所得基体浆料经流延成型后可得到LT/BT纳米复合薄膜。结论调控基体浆料的制备方法和添加剂组分,可制备得到表面平整光滑、质地均匀、塑性和延展性良好且不易开裂的LT/BT纳米复合薄膜。  相似文献   

13.
光/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制得光/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所得降解薄膜中淀粉质量分数约为30%,厚度约为20 μm.研究结果表明:吹膜料的流变性能接近聚乙烯,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可用通用塑料加工设备加工;该薄膜的力学性能接近纯聚乙烯薄膜,并具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薄膜经紫外光照射或曝露在户外均可发生明显降解,其降解产物中含有羰基和不饱和碳-碳双键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过表面处理的氧化钙填充到聚乙烯(PE)中,制得CaO-PE薄膜,其力学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氧化钙填充量最高可达30%.研究发现:添加1%复合光敏剂的CaO-PE薄膜在高压汞灯的照射下具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酸性条件下其质量失重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碳酸钾为催化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与1,3丙烷磺酸内酯(PS)的磺化反应制得离子聚合物(EVOH-g-SO3K),该离子聚合物透析后通过流延法成膜得到质子交换膜(EVOH-g-SO3H).探讨了离子交换容量(IEC)对质子交换膜传导率的影响,当K2CO3/PS摩尔比为1:2,PS用量为0.03mol,IEC=0.67mmol/g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0.003S/cm;研究了S-EVOH与EVOH溶液共混后其质子传导率的变化,当S-EVOH/EVOH的质量比为7∶3时电导率可达到0.012S/cm.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率,离子交换容量(IEC),热学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甲烷为溶剂,聚乳酸和聚碳酸丁二醇酯作为基体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壳聚糖并负载茶多酚,经油浴恒温溶解。通过静电纺丝机制备出PBC/PLA/CS/TP完全可生物降解薄膜,使用傅立叶红外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研究CS/TP对共混膜热稳定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并测试薄膜的机械性能。通过实验得出,制得的可降解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CS和TP含量的增加,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共混后以3价铬离子改性,制备了mPAA/CMC阳离子交换膜;以戊二醛和正二丁基二氯化锡改性壳聚糖(CS),制备了阴离子交换膜(mCS)溶胶.采用流延法制得mPAA/CMC-mCS双极膜.IR分析表明,双极膜阴阳两膜层分别含有NRH2+和COO-官能团.膜特性研究表明,双极膜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和较好的离子渗透性.将该双极膜应用于电解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当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镍网电极工作8 h,产率达74%,电解槽工作电压为3.4 V.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延法制备含不同浓度茶多酚的淀粉可食性膜,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期得到具有一定功能活性的薄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薄膜的表面结构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薄膜透明度和接触角随茶多酚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当茶多酚含量为5%时,薄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低的水蒸气透过性;与纯淀粉膜相比,茶多酚/淀粉膜有助于延缓鱼油氧化,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在抑菌试验中,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的自动菌落计数技术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菌落计数.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粘液(如涂料,漆、树脂等)通过导轨(如机口,载运带,载体等,在重力作用下或粘附力作用下,或挤压力作用上)流延成膜技术已在塑料、绝缘、包装、照相、装饰、建筑、防腐蚀等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本文目的是研究聚合物粘流在等温条件下通过导轨流延成膜过程中,平均流速与机口间距的关系,与制平板膜的条件,以助制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室自一九六九年以来,试用国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简称PVB)薄膜以及聚乙烯醇缩甲醛(Polyvinyl Formar,简称PVF),即福尔蒙瓦尔(Formvar)等材料制备电子显微镜样品支持膜,具有膜牢、透明度好、制备方法简便等优点。一、材料及方法(一) 用PVB薄膜制备支持膜1) PVB薄膜系用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18%癸二酸二丁酯增塑剂加温加压制造成的。须将薄膜表面洗净,干后即可使用。2) 用氯仿(A.R.)配制1.5%PVB薄膜氯仿溶液。3) 用醋酸甲酯作为助展剂(即制膜时辅助在水面上扩展的溶剂)与上述1.5%PVB薄膜氯仿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