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红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155-157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石家庄市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与意识、能力与水平、结构与内容、方式与方法、目的与动机、特点与趋势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旨在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合理开发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等,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蔡天奎 《科技资讯》2014,(10):175+177-175,177
从体育的特点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体育培养现代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分析了体育知识的交叉面与现代大学生创新知识的宽厚性、体育运动的意志与现代大学生的创新毅力、体育运动过程与现代大学生的创新个性以及体育运动的竞赛与现代大学生创新合作精神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方法是培养和发展现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水平、结构及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合理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地进行体育消费,为终身体育莫定基础,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我国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衡阳市四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为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将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R-因子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消费动机,以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再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各种体育消费现状背后的体育消费动机,如审美、社交、从众、顺从、模仿等心理特征,指出其中的心理误区,并提出纠正措施,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针对大学生对高校体育选项课设置和组织实施的认识与评价,对体育选项课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峰 《科技信息》2010,(25):I0275-I0275,I024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白城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结构、消费水平与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深刻了解,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体育消费提出意见与建议。另一方面促进体育消费行为所表现地体育产业在大学校园更好地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庞贤妹  魏俊峰  林洁 《科技信息》2013,(25):215-217
目的:通过对大学城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育旅游过程中所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体育旅游适合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正在发展壮大,但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大学生属于消费群体,没有一定经济来源,而体育旅游的单次消费较高,这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相关部门应重视高校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对他们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拓展体育旅游的选择;健全大学生体育旅游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为学校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体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运动场所、课外体育、体育信息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没有差异(P>0.05),而器材设施、体育教学与体育制度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学校体育环境对男生的体育行为影响程度高于女生(P<0.05);大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的了解匮乏,对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不同性别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没有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大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的认知是决定其体育行为的关键因素,人和环境交互行为是决定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效应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省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结构现状及培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对11所高校的85名专家和4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概念、特征,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构建了以体育健康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体育适应能力、健康评价能力为主因素,内含19个子因素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结构系统。并对当前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体育消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体育消费群体,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非理性体育消费观念的影响,因此,引导女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体育消费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她们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针对她们在体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她们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和合理的体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当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方面与网络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运用合理有效的体育手段,采用单盲试验法对被测试者进行了体育干预教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戒除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普遍对体育健身缺乏科学认知,体育健身的意识还有待培养。女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使其在健身项目选择上与男生有较大差异,缺乏体育健身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组织校园体育健身比赛,形成体育健身的氛围,调整体育教学的计划和内容,指导女大学生科学选择体育健身项目等措施,使女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养成参加体育健身的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5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鞋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性进行运动鞋消费;几乎所有体育专业大学生消费的是中档运动鞋;国产品牌运动鞋消费是其主要选择;运动鞋消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的最多。网店购买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运动鞋消费的主要途径。提出的发展建议为: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合理进行运动鞋消费,并适当提高运动鞋消费档次;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积极支持国产品牌,并科学选择网店消费。  相似文献   

19.
在理解终身体育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高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海波 《科技信息》2010,(20):253-254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项目、结构、因素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动机具有专业倾向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并基本一致;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