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该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影响因素和关键技术,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历史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我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分析结果可为未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柑橘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柑橘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进行研究,发现玻璃化溶液加入小牛血清蛋白对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有利,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不同;不同倍性的伏令夏橙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也不同,其中2倍体成活率最高,其次为4倍体,6倍体成活率最低,超低温保存后的原生质体在BH3厮中能够恢复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线路考察、标本采集、实物拍摄、物种鉴定及民间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三十把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植物206科538属1 097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8属56种;裸子植物8科8属9种;被子植物149科461属973种。对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建议,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湘西自然和民族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对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做了概括,并就民族植物学在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阐述,认为民族植物学研究能为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并能促使湘西民族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Bulbophyllum 属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及其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石豆兰属(Bulbophyllum)14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资源现状、生境特点、药用价值等;并对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为石豆兰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数码照相、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发现,该区域药用植物有87科,266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种;裸子植物3科,4种;种子植物77科,255种.对该区域重要的药用植物种类进行了药效分析.针对目前人们对药用植物盲目无序采挖和资源日渐匮乏的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线路考察、标本采集、实物拍摄、物种鉴定及民间访问调查,结果显示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183科618属1 284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51属87种;裸子植物8科13属13种;被子植物148科554属1 184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科27属30种。对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建议,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数码照相、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发现,该区域药用植物有87科,266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种;裸子植物3科,4种;种子植物77科,255种.对该区域重要的药用植物种类进行了药效分析.针对目前人们对药用植物盲目无序采挖和资源日渐匮乏的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藻的保种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微藻保种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继代保存,固定和超低温保存,结果表明;继代保存简便易行,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比较实用;而固定化保存可用于较长期保存;超低温保存则可用于长期保存,另外,还对这几种保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以期能对微藻保种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的筛选和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建立其完整的体胚发生体系及超低温保存条件,为红皮云杉优良种质资源的大量繁殖及保存提供基础。【方法】以红皮云杉合子胚为外植体,以两种基本培养基、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培养条件,筛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并将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和体胚发育与成熟萌发试验,以3种脱落酸(ABA)和Gelrite浓度以及4种基本培养基为培养条件,筛选出体胚成熟和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结果】①两种基本培养基相比较,改良RJW(诱导率为30.00%)优于1/2 LV(诱导率为22.50%)基本培养基。当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3.0 mg/L、6-苄氨基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0.5 mg/L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0.00%;② 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3个月后进行超低温保存试验,经恢复培养10 d 左右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成活的胚性愈伤组织,3个细胞系的胚性愈伤组织均可成活;③ 体胚发育阶段,改良RJW培养基添加Gelrite 6.0 g/L和ABA 20 mg/L时,3个细胞系体胚数量均较高,但是畸形胚比例也偏高,特别是HY-1细胞系畸形胚比例高达77.14%;当Gelrite质量浓度增加到8.0 g/L时,3个细胞系畸形胚比例均降低, 其中HY-2细胞系体胚数量为396.00个/g,畸形胚比例为10.33%;④ 红皮云杉体胚成熟培养两个月进行体胚萌发,在1/2 LM上体胚萌发能力最弱,其次是LM基本培养基,改良RJW体胚萌发能力最佳。不同细胞系体胚萌发能力也不同,体胚萌发能力最高为65.00%。【结论】①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RJW基本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组合为NAA 3.0 mg/L + 6-BA 0.5 mg/L;② 本试验进行超低温保存的细胞系均可成活;③ 体胚发育与成熟适宜的ABA质量浓度为20 mg/L,适宜Gelrite质量浓度为8.0 g/L;④ 体胚萌发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改良RJW基本培养基。本研究建立了红皮云杉体胚发生体系并成功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条件,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红皮云杉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细胞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植物快速繁殖技术、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以及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研究与天然食品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市山多、地广,食用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木本、藤本、草本、真菌、内食动物等540余种,按不同用途又可分为8大类,年生物储量566万t,可开发利用部分约56万t,年附加值达22亿元人民币,这是巨大的天然食品宝库,是理想的绿色产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植物资源的定义、范围及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对湘西植物资源利用的正、负方面的一些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持续利用植物资源的建议。目前应特别强调处理好植物资源的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植物生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实现质量控制,结合"仙客来愈伤组织玻璃化超低温保存"项目,将PDCA法运用到植物生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结果显示,PDCA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理解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超低温保存脱除两种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对马铃薯病毒PVY和PVS进行了脱除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材料的存活率可达71.6%,比传统的茎尖培养脱毒材料的成活率在52%左右高;超低温保存后PVY病毒脱除率达到83%,比传统脱毒方法脱毒率(62%)和热处理脱毒率(65%)要高,且操作上也较简单;对于马铃薯PVS病毒脱除率在47%左右,而采用茎尖培养病毒的脱除率仅有17%左右.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组织培养物超低温保存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低温保存是保存水稻种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水稻组织培养物超低温保存的效果常受到材料特性,冰冻保护剂,降温冰冻法,后处理及恢复培养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同时对水稻组织培养物超低温保存的最新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利用PSO法在对二甲苯(PX)氧化装置上进行生产调优。调优工作建立在充分的机理分析基础上,所建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工业装置运行状况,PSO法对该系统生产操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判断较为准确,调优方案切实可行,经工厂实施,可获年效益508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遗传资源引进、引出或流失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遗传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数据库及访谈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历史上及现阶段,特别是近200年来,包括林木、花卉、药用植物、农作物、饲用及绿肥植物在内的植物遗传资源引进、引出或流失概况.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及现阶段各类植物遗传资源被引种的主要途径,分析了被引种的植物遗传资源所产生经济、生态等效益.深入探讨了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以来,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备受关注的背景下,中国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针对当前中国植物遗传资源管理及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植物遗传资源相关管理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小型地被类观赏竹种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翠竹1.5年生实生苗生长发育规律和构件生物量模型拟合的研究,为小型竹苗快速繁育和竹资源集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翠竹播种后约1.5 a内的生长过程中,对其母株株高、地径,分蘖苗出苗时间及其株高、地径及竹鞭出现和发育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Logistic 模型和多项式函数对翠竹1.5年生实生苗多个形态学指标(包括叶片干质量、茎秆干质量、分蘖苗株高、竹鞭长度等)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剖析其重要构件生物量随时间的关系,株高、地径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量积累比例之间的关系等。【结果】翠竹在播种后约1周出土,第11天第1片叶全展开,约3个月出现第1代分蘖苗,约6个月一级竹鞭开始分化,1年后一级竹鞭系统上竹秆高生长旺盛,1.5 a后二级、三级竹鞭开始分化生长。随着分蘖苗的分化,其地径和株高也逐渐增加。翠竹实生苗多个构件生物量随时间的关系表现为增长趋势。翠竹实生苗的地径相同时,随苗高生长变大,其茎秆干质量增加。播种后3个月内,翠竹实生苗地上部分干质量大于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地下干质量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播种后3~7个月,翠竹实生苗地上部分干质量小于地下部分干质量,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播种10~12个月,翠竹实生苗地上部分干质量大于地下部分干质量,比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播种1年后,翠竹实生苗地上部分干质量大于地下部分干质量,比值仍呈下降趋势,但逐渐趋于稳定。【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翠竹从播种至高生长期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重要构件的生长发育动态过程。翠竹实生苗高生长过程中重要构件生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服从Logistic模型。翠竹实生苗的地径相同时,其高度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翠竹实生苗在大部分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干质量大于地下部分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