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品种极多,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因品种而不同,现以我们种南大2419小麦为例说明小麦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物学特性。(一)种子的形态及萌芽小麦南大2419,籽粒呈卵圆形,背面圆而腹面稍平,中有一腹沟将种子分为二,大头背下方一椭圆形胚脐是胚存在的地方。小头着生有冠毛。南大2419属于半冬型小麦,陕西地区  相似文献   

2.
张兴田 《科技资讯》2014,(12):110-110
从不同的品种看禾谷类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与薯类所含淀粉比较多;油料种子像花生、棉子与蚕豆等所含蛋白质比较多;大豆、花生、油菜籽含有较多脂肪。种子的不同部位,胚主要含有脂肪与蛋白质,胚乳主要含的是淀粉,在贮藏过程中,胚比胚乳更容易变质。粮油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要做到保质保量,这是贮藏稳定性,但实际上它们会向坏的方向变化,所以粮油贮藏中重要的是采取措施保持与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黑胚病均有影响,但灌水次数影响较大,随灌水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花期灌水有利于黑胚病的发生.在常量追肥条件下,随追肥次数的增加黑胚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胚状体发生有两种方式,表面发生和内部发生.胚状体来源于愈伤组织中的单个原始胚性细胞.胚状体的发育经历了单个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成熟胚阶段.木实验支持胚状体单细胞起源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广东陆丰冬繁收获的种子,比在新疆春繁收获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提前抽穗。这是由于在陆丰南繁的种子形成期间,处于较低的气温条件下,种子收获前就进行了一定春化作用。在新疆冬李室温条件下加代收获的春性小麦品种的种子,也有类似的幼胚春化现象。这种幼胚春化是种子春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新疆室温条件下贮藏四年以后,仍能在干种子中保持其春化效果。由幼胚春化引起的提前抽穗效应,并不随连续南繁世代的增加而累积,也不能遗传  相似文献   

6.
发育过程中花生胚氨肽醇有两个活性高峰,与贮藏蛋白质的两个合成高峰相吻合,发育晚期有微弱的羧肽酶活性出现,脱落酸能抑制离体胚萌发,抑制内肽酶和羧肽酶活性,但不抑制氨肽酶活性。发育早期离体胚萌发时贮藏蛋白质降解依赖于羧肽酶、Act-D和CHM处理结果表明羧肽酸在成熟胚已预存但活性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农学院曹连莆等同志对弱春性小麦品种南繁种子长出植株提前抽穗现象的研究,对有关小麦春化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获一九八五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这一研究是从1977年开始的,经过七年反复试验证明,弱春性小麦在种子形成期间,处于相对较低的气温条件下,种子收获前就进行了一定春化作用——“幼胚春化”,是种子春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新疆室温条件下贮藏四年所后,仍能在干燥种子中保持其春化效果,幼胚春化的种子同播前人工低温处理的种子一样,对长出的当代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影  相似文献   

8.
用组织切片法及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和内含物质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小,胚乳丰富.种皮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细胞内无淀粉粒,含少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中种皮细胞内有较多的淀粉粒和脂类物质以及少量的贮藏蛋白质;胚细胞中无淀粉粒,也无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胚乳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也含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是自然条件下凹叶厚朴种子繁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盐浓度腌渍李胚的加工品质进行评价,并为李胚低盐隔氧腌渍贮藏与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芙蓉李鲜果、低盐隔氧(盐度分别为10.0,12.5,15.0°Bé)及传统高盐(盐度23.0°Bé)处理的李胚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评价贮藏期间的质构参数、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等加工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品质指标可提取出累积贡献达83.08%的主成分3个,分别反映直接感受、黏性感受和咀嚼感受。聚类分析将21个处理组分为3大类:处理组1(鲜果)、处理组17(盐度23°Bé、贮藏4个月)和处理组21(盐度23°Bé、贮藏5个月)、其他18个处理组。分别以低盐隔氧腌渍的李胚(盐度10°Bé)与高盐腌渍的李胚为原料加工成李果蜜饯,前者的硬度及咀嚼度略低于后者,其他质构参数差异极不显著,加工的蜜饯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10.
(1)就近年来各国所提倡使用于拌合粮食中的六种药剂,以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不同贮藏方法贮藏的小麦进行其防治米象的效力比较试验,结果以林丹的抑制米象繁殖效果最大,颇有提倡使用的价值,二二三次之,VK粉与氧化铝也均有抑制米象繁殖的效果,虽不及林丹及二二三有效,但有材料易得与对人体完全无毒等的优点;PGP在有米象存在时毫无杀灭米象的效果,敌百虫在本拌合试验中对米象也没有杀虫作用。 (2)米象为害贮藏小麦,对小麦的数量、质量、发芽率及根系发育均有影响: 水分增加 1.25%重量减少 8.3%发芽率减低 18.5%小麦幼根数减少 0.4根幼根长度减少 1厘米硫胺素减少 23.5%脂肪酸值增加 75.3%(3)林丹拌合小麦,对小麦发芽率及根系发育并没有象666那样发生任何阻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悬浮培养获得的番木瓜体细胞胚含水量高达90%以上,成苗率低,不能贮藏。经脱水,含水量为50%-70%的干燥体细胞胚在MSO培养基上的成苗率为82%,在室温(25℃)下贮藏60天后存活率为83%。贮藏期间体细胞胚无一萌, 但含水量小于30%的干燥体细胞胚存活率低。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新鲜细胞胚表面存在很多突出细胞,当体细胞胚萌发时,这些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或次级体细胞胚,妨碍体细胞胚的正常萌发。而含水量50%-70%的干燥体细胞胚表面细胞枯死,但生长点却完成无损。  相似文献   

12.
丰抗8号小麦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丰抗8号小麦的幼胚为起始材料,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幼胚的取材时期、培养基的成份和选择继代的方法有明显的影响.取开花后12~14d的幼胚、增加无机盐离子和还原态氮的用量、挑选鲜黄致密及松脆类型的愈伤组织能显著地抑制空瘪型、长条型、弯弓形等不良细胞类型出现的频率,促进细胞向圆球型方向分裂生长.通过3个月的选择继代培养,获得了理想的松散状胚性愈伤组织;再经过MS2L和AA液体培养,约2个月后,建立起分散性好、颗粒小、增殖快的小麦悬浮细胞系.以新建立的胚性悬浮系为材料,进行基因枪转化,获得了GUS报告基因的短暂表达,平均短暂表达频率为17.1%.就如何筛选转基因小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激素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了2,4-D和Picloram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2,4-D的诱导效果优于Picloram,2,4-D加入量为6mg/L时,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好.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比较结果表明,鄂恩1号、鄂麦11、鄂麦12和山农1355等有较高的植株再生率。其中前3个材料植株再生率达90%以上;从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比较结果来看,幼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频率高于幼胚的和成熟胚.  相似文献   

15.
麦胚的提取及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麦胚资源丰富,但未得以充分利用的现状,列举了麦胚的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介绍了小麦胚的提取方法,概要说明了麦胚可能制成的数种麦胚强化营养食品的生产工艺,指出了有效利用麦胚是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小麦胚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胚油和胚蛋白的制取、应用及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小麦胚芽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小麦非醇溶性蛋白(non-prolamin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非醇溶性蛋白主要由非贮藏蛋白部分(清蛋白和球蛋白)和贮藏蛋白部分(麦豆球蛋白和高分子量清蛋白)组成,主要是一些代谢过程中的酶类、抑制因子和贮藏蛋白等,它们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小麦种子非醇溶性蛋白的非贮藏蛋白部分的主要类型、功能、分离方法、营养品质,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20MeV离子注入机产生的不同剂量(5×10^6P/cm^2,1×10^9P/cm^2)的N^7 14离子对小麦“82579”进行了注入,并采用垂直板聚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注入后小麦种子过氧化物同功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离子(N^7 14)注入小麦后,对小麦根、芽、胚、胫乳过氧化物同功酶均具有影响,尤其是对胚的影响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主要为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新春二号小麦胚胎在新疆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整个胚胎发育经历22天时间,处于小麦灌浆时期.不同施肥时期对胚胎发育进程影响不明显,但对胚胎中、后期的生长有明显影响.胚乳亦与胚同步增长,并呈正相关.且不同施肥时期对胚乳的影响较胚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分析了三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种胚萌发初期碳水化合物及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在两种小麦中都表现出随种胚的萌发而增加的趋势。其区别在于,三粒小麦的每胚总蛋白含量从第3天开始明显高于普通小麦,而可溶性糖在萌发过程中一直低于普通小麦,淀粉含量在1~4天时高于普通小麦,第5天低于普通小麦。根据实验结果,对核酸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动态变化同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形态建成等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