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GTOPO30 DEM数据模拟了东北东部山地的集水区和溪流结构,并结合坡度和海拔研究了溪流等级在地域上分布的特征.根据溪流建立50m BUFFER区,然后研究了不同等级溪流的BUFFER区内NDVI的分布特征.最后得出,溪流等级与海拔、坡度和NDVI 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 -0.09和-0.18. 溪流由低等级向高等级变化时,其 空间分布范围逐渐集中于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平缓地.低等级溪流周围的植被生长好于高等级溪流周围的植被,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海拔(2 900~3 250 m)还是在高海拔处(3 250~3 600 m),随着森林的恢复,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低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1.000~51.583 t/hm2;在高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0.363~35.316 t/hm2。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高海拔处根系生物量比低海拔处均有所减少。在低海拔处,10~2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而在高海拔处,0~1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90%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的土壤层。径级5 mm的粗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5.0%以上,径级2~5 mm的小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粗根(径级5 mm)、小根(径级2~5 mm)和细根(径级2 mm)生物量呈现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是被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滇西北哈巴雪山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海拔长苞冷杉树轮宽度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哈巴雪山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高海拔长苞冷杉主要受上年11月最高温和当年2月降水影响,低海拔树木主要受当年5月干旱限制,当年10月温度升高促进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相对高海拔更加稳定,气候重建潜力更高。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可能会受到暖干气候的限制出现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对大鼠药物代谢酶CYP2D6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低海拔(平原)、中度海拔和高海拔急性缺氧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探针药物右美沙芬(DM),采用RP-HPLC法测定给药后8h尿液中右美沙芬和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DX)的浓度,以DX与DM的浓度比值评价CYP2D6的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CYP2D6的蛋白水平.结果低海拔、中度海拔急性缺氧和高海拔急性缺氧大鼠CYP2D6的活性值分别为1.09±0.67、0.97±0.49和0.92±0.31,蛋白含量分别为3.72±1.18ng/g,3.48±0.86ng/g和3.74±0.99ng/g.相关数据与低海拔比较,中、高海拔急性缺氧大鼠的CYP2D6活性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急进高原对CYP2D6的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各年龄段男女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数据变化规律,为降低心脏疾患的发生,提供可参考影像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对来自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数据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高海拔男、女组各年龄段之间,以及对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男、女组体检人群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果.结果:男、女性主动脉根部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左房前后径、右室流出道最大径及室间隔厚度最大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60岁以上组增大最为显著,与小于30岁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男性主动脉最大流速及压差、MV-E/A、TV-E/A、SV(每搏输出量)等指标,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最大流速逐渐下降,压差逐渐加大;MV-E/A及TV-E/A值降低趋势.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男女两组比较室间隔厚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余指标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在高海拔地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降低、尤其是老年组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山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从海拔6530m钻取的崇测冰帽冰芯发现,20世纪90年代前的60多年间,沙尘沉积和年积累率存在着一致的下降性趋势变化.结合对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及其沉积特征的调查研究,分析源——汇的诸多影响因素,探讨影响高海拔地区降水的主导过程,结果表明:1)在高海拔地区,尘埃可能比低海拔地区对降水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凝结核数量的变化发生的;2)在高海拔地区降水形成过程中,悬浮的尘埃数量会直接影响凝结核的数量;3)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这样的干旱环境,大气水汽供应在高海拔地区相对更为充分些,因此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山地冰川上的降水过程对大气尘埃微粒浓度的变化似乎更为敏感; 4)在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盛行气候条件下,冰川冰雪积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与沙漠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过去几十年间塔克拉玛干低海拔区降水增加,沙尘减少;5)这种行将持续的趋势可能会通过大气尘埃的变化继续影响高海拔冰川的物质平衡.本研究的这一发现可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一些地区性冰川变化的原因,如中亚地区持续了几十年的冰川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珠穆朗玛峰高海拔地区冰雪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再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从北坡攀登珠峰过程中,登山运动员和科学考察队员采集了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高海拔地区的冰雪样品,在北坳突击营地附近采集了冰川剖面样品。此外还采集了绒布河不同时间的水样和珠峰低海拔地区不同自然带的降水样品。其中珠峰顶峰的雪样和海拔7600米以上地区的冰雪样品都是世界上首次取得的。我们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对这些水样作了同位素全分析。过去我们用北京大学自来水当作分析天然水同位素组成的基准,所以也测定了北大自来水的氢氧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研究区DEM数据,借助InVEST及ArcGIS等软件,对太行山淇河流域不同地形要素下水源供给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淇河流域地形起伏度自中部向东、西部呈阶梯状递减,2000-2015年单位面积水源供给量随起伏度逐渐降低.研究区主要以小起伏(70~200 m)为主,但单位面积水源供给能力较小,水源供给能力较大的是平坦(0~30 m),其次是微起伏(30~70 m).(2)淇河流域水源供给能力随着海拔的升高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主要受当地降雨及植被影响,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的是林地与草地,降雨量低,加之植被对降雨的截留与蒸散,导致研究区高海拔区水源供给能力较低海拔区低.(3)淇河流域在微坡区单位面积水源供给量最大,随坡度的增加逐级微减而后微增,在较陡坡处达到峰值后突减.(4)淇河流域平地地区单位面积水源供给远高于其他坡向地区,阳坡的单位面积水源供给总量小于阴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目前边坡生态防护的各种技术方法,介绍生态护坡的主要机理,并建议以生态护坡技术与圬工措施相结合作为生态护坡领域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油菜素内酯的早期发现、化学结构特征与生理活性相关性;并结合试验结果测定油菜素内酯对多种作(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效应,分析了油菜素内酯促进作(植)物增效作用的原因,记述了油菜素内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近况,为广泛利用油菜素内酯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双塔斜拉桥和连续刚构等纵向约束较强的桥梁结构,纵向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会产生巨大的桥墩弯矩.作为随机性很强的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规范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温度作用效用组合系数.基于概率方法,建立了桥梁结构在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温度作用的组合计算模型,利用Turkstra组合方法,考虑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的随机概率分布,得到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中温度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参数分析表明,温度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随组合效应概率分布分位值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最高和最低日平均气温出现的概率增大而增大;随地震与温度作用效应的比值增大而减小,当效应比大于6时,温度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验数据和电子效应理论,解释了取代苯甲酸三个同分异构体之间酸性强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快速瞬态热传导与质扩散的类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理机制与数学描述等方面分析了快速瞬态热传导与质扩散所存在的类似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快速瞬态热传导与质扩散具有类似的物理行为与相同形式的数学描述,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量纲为一数Hh,Hm及H1(H1=Hh/Hm),数值模拟了它们对温度分布与浓度分布的影响及温度分布与浓度分布的一致程度。  相似文献   

16.
The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 and self-deflection of bright spatial optical solitons in photovoltaic photorefractive media were investigat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usion effec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crystal temperatur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bending distance of the bright solitary beam centre increases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at a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nd then decreases as temperature rises and approaches zero at low and high temperatures. Both the maximum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the input power density. The self-deflection of bright solitary beam is further studied by a perturbation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numerical method.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dark irradiance dominat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bending distance in most values of temperature besides at 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nd in the higher temperature regime. The diffusion process will mainly dominat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at the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 and the dark irradiance will dominate in the higher temperature rang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10574051, 10174025),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Grant No. 2008CDB005)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社会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计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分析了云计算技术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从普通砼和高强砼掺用粉煤灰对强度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粉煤灰在砼中的效应,并说明了这些效应对强度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多倍体化在高等生物进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基因组压力,它在生物体上产生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表现为基因组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基因表达变化以及和适应性有关的新表型,促进了多倍体物种形成和进化成功。高等生物进化的历史经历着从二倍体到多倍体的突然变化和从多倍体到二倍体的缓慢转变,多倍体化诱导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给予生物体基因组的以及功能的可塑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悬臂柱为例对侧移及挠曲两种二阶效应从定义上加以区分;以框架柱为例分别推导出了反映侧移及挠曲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并从单元刚度矩阵上指出了它们的区别.利用所给的刚度矩阵可直接求出极限荷载,避免了结构分析中繁琐的迭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