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 《科技信息》2010,(19):I0281-I0281
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英语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本文探讨了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强调传统的背诵、模仿法对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探讨模因论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重视传统教学法,如背诵、模仿、联想等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并且对模因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与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大学生四、六级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模因和模因论为指导,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的教学方法:从具体的模因概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背诵和仿写,积累词、句、段落、题材以及体裁方面的语言模因;掌握模因的生命周期,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的教学中。希望能对大学生四、六级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模因论和输入假设理论为依据,强调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重视模仿、背诵和交际的作用;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及背诵材料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音输入,以解决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背诵,其出发点是为了积累大量的、具有复制和传播价值的语言模因,其最终目标是能够灵活使用语言模因。一个完整的背诵过程包括同化、记忆和表达输出三个阶段。学习者在这三个阶段都应区别对待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为了避免认知和行动的脱节,文章针对背诵过程中的学生主动性、师生协作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班亚平 《科技信息》2011,(2):36-36,38
从模因的定义开始,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模因研究的历史,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分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笔者认为这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二者有吻合之处,并就如何将模因研究的一些成果引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做了尝试性研究。研究认为: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考虑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拾背诵等传统的语言输入手段;充分发挥模因在语言输入到输出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模仿和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等。这些教学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文珍 《科技信息》2007,(17):186-186,128
阐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不足之现状,提出了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的背诵输入策略,指出将背诵输入策略运用于英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指导写作教学的理论中,模因论成为揭示写作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制、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作为理论框架,从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等四种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崔卉 《科技信息》2008,(29):207-207
本文评述了由于汉英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背诵写作法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从而为英语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通过背诵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表明,用背诵写作法来积累语言,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对语言文化进化规律的新阐释。二语习得者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模因论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视点。跨文化交际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缺乏。本文作者认为依据模因论,通过了解和掌握语言模因形成和传播规律,利用背诵、模仿和联想等机制可有效提高习得者的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从而达到有效交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模因理论(Memetics)认为模因和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模因的概念不仅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而且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以此提高学生英语习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模因被定义为一种与基因相似的复制因子,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按照模因论的三个特性及四个复制阶段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与写作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语用学的一个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启示我们重新反思我们的外语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我们有必要重视如背诵、模仿、联想等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以及重视语言输入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对大学法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丽 《科技信息》2010,(18):142-142
模因论(memetics)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用学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于模因论的分析和研究,启示我们要重新审视朗读、背诵、模仿等传统教学方式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校英语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模因论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应用到实际的英语口语教学中,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周期四阶段法是模因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体现,模因理论对于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深远的,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并不断的推动高校英语口语水教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方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8):81-81,75
背诵与现代教学法并不相违背,对于语言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在当今林林总总的英语教学法热火朝天开展的同时,我们更是呼唤背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的复制和传播特征被用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听力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模因因子,而口语教学则是对模因因子创造性的模仿和复制。为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教师还应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中对其重复使用,使之成为强势模因;最后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促进模因的正确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是近年来语用学界的新兴理论,为使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知识资源,注重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做到激励多读多记加大语言模因的储量;营造不同的情景提高模因变异与复合能力;扩展英语写作空间强化模因传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传播最大信息量.  相似文献   

19.
从模因论视角下分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视听说教学改革.从模因语言的形成、输入到模因语言的复制、加工,构造强势模因语块,以及最后模因语言的输出,探索出对非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改革模式,以期使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教学达到提高学员英语应用能力,适应部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得到深入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学者们运用模因论发现了文化领域里的复制因子——模因。但模因论只专注于从模因自身出发来解释其复制与传播,导致其自私传播的特点被过分强调,而模因宿主在模因选择方面的能动性则被忽略。从流行语言模因入手,研究除其自身因素外其宿主方面原因,发现从众心理是模因宿主的心理基础,并归纳出从众行为的"顺从/服从——同化——接纳"这一心理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