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显微红外热分析PTT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同步跟踪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冷却过程,研究了PTT分子中各基团对结晶过程的贡献。从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基团的表观焓变ΔH可知,PTT中苯环和乙二醇(—O—CH2—CH2—CH2—O—)的各种振动模式的能量状态变化对PTT的结晶过程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凹凸棒石吸附剂对水和乙醇的吸附平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高真空重量法测定了凹凸棒石吸附剂对水、乙醇的吸附等温线,提出了吸附剂对水、乙醇的吸附过程是微孔体积填充。根据微孔体积填充理论,在吸附体系满足特征曲线温度不变性条件的基础上,凹凸棒石吸附剂对水、乙醇的吸附子温线可用0=exp[-(a/e)~n]进行计算。利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理论值与实验点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使用高压匀浆泵制备出具有同时吸附长链正构烷烃和稠环芳烃能力的石墨吸附剂。借助于气相色谱、紫外光谱对吸附剂吸附能力进行了探讨,推导出等温吸附平衡方程,计算了等温吸附的平衡常数K(1400~40250)和标准自由焓变(-17~-26kJ/mol),证明了石墨吸附剂具有双向吸附能力。对影响石墨吸附的因素:吸附时间、温度、固液比、粒度及分散度进行了研究,认为石墨的粒度及分散度是影响石墨吸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实验考察不同温度下活性炭纤维(ACFs)对苯酚的静态吸附性能,利用Langmuir、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苯酚在ACFs上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性能;升高温度,ACFs的最大吸附容量Q max减小,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K2变大,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ΔG的绝对值减小,吸附过程的焓变ΔH、熵变ΔS和吸附活化能E a分别为-10.2 kJ/mol、-23.6 J/(mol·K)和55.2 kJ/mol,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43种体系在癸烷基磷酸铈色谱柱中的保留值,吸附焓变、吸附熵变.证明:(?)保留值、吸附焓变仅取决于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色散力作用大小.并且与同系物的碳原子数之(?)存在着好的线性关系.在色谱柱上存在“热力学补偿效应”,解释为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上呈现出(?)分子层吸附排列,而且随吸附量的增加吸附中心数成比例减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修饰活性炭对4-氯酚的静态吸附过程,并对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rO2-颗粒活性炭对水中4-氯酚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4h后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过程符合Ma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不同温度下,ZrO_2-颗粒活性炭对4-氯酚的吸附熵变ΔS大于零,说明该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其焓变ΔH、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均为负值,说明4-氯酚在ZrO_2-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为物理吸附,非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7.
FeCl3-CO2体系改性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FeCl3为催化剂,用CO2对原料炭(LAC)进行改性。用乙醇、亚甲基蓝和VB12表征其吸附性能;氮气吸附(温度为77K)方法测定活性炭的孔结构,计算其BET比表面积;密度函数理论(DFT)表征其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加了1倍,使改性后活性炭对乙醇、亚甲基蓝和VB12的吸附量都有显著提高,且改性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8.
乙酸乙酯-乙醇-离子液体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01.32kPa下,用改进的Othmer釜测定了两种乙酸乙酯-乙醇-离子液体三元物系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即乙酸乙酯-乙醇-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与乙酸乙酯-乙醇-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OMIM]BF4)。实验结果表明:加入[BMIM]BF4和[OMIM]BF4,汽液平衡线偏离乙酸乙酯-乙醇物系的汽液平衡线;离子液体摩尔分数越大,偏离程度越大;[BMIM]BF4与[OMIM]BF4表现出明显盐效应,使乙酸乙酯对乙醇的相对挥发度发生改变,均消除了乙酸乙酯-乙醇物系的共沸点。离子液体对乙酸乙酯的盐析效应顺序为:[OMIM]BF4>[BMIM]BF4。因此,[BMIM]BF4和[OMIM]BF4可以作为乙酸乙酯-乙醇物系萃取精馏的溶剂,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可为分离过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NKA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甘草酸三铵盐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征,以期为甘草酸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纯提供理论支持。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和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等温线,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了吸附动力学过程,使用Langmuir方程较好地拟合了等温吸附热力学过程。实验结果显示:NKA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酸三铵盐吸附焓变ΔH吸附和熵变ΔS吸附为正值,自由能变ΔG为负值,吸附活化能为Ea=36.01kJ/mol;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植物根际酸性环境制得硅钾矿肥不溶残余物,研究了水溶液的pH值对Cu2 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溶残余物对Cu2 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其吸附过程由孔隙的内扩散控制,求出了有效扩散系数;温度升高,吸附平衡量增大,其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求出反应的焓变ΔH和熵变ΔS、各温度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  相似文献   

11.
采用UQCISD/ 6-311G (d,p )从头算方法,优化甲醇和O [3P ]的反应两个通道、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一步运用G2方法进行单点能量校正,得出通道 (1)和通道 (2)的位垒分别是48.86kJ/mol和28.89kJ/mol。并指出通道 (1 )是吸热反应,而通道 (2 )是放热反应。在300~3200K温度范围内,采用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两个反应通道各自的速率常数k1 和k2 ,由此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这两个反应通道各自的速率方程为k1=2.43×10-18×T2.23×exp(- 32.97/T)cm3mol-1 s-1 (300K≤T≦3200K), k2=6.12× 1 0 -18×T2.19×exp(- 1396/T)cm3mol-1s-1(300K≤T≦3200K) 2/k1对温度变化的依赖关系。计算得出CH3OH和O[3P]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1+2 ,与实验结果取得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镝-谷氨酸配合物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确定了其组成是Dy2(Glu)2(ClO4)4.9H2O, 纯度是96.54%。选用Dy(NO3)3.6H2O,L-Glu,NaClO4.H2O和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和热化学手段,以2mol/L HCl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Dy(NO3)3.6H2O+2Glu+6NaClO4.H2O]和[Dy2(Glu)2(ClO4)4.9H2O+6NaNO3]在25℃时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Θm, 25℃=234.300kJ/mol, 计算得到配合物Dy2(Glu)2(ClO4)4.9H2O(s)在25℃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Θm, 25℃=-6476.116kJ/mol。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胶晶板法,以聚苯乙烯胶晶为膜板,钛酸丁酯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物一步共聚缩合,制备了巯基功能化的3DOM TiO2-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SEM、EDS和FTIR测试表明,适当控制前驱物比例,可以制得高度有序的巯基功能化三维大孔材料。对重金属汞离子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等测试表明,这种新型材料对汞离子吸附容量高,达到吸附平衡较快,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活化能为30 kJ/mol, 扩散系数仅为10-12~10-13m2/s,表明吸附过程仍受一定扩散阻力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Ag(Ⅰ)的吸附性能及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胺基二乙酸树脂(D401)对银(Ⅰ)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介质pH、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测得在HAc—NaAc 体系中pH为5.6是最佳的吸附条件之一;在温度为298K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6 mg/g树脂,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 )为1.046×10-5 S-1 ;表观吸附活化能(E)为27.87 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银(Ⅰ)的配位摩尔比约为1:1。用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吸附的作用原理并,对负载树脂解吸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磷酸改性玉米芯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水中亚甲基蓝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吸附特性及影响吸附的因素,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磷酸改性后玉米芯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亚甲基蓝浓度100mg/L,改性吸附剂投加量0.05g,温度25℃,pH 6.0,吸附时间60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99.06mg/g.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式拟合,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小于0,而ΔH0、ΔS0大于0,吸附使体系的有序性降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吸附很可能是分子计量置换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低浓度乙醇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活性氧化铝上催化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行为。研究了反应温度、进料流率、乙醇浓度等因素对反应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410~440℃范围内催化剂对主反应的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趋于稳定。乙醇转化率对温度并不敏感,而随空速的增大而降低。催化剂选择性随着进料流率增大而增大,之后稳定在99.5%以上。在进料流率小于1mL/min时乙醇转化率高于85%,乙烯收率均在80%以上。当利用低浓度乙醇作原料时,乙醇转化率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大,催化剂选择性维持稳定。最终选定的适宜工艺条件:温度420℃左右,进料流率1.0mL/min左右。  相似文献   

17.
乙醇超临界技术制备疏水性白炭黑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酸钠为硅源,浓硫酸为酸化剂,在超重力旋转床中制备出二氧化硅,经处理后置于高压釜内,在分别改变溶液体积与高压釜容积比值、滤饼质量或氮气预加压条件下进行乙醇超临界干燥,制得白炭黑粉体。用接触角测定仪、透射电镜、FT-IR红外光谱、氮气吸附容量法、DBP吸油值来表征所得样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具有极强的疏水性,接触角大都在130°以上,当溶液体积与高压釜容积比值增大时,接触角大体呈增大趋势;当滤饼质量增加时,接触角亦增大;当氮气预加压力增大时,接触角变化规律不明显;所得样品除粒径变化不大外,分散性、比表面积、吸油值等均有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连续变化法”测出三乙胺、三正丁基胺与2-氯-5-甲氧基对苯醌在乙腈中形成的基态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均以1∶1相结合,并且用Hildebrand Benesi方程分别计算出CTC的平衡常数KCT、摩尔吸光系数εCT和形成CTC的能量变化ΔGCT。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形成原子核结构的四项原理及相应的原子核周期律。这四项原理为:一是原子核有群子结构单元;二是形成原子核时群子通过热核聚合反应过程使核素结构有严格的排列顺序;三是原子核内群子结构间有动态共振作用;四是偶数群子稳定,而非偶数群子是引起总角动量和β+-衰变的根源。基于上述四项原理,提出了核群子结构基本单元有(PB),(PB2),(P2B3),并随着质子数Z的增加,核群子结构由(PB)k过渡到(PB)k(P2B3)l;由(PB)n(PB2)m过渡到(P2B3)s(PB2)t。从而导出了k(-t)=2n(s)-Z,k(-t)=Z-2l(m)的关系式。基于此,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原子核群子周期律。还发现,不管A,N,Z如何变化,有下列严格关系式:Z/N=(n+m)/(n+2m)或Z/N=(k+l)/(k+3l)并且Z=n+l。此公式高度地反映了所有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分布的整数规律。还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周期律得知:k,l,m,n,s,t均与核素群子(PB),(PB2), (P2B3),(P3B4)的2,3,5,7整数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