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2.
晋商是中国明清时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商帮,他们不仅缔造了辉煌的商业帝国,而且创造了深邃的晋商文化和精神。在拥有富可敌国的巨大资财后,这些晋商回归故里修筑的深宅大院就成为他们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更多地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形态典型化、意识形态儒学化、宗法观念形象化、社会思想传统化。晋商大院深处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探寻与思索。  相似文献   

3.
晋商大院历史文化积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商是中国明清时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商帮,他们不仅缔造了辉煌的商业帝国,而且创造了深邃的晋商文化和精神。在拥有富可敌国的巨大资财后,这些晋商回归故里修筑的深宅大院就成为他们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更多地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形态典型化、意识形态儒学化、宗法观念形象化、社会思想传统化。晋商大院深处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值得我们探寻与思索。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的民居聚落是晋东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申家二十四院为例,从它的院落形制、建筑元素、空间组合特点、建筑装饰以及价值特色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晋东南地区聚落与民居的科技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潞商实力雄厚,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潞商提供了最新的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5.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西三公里的谷恋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清代至民国初年,谷恋村人大部分外出经商,商业资产富可敌国;村民耕读儒家,重视教育,英才辈出,民风淳朴;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祁县晋商文化的瑰宝.谷恋村整体致富、文化繁荣被誉为晋商发展史上的“谷恋现象”.  相似文献   

8.
明清晋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影响到了晋商的经营意识,是晋商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后而完成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创新,使得晋商享誉中外五百年。当封建社会没落时,这种理念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伴随着晋商的衰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民以居为安,居以门为首。平遥民居大门不仅造型优美,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传递着地域文化的信息变迁。从建筑视角,通过对明清时期平遥传统民居大门的位置、类型、体量、材质、构造与色彩等方面的研究,探寻晋商文化在传统民居大门中的体现,进一步挖掘晋商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弊端越发明显.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现状:传统建筑保护不当和过度保护、现代建筑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筑伦理文化观等;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筑伦理道德、确定传统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发展地域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等建议.以益阳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多项措施,以期解决现有城市发展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明清晋商会馆历经400余年的发展,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列于全国政治经济要冲、工商业城镇及交通网点上,为晋商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介绍明清晋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及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是反映清代商贾文化集中国古代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雄伟建筑群.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群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抽取明清时期山西教育发达的蒲州、太原与文风鼎沸的徽州在进士数量和分布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与晋徽商两大商帮教育程度的密切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阐明晋徽商两大商帮在科举教育方面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山西商帮纵横捭阖,享誉国内外商界达五个多世纪。在这一商帮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人口迁徙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它为晋商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甚至直接促使一些人去经营商业;与此同时,它还促使山西人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的观念,形成了经商为荣、重迁服贾的社会风气,晋帮商人在商界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史上有名的徽商,晋商的经营意识,经营方式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特点的归结,找出京商与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及之处,从礼,情,安,俗四个字上分析京城商业文化的门面特点,情意特点,心态特点和市井特点,试说明京商未来宾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西农村文化的外困环境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新农村文化建设系统论角度,以我省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探求山西省新农村文化特色外圈环境系统的构建,以期寻求新的农村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商业的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通过山西商帮对京津两市商业市场的开拓和京津两市对晋商的聚集与扩张过程,揭示晋商在京津城市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京津城市化进程中对晋商的勃兴所产生的东西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组织,从票号经营者的气质看,始终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艰苦创业、崇尚信誉、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是票号能够在近代复杂的金融环境中生存百年的重要原因。如今,新晋商如果能秉承山西票号的经营精神并使之传承下去,将成为山西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旅游大省.盲目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导致了文化资源效益配置低,没有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高产出.文章对数据统计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