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泰州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古代的泰州学者们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尊身、保身。他们还从人性层面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层面对其身本思想进行阐述与论证。泰州儒学肯定人的情欲,但同时也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情欲,尤其反对恶欲。泰州儒学还倡导公欲,主张义利统一,要求人们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义利统一,做到"知本""知止"。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有一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注意人与人间之伦理道德,而不重人对神的宗教信仰,如西方的黑格尔、中国的梁漱溟等人。因此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对以往儒学宗教性研究中的一些核心观点进行梳理,考查诸位学者对儒学宗教性研究的不同纬度,以了解儒学究竟有哪些宗教...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儒学复兴的各种方案中,贺麟的思想和贡献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体证与估量。除了"新心学"哲学体系的理论创建,他还反复思考着儒学复兴的方法、路径和标准,并可概括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式和理论总结:在方法上,有我、有渊源、吸收(有)"西洋"思想;在路径上,哲学化、宗教化、礼学化;在标准上,合理性、合时代、合人情。三者的有机统一为儒学复兴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行动指南,极大地彰显了其哲学思想的整体思维与方法特征。如何印证和消化这三大学说,仍然是当前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其中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种学术背景与现实关照之下,我们投向中国传统儒学,可以从中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诠释。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以一种"古为今用"的思路,从理论的意义上进行了超越,用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资源对这一问题作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回答。文章从建构和发掘儒学生态学的意义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与东亚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成型于上世纪中叶的熊十力、牟宗三"新心学"、冯友兰"新理学"、马一浮"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的空间,但恐怕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成型于世纪之交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决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杜晓田 《科技信息》2010,(32):I0026-I0026,I0029
韩国基督教在独裁时期和民主化时期,积极入世,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此奠定了主流宗教的地位。韩战后基督徒人数飞速发展,促使儒家传统意识从顶到下崩溃,儒学并没有成功包容基督教,反而是基督教本土化后,彻底击败了儒学,对韩国儒学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失败。本文通过对基督教对儒家传统的替代作用的研究,探讨儒学思想发扬光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生活在儒学逐渐复兴的晋宋之交。他的诗文创作中,不时流露出儒学观念;他的事迹行状中,多体现着儒学人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不朽"思想与人生追求;礼乐教化思想与施政实践;仁孝忠义思想与儒者情怀。他的放浪形骸、任诞不羁是表面现象,他的儒家思想是深入骨髓间的,儒学人格是他复杂人格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孔孟儒学的"修身"和"入世"思想,最直接体现在"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上,并且"修身"与"入世"思想有一种内在和谐的统一关系。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充分体现了孔孟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思想。因此,这种思想在当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教育等方面,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儒者之学重在礼乐养民.儒家的政治学,具有浓厚的饮食思维.所谓礼教或王道,基本上乃是甘饮美食以养民.这样一套政治哲学,不是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及概念所能理解或掌握的.也非仅从道德实践、心性修养方面论儒学者所能知.现今应将"生命的儒学"转向"生活的儒学".扩大儒学的实践性,由道德实践及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除了讲德行美之外,还要讲生活美、社会人文风俗美.应恢复古儒家治平之学,让儒学从社会生活中全面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儒人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也称术士。殷末周初,以周公姬旦为代表的西周王官,应是最早的儒人。他们产生于中国早期的宗教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从宗教事务中分化出来,开了正式儒人。儒学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最早以宗教形式出现。周公姬旦最先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的思想,提出“仁学”、“仁政”,比孔子早500多年。被称为儒学先圣的孔子其实只是中国儒学的继承者,光大者。所以会出现历史误解,一是《古文尚书》作伪,二是孔裔夸大祖功,三是《史记》误引。同时,历代统计者政治斗争需要,把孔子抬到至尊先圣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各朝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对佛教态度的总体精神基本上一脉相承开国皇帝宋太祖。具体来说,北宋佛教政策的主旨有如下几个方面:保存佛教;允许佛教适度规模地发展;支持、参与佛教活动;不同程度的限制。北宋佛教政策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开明的,当然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更好地选拔人才,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涉及考官制度方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考官体制。现对发解试考官的种类、职责、资格及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和处罚作一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镇江城池自古以来就是"缘江为境,因山为垒",在全国历代地方城池中由于其不规则性,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多年以来,镇江唐宋罗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唐代罗城和宋代罗城既有传承性,又有区别,表现了镇江独特的建城特点,在古代筑城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依据文献,结合城市考古新材料,可以对唐宋罗城诸如修筑时间、城门设置、城垣规模以及二者关系与建筑特色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儿童饱受战乱之害,令人触目惊心,战争使女性在肉体与精神上都受到了掺痛的伤害,其权益丧失殆尽,历经劫难的妇女进行了本能的抗争,甚至拿起武器,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元代散曲作品中,有几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越调·天净沙>小令,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几支曲子虽体裁相同,题材一样,但风格迥异.文学艺术与现代影视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元人对意象的排列组合艺术与现代影视蒙太奇手段颇为相似,几只描写秋天景色的<越调·天净沙>小令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格,正是得益于这种类似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与孟森的史学著作《明史讲义》在基本结构,史料选用和史学论点等方面有着某种切合,但不可否认前者相对于后者的细致化、明晰化、生动化的创新。总体来说,相比于《明史讲义》,《明朝那些事儿》一书融入了相当多的时代性元素,并且使用"心灵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叙述,使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