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洛阳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来洛商人所建的聚会场所.山陕会馆的建筑雄伟,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精巧,布局严谨,木、石、砖雕、彩绘艺术誉冠中州的古代建筑.它的文化特征极具洛阳、山西、陕西三地特色,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应加速修葺保护,使之桩颜焕炳,永葆其辉煌壮美.  相似文献   

2.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抽厘、认捐方式筹集修建会馆、置办会馆产业。山陕商人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反映出东川府会泽县以及整个云南铜矿区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繁荣、商品结构不平衡、商业阶层以内地商人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雕塑作品很多,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缩影。商业文化与儒家文化巧妙的结合是山陕会馆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种结合,才使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品味十足,尽情地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雕刻、书法等文化的风采,并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播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有利于秦、晋商人弘扬儒商文化思想,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郏县冢头镇处在古代交通要道上,明清时期更是因为"万里茶路"而成为商贸重镇。冢头镇山陕会馆(庙)位于冢头镇南寨门外,是"万里茶路"上现存唯一有两座并列大殿的会馆(庙),同时供奉大王尊神和关圣帝君。尤其是会馆所存石碑上的碑文反映了清代乾隆至道光时期山陕商人做公益的情况,凸显了"包容""和谐""双赢"的茶路精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检索到的196所山陕会馆资料的分析,论证了工商会馆在中国现代化征兆出现的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经济管理功能.认为工商会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其对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因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会泽古城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会泽因铜矿开采、冶炼、运输而繁荣发展,到清代会泽经济发展到顶峰。会泽类型多样的会馆、宗祠、民居等古建筑就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这些古建筑凸现了清代会泽商品经济的繁荣,展示了会泽会馆文化的独特性和地方文化的交融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古代的建筑设计思想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中期,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广泛介入城市的经济、社会保障和市政建设等领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前中期城市行会等民间机构之所以承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职能,既是清代前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8.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则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管理思想是在儒、法两家管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在理论上儒、法两家的思想尖锐对立,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却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兼融法家学说的独特的封建社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直颇受关注,但少有研究其儒释思想转化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本文分别探讨思想的变化及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特色,即按思想的变化将其诗歌创作分为儒学主导时期、儒释转化时期、儒释交融时期和佛学主导时期,分析留存诗文,可较为清晰地看到儒释转化过程在诗歌创作上的具象表现,清晰地看到儒释转化在文学上的表现,方可接近更为真实的王维形象.  相似文献   

11.
明清晋商会馆历经400余年的发展,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列于全国政治经济要冲、工商业城镇及交通网点上,为晋商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介绍明清晋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晋商会馆的时空分布及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12.
晋商在山西有地域帮派之分。就晋商发展历程而言,明代称雄全国的主要是晋南、晋东南商人。晋中商人是在隆庆五年"封贡通市"后,才大量闯关东、走口外的。他们拓展了长城以北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晋商的经营范围,逐渐超越了晋南、晋东南商人。进入清代后,晋中商人创办了票号业,施行了股份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更辉煌的晋商业绩。  相似文献   

13.
清代山西水利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方献,论述了清代山西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对各地区水利的特点及成因作了分析,并就清代山西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晋商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文化的视角阐述晋商的辉煌以及晋商集中在晋中大地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晋商的衰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谦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1):111-115
探究了晋商在经历了500多年辉煌的商业史后,在清末民初迅速走上衰败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及其深厚的人文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中国"不发达地区"的地方儒者--如陕西的文翔凤、广西的王启元、江西的谢文洊、河北的魏裔介等,他们在儒学信仰之外,在宗教问题领域亦别有一番思想旨趣值得关注.主要有三点:一、他们积极主张"事天""尊天""畏天""立命",其中甚至有人企图建立"孔教""儒教";二、他们对"天""上帝"等宗教问题的观念表述,应是晚明清初儒学与宗教互动格局的一种生动反映;三、他们应对外来天主教的态度各异,或从传统宗教或从理学本位的角度来排斥或评价外来新宗教.明清之际的这些思想新动向足以提供许多深刻的省思.  相似文献   

18.
清祁商首创产业链经营模式之范本——《行商遗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晋商首创了产业链经营模式。最近发现的记载历史上清代祁商茶叶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手抄本《行商遗要》,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茶商的产业链经营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太谷县图书馆珍藏着一份清代太谷籍商人赴福建、江西、广东经商时随手记录的札子,上面记载了当年商人的行程路线、关税交纳、投宿指南和外地“相与”名录等情况,是研究晋商不可多得的一份原始信息资料,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