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6—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差距拉大.其中,上海、广东两地区始终处于能源效率的较高层次.②在空间分异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基本为南北对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实力相吻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海洋环境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限制因素。由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开展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研究,以揭示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度数学方法,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正"N"型关系,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分别呈倒"U"型与正"N"型关系;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呈倒"N"型、正"N"型和倒"U"型。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海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不协调,仅北海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协调系数为-0.036 8。【结论】广西沿海地区整体上仍处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不协调发展阶段,急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产业结构设置与布局,并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力度,以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和水资源污染物等产出,根据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其收益函数的对偶关系,估算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废污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影子价格和污染成本,应用水资源环境效率幻觉指数分析水资源利用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整体上看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平均边际减排成本差别较大,并且影子价格的动态变化趋势不一致;(2)影子价格与排放强度、污染成本分别呈现负、正相关关系;(3)从地理分布上看,污染成本高且增长速度快的地区主要位于东中部,较低地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部;(4)出现水资源环境效率幻觉的地区主要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大于水资源污染排放成本的增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中国沿海地区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总结,其次对中国沿海地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状况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在测度能源效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研究中国沿海地区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5年能源消费量整体呈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能源强度呈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量最高,河北省的能源强度最高;沿海地区海洋第三产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上海市和海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处于高等水平;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空间耦合呈以东部沿海3省为高点,向北部和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沿海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变化弱于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虽间接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环境规制效率的指标体系,根据2004—2015年沿海1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估各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探讨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普遍较低,整体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阻碍作用.(3)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梯度分布格局,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次之,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极不平衡并且空间差异显著,环境规制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开发程度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面临形势 随着我省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海洋开发全面展开,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然而沿海经济发展的激增,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沿岸海区环境质量呈逐年退化趋势,近海污染范围持续扩大,营养盐和有机污染快速上升,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增多,赤潮等自然灾害频繁而危害严重,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凸现,海洋生物破坏加剧,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7.
王冲  谢友才 《科技与经济》2018,31(3):96-100
通过DEA窗口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彼此支持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并据此计算出沿海11省市区的海陆经济协调度水平,揭示其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的海洋支持效率和陆域支持效率的协调性较差。这表明5省区的海陆经济发展也相对不均衡。其中,河北和广西的协调性较差的原因在于陆域支持效率相对太低,而江苏、福建和海南则是由于海洋支持效率相对太低。沿海地区的协调度水平总体上处于波动性上升趋势,并且长期属于中级协调状态。省际间的协调度水平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也限制了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中国2007年八地区投入产出表合并为沿海与内陆两区域表,并基于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及溢出与反馈效应分解技术,从最终产品的生产出发,试图回答"谁实际排放了CO_2"以及"谁实际引发了CO_2的排放"不同视角的问题。结果表明:从"实际排放"角度测算,中国内陆比沿海多排放CO_212亿t,但从"实际引发"角度测算,沿海比内陆实际多引发了CO_2排放5.7亿t,表明中国也存在着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碳泄露"现象。因此,单纯的"谁排放,谁担责"原则有失公允。进一步从产业层面考察CO_2实际排放与引发排放的差异表明:电力供应、化学工业等传统的高能耗产业虽然实际排放的CO_2最多,但它们并不是主要引发CO_2排放的产业,而建筑业则在沿海与内陆都成为引发CO_2排放最为主要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大气排放GIS数据库,利用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葫芦岛市各种大气污染源以及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以为开展城市环境容量测算、环境质量预报和空气质量管理战略以及政府的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其多尺度研究对土地利用空间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借助多维计量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多维度、多尺度视角研究江淮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市域尺度上,江淮城市群市域土地利用多样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偏低的递减格局,整体优势度指数偏低,但其空间格局呈现南北两侧高、中间低的异质特征,均匀度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地市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分布特征.(2)县域尺度上,江淮城市群土地利用多样化格局整体上呈现沿江地区高、沿淮地区低、江淮之间居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集中化指数空间格局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现递阶下降的分布特征.与市域尺度相比,整体优势度较为明显,且各县区呈现以沿江低优势度指数地区为轴线,以霍邱县、寿县和石台、铜官山区等高优势度指数地区为两翼的非对称性"凹"字型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地区差异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沿海地区之间的横向对比, 能够体现出各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劣势, 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升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依据。以中国沿海的11个省(市) 为研究对象, 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产业效益角度, 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和多边形综合指标法, 分析了海洋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 中国海洋资源利用效益的地区差异明显, 上海与其他省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海洋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总体上, 中国沿海省市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较低, 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是绝大多数沿海地区需要提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百色市2006~2010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和百色市环境保护局2008~2011年的减排统计数据,分析2008~2011年百色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以及百色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趋势,提出百色市大气污染物减排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措施,为百色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一个沿海大国,海域的总面积约占了陆地国土面积的一半,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退化。面对严峻的海洋环境恶化趋势,需要重构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宁波近海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造成宁波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陆源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近海开发利用不断强化、海洋环境执法行为不力等。要加强宁波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强化近海海域的管理;加强和完善海洋环境行政执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沿海工业、农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促成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含有富营养化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水养殖污水的过度排放 ,使得近海的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 ,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 ;人们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大肆捕捞鱼类、贝类 ,以致失去了食物链上一些组成部分 ,因而导致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范围扩大、加剧了海洋灾害 ,对近海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赤潮大面积频繁发生 ,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亮出红牌。我国沿海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区域 ,其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  相似文献   

17.
在编制厦门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础上,根据厦门绿色港口建设进程及国家船舶控制区的政策落实情况,核算绿色港口大气污染物减排数量与减排比例,应用AERMOD模型模拟船舶控制区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港区污染物减排对港口环境质量的提升效果,结合港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测变化幅度,评估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减排成...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于经济-环境、海洋灾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近20a来,中国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1999—2018年间,中国沿海地区整体安全状态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的变化阶段.中国沿海地区20a来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走势在研究时间段的前10a间变化较为剧烈,后10a逐渐趋稳.(2)空间尺度上,各地区20a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变化情况各有不同.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海南省的生态安全状况已符合"良好"标准;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福建省、山东省符合"一般"标准;而浙江省、广东省生态安全状况属于"较差"标准.(3)各分项指数时空分析表明,经济-环境指数是对生态安全影响最突出的因素,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2005,2010和2014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市圈25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珠三角都市圈旅游效率逐步上升,区域内各城市旅游效率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出现极化结构;长三角都市圈旅游效率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同时期珠三角都市圈,区域内各城市旅游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都市圈旅游效率呈现空间分化格局;通过分析两大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将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划分为空间极化、空间分化和空间一体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