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师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中高师中学体育较材教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与成效.当前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在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以教师职业需要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等.教育实习实践表明,实习学校对学生的教师教学综合能力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理念下高职高专校班主任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行行 《科技信息》2009,(32):189-189
新课程改革以全面有效的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最终目的,进而展开的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大改革。在这场汹涌澎湃的课程改革"大革命"中,无论是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还是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专业教学的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我曾经在教学方面进行过多次的经验总结,而这篇文章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感悟,把自己近几年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心得说出来,期望与同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共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注重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笔者就如何当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洋 《科技信息》2012,(15):349-349
为达到素质教育真谛,实现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的快乐幸福为己任,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如何让学生更乐于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如何才能感到幸福,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分析,围绕如何改革教学方式,活化课堂教学,在我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以下认识展开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诸葛燕 《科技信息》2008,(9):262-26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能力标准一一对应,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而真正实现能力本位最根本的元素就是有一系列能够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出发.点,努力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加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材建设入手.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进行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工作。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工作。文章介绍了制作课件、编写电子教案、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以及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本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文章还具体介绍了以本课程为内容.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尝试以及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师范院校改革班主任课的实践,探索现代班主任技能培训课程的基本思路,适应教育实践对中小学师资培训的需要,抓住师资培训中突出的矛盾,着重解决怎样培训准教师怎样去做的难题,依据实践逻辑,建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体系,从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入手,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关注教育生态关注的示例教学课程体系,可能是改革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的一种富有实效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8.
古雅峰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35-136,70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我课题小组(广西电大钦州分校《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在教学中)对开放教育实践环节进行实践和探索,根据对学生学习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立足于提高素质,考虑学生素质现有特点和目标期待,认为远程教育实践环节应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包括:课程设置进一步整合、开发,以更适宜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阐述“电子实训”课程的设置背景后,基于工作过程对其进行整体设计与学习情境设计,并总结课改收获,提出将来的研究方向.这种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1.
提出智能仪器与仪表课程的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后的智能仪器与仪表课程教学,以实际应用的智能仪器与仪表组织教学内容,以构建具有特定实用功能的智能仪器与仪表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智能仪器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及设计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马毓堃  冯晓静 《科技信息》2012,(16):209-209
《电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通信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连续三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着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加大了实验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改革了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修订,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改革教学方式的根本目标,也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重任。面对小学生,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存枫 《科技资讯》2012,(4):221-221
《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本论文结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改革者中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保证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贯穿于整个机电产品的生产实践中,技术应用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数字化设计和制造能力以提升就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了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首先以典型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三大课程群体系结构,提出了三大体系在教学中实施综合课程改革的探索性实践方法。通过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自我满意度和企业适应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在对高校传统学生权力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阐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全新的学生观:转变观念,树立全新学生观念;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大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改革学校管理办法,发挥大学生主人翁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本科院校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大理学院药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做法和举措。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要立足地方,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结果:以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结论: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巩固和加深掌握理论的重要环节。结合本课程实验特点,改革该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以期达到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提高,为毕业课题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信号类课程教学改革有在构建信号类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将信号类各门课程融为一体。改革以信号类课程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线,强调理论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改革课堂授课模式、加强以创新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和采用合理的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为高校中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