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张纲 《太原科技》2016,(4):72-74
以钢渣和赤泥为吸附剂,研究处理模拟废水中的铬。对钢渣和赤泥投加量的质量比、粒径、溶液初始p H值、反应温度以及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赤泥与钢渣的质量比为3∶2,粒径选择80目,废液与吸附剂的液固比为20∶1,振荡时间为20 min,反应温度为25℃,溶液的p H值为2。  相似文献   

2.
钢渣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钢渣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并考察了初始刚果红浓度、钢渣投加量、钢渣粒径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试验条件下,钢渣可以吸附去除95%以上的刚果红,且吸附过程不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钢渣单位吸附量随初始刚果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钢渣投加量、钢渣粒径的增大而减少.钢渣吸附处理刚果红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比试验发现钢渣对阳离子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效果优于阴离子刚果红染料,但对同为阳离子染料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却很差.电镜扫描(SEM)及红外光谱(FTIR)分析进一步表明,钢渣吸附处理阴、阳离子染料的效果,与染料在钢渣表面的结合方式密切相关,结晶体的形成有利于染料分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骨碳诱导HAP结晶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提高废水中磷的回收利用率.方法选择骨碳作为晶种,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并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极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 H值、搅拌时间、初始P质量浓度、n(Ca)∶n(P);最佳试验组合为p H=9、P初始质量浓度40 mg/L、搅拌时间37.5 h、n(Ca)∶n(P)=1.7.方差分析显示p H值、p H值和初始P质量浓度交互作用以及P初始质量浓度和搅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除磷效果影响显著.结论随着静置时间、搅拌时间、P初始质量浓度、骨碳粒径的增加除磷率也随之增加,骨碳粒径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骨碳有一定供碱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氧氧化法降解含水溶性木素衍生物丁香酚的模拟废水,考察了初始p H值、丁香酚初始浓度、臭氧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臭氧氧化降解丁香酚过程中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降解过程中CODCr去除反应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丁香酚具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在p H=11、丁香酚初始浓度为1 mmol/L、臭氧质量浓度为24.83 mg/L、温度为25℃的条件下,臭氧降解丁香酚过程中的CODCr去除率可达67.77%;臭氧氧化降解丁香酚过程中CODCr的去除反应符合两段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幂指数方程分析反应动力学,可分别得到0~10 min和10~60 min反应时间内CODCr去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使用钢渣作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降解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在整个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酸度下才会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次,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双氧水浓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此外,钢渣剂量、钢渣粒径、反应温度等因素主要通过影响Fe的溶出影响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钢渣(45~58μm)质量浓度为6 g/L,双氧水体积分数为0.000 6,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60 min的酸性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9.10%.根据反应前后钢渣的红外光谱,亚甲基蓝是被氧化去除而不是被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6.
钢渣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钢渣对水溶液中磷素的等温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初始溶液浓度、钢渣粒度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计算了钢渣对磷素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钢渣的吸附除磷作用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淀和配位体交换两种途径实现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4.27×104mg.kg-1.钢渣对磷素的吸附量受粒度和温度影响不大,但随初始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钢渣粒度越小,吸附速率越高,对吸附作用越有利.温度较高,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吸附速率较大.钢渣吸附除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该模型可以估算出钢渣对水溶液中磷素的平衡吸附量,误差基本在14%之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US-Fenton去除垃圾渗滤液的TOC去除速率,采用超声-Fenton联用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运行模式,初始p H值、试剂比、H2O2用量和初始浓度等对超声-Fenton联用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超声-Fenton运行模式获得最高的TOC去除率;结合运行成本、反应速率常数和TOC去除率,US-Fenton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 H为3,试剂比为5,[H2O2]/[TOC0]为2,初始浓度为600mg/L。此时,TOC,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77.8%,89.0%和80.6%,并发现最终产物中甲酸、乙酸和草酸占COD的比例为23.8%。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时间、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磷灰石用量等条件下磷灰石去除溶液中铀的行为.结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和磷析出量等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天然磷灰石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的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量随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pH值为3~4,天然磷灰石用量为1.0 g时去除效果最好,铀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反应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XRD分析可知磷灰石主要成份是Ca5H2(PO4)3F、Ca8H2(PO4)6·H2O,扫描电镜分析与含铀溶液反应前后磷灰石矿物形貌变化不大,磷灰石对溶液中铀的去除主要以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铬(Ⅵ)不同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不同、吸附剂不同的投加量、不同粒径的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溶液初始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吸附剂用量。温度、振荡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Cr(Ⅵ)吸附作用影响不大。优化工艺的组合为:Cr(Ⅵ)浓度为10 mg/L,溶液初始pH=1,温度为45℃,吸附剂粒径小于100目,吸附剂用量为0.5 mg/50 mL,吸附时间为5 h。  相似文献   

10.
造纸白泥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以造纸白泥作为除磷剂,考察了初始溶液浓度、时间、温度、pH和白泥投加量五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泥是一种有效的除磷剂,初始溶液浓度越高,白泥对磷的去除量越大;在温度为25℃,白泥用量每100mL为8g,pH为8-10的实验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将转炉渣破碎、筛分后与粘结剂和造孔剂混合,制备钢渣滤料,并考察其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制备钢渣滤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钢渣:粘土:淀粉=5:2:1,最佳烧结条件为1100℃,30min;对含磷2~25mg/L的水样,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反应2h可保证达到吸附平衡;对pH为3—7的废水均具有理想的吸附效果,对碱性废水的吸附效果下降;不同温度条件下钢渣滤料对磷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Langmuir模型(线性相关系数R2〉0.98);且最大吸附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通过破碎和重新造粒,可有效提高钢渣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钢渣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694-1696,1706
摘要:以钢渣为吸附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镍,探讨了钢渣粒径、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转速、溶液的pH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ml浓度为100mg/L镍溶液,投加100目0.25g的钢渣, pH>6,镍去除率大于99%,处理后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批式实验研究钢渣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去除率随钢渣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单位钢渣质量下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呈相反趋势.溶液初始pH值为4时最有利于钢渣吸附亚甲基蓝.钢渣吸附亚甲基蓝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钢渣投加量增加而减小.结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发现,钢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的优惠型吸附.亚甲基蓝阳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吸附在钢渣表面,并与CaO等反应形成聚合物,增强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4.
以含钛高炉渣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吸附剂的粒径大小、投加量、溶液pH值、溶液的初始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细高炉渣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在炉渣粒径大于10μm时,随粒径减小而增大,随高炉渣用量、pH值、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磷酸盐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吸附磷的反应进行得很迅速,20~30 min基本可达到吸附饱和.对比吸附前后含钛高炉渣的XRD图和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吸附反应后,在高炉渣的表面有大量结晶物出现,成块状和片状附着在粉末的表面,部分区域出现了多层附着现象.  相似文献   

15.
Kinetics of the removal of magnesium from phosphate ore with diluted ac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inetics of magnesium removal from phosphate ore with diluted sulfuric acid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phosphate ore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phosphorus removal and magnesium removal. A kinetic database of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removals from ore was set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s of phosphorus and magnesium removals versus time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drawn by a computer. The kinetic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6.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维非稳态导热原理建立了球团在熔渣中熔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编程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球团渣壳熔化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球团在熔渣中的熔融实验结果相近.球团渣壳在1450,1500,1550℃渣浴中渣壳熔化时间为56,36,25s,渣壳最大厚度分别为0211,0149和0109cm;随着渣浴温度升高、球团初始温度升高,球团熔化速度变快;熔渣碱度在08~12之间时,球团熔化时间基本无变化,但当碱度继续降低,熔化时间将大幅增长;随着球团金属化率的升高、球团直径的增大,渣壳最大厚度变大,但前者对渣壳熔化时间影响不大,后者使得渣壳熔化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茶渣对Ni(Ⅱ)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Ni(Ⅱ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茶渣吸附Ni(Ⅱ)的影响。在吸附时间1 h、茶渣投加量1.2 g、Ni(Ⅱ)初始浓度200 mg/L、茶渣粒径60目、pH值11.2情况下,吸附率可达81%。表明了茶渣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交实验钢渣碳化工艺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钢渣碳化率及碳化后抗压强度,正交试验研究钢渣碳化工艺条件,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测定分析相组成及晶体形貌.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因素对钢渣碳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钢渣粒度>CO2气体压力>成型压力>碳化时间.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钢渣粒度<0.9mm,成型压力=100kN,CO2气体压力=1.5MPa,碳化时间=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