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忠宝 《科技资讯》2014,(27):96-96
农村环境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已成为农村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该文阐述了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特点出发,以和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成功开展整治工作为例,进行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探索,提出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统筹城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强力整治村内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迫切-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时空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空维度特征, 以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目标性为导向, 将不同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整治迫切性和适宜性两方面, 利用迫切?适宜度综合评价与互斥性组合矩阵, 列举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差异化时序安排, 构建多目标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空间组织与配置格局。使用该方法, 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间迫切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迫切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2.73%, 28.36%, 24.73% 和34.18%, 空间上表现出迫切性等级由高到低的圈层结构特征;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适宜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适宜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1.27%, 33.09%, 36.73%和18.91%, 具有明显的空间组团式分布特点; 综合迫切?适宜性等级结果, 形成农村居民点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和限制整治区的时空配置格局, 并提出不同分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导向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元亮  周宾 《甘肃科技》2011,27(22):98-99,168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已经制约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新思路出发,结合华池县农村环境基础现状,提出“以村庄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污染治理和院落环境整治两道主线”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必须与农村生产发展、生态家园建设和社会进步相结合,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把统一规划与突出地方特色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统筹协调,才能实现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的目标,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利国利民、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正阳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工作是围绕"居民生存和发展利益"展开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平山县东冶村为例,结合东冶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现状分析了东冶村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东冶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农村环保机制 为“两宜”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科技信息》2011,(29):396-396
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重点综合整治取得积极进展,逐步将环境保护工作向农村延伸,针对农村涉及面广,村庄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这也使农村环保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为不断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两宜城市建设和近年来农村环保工作实际,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汉中市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示范点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和投资力度,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令威  李林阳 《科技资讯》2013,(17):136-136
环境保护是改善人民生活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就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是将环境检测技术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乡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保证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纪文娟 《科技信息》2012,(7):142-142,12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农村人居环境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以现有的人居环境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探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重点,梳理了监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的职责分工、历史沿革、监管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涵盖监测体系、管理体系、执法体系、监督体系和村民自治体系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现代化架构;围绕厘定管理权责边界和完善管理制度,划定监测分工和构建监测网络,建设综合执法机构和网格化体系,监督政府履职和企业履责,强化村民自治和建立内部约束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监管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集贤县农村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营造社的实践模式与作用特征,利用其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触媒激发作用原理,对在地营建工作的概念确认、乡村调查形式与内容、数据库建立-核心目标等各环节进行解析,提炼具有创新性、地域性、可操作性的方法,激发乡村活力的整体复兴,并构建出“上下协同、内外耦合、广泛参与、根治乡土、永序发展”的协同营造机制。在影响乡村经济、乡村空间结构的同时,催化乡村发展过程的阶段进步,并激发乡村功能的完善,从而实现乡村功能提升与乡土全面复兴的双重跨越。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对农村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中的工业投入品增多致使面源污染增强,农民生活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多,农村组织的弱化导致环境治理难度的加大.为此,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农村组织的发展,合理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支持与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水资源、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就是诸多问题中较为凸显的一个,这不但制约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基于北方农村排污及水环境改造的课题研究,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小盐场周边的三个自然村落作为探究对象,结合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模式以及实际经济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办法,探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和建设宜居村镇的工作对策,为北方地区村镇规划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开发农村各种人力资源;理顺现行的管理体制,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的有效供给,建立务实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厨余垃圾已成为法定分类处理的垃圾组分。农村厨余垃圾产生点分散,适合就近处理和产物就地利用,实现有机质还田和植物养分循环。因此,农村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区别于城市。中国通过实践已形成了一系列特征性的农村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技术原理,分析了这些处理技术存在的原料预处理、转化条件和产物利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