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百花湖、阿哈水库底泥及营养盐蓄积量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百花湖、阿哈水库底泥分布、底泥厚度的调查情况及总氮、总磷、COD的含量测定,估算了湖库底泥和相关污染物的蓄积量。百花湖底泥平均厚度为34.3 cm,底泥干重140.9×104t。阿哈水库底泥平均厚度为45.8 cm,底泥干重84×104t。百花湖底泥中总氮、总磷、COD蓄积量分别为5400 t、1600 t、72000 t,阿哈水库底泥分别为3100 t、900 t、35900 t。并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底泥化学主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底泥是水产养殖环境中(如池塘)底部有机、无机碎屑和土壤的混合物,成分较复杂,为准确测定底泥中镉的含量,比较研究了原子吸收标准加入法和浓度法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标准加入法与浓度法相比回收率好、精密度高,适合底泥样品的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南河为研究对象,采集4个断面的沉积物柱状样(0~120 cm)分析其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及重金属(Cr、Ni、Cu、As、Cd、Hg、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黑臭河道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河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北部河段TN、TP和OM的含量明显高于南部;深度方向上,TN和TP均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在40~80 cm深度处含量最高。南河的南部和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其中南部的Ni、Cd和Pb及北部的Cu、Hg和Zn的含量均为中部的2倍以上;深度方向上,除Hg和Zn外,各重金属含量在60 cm以内呈现随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各断面Hg和Cd均达到极强生态危害,其次是Ni和Zn,而As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Cu与TP、TN和OM呈极显著相关,Ni和Cr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Zn呈显著正相关,Cd、Pb、As和Zn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南河底泥重金属及营养元素污染较严重,且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体底泥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植物修复,通过测定养蟹塘底泥中Cr、Cu、Zn、As、Cd、Pb的含量,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养殖螃蟹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冬麦草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冬麦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研究发现养殖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它重金属均显示具有轻微的生态风险.底泥中6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按照不同的参照标准显示为轻微或中等程度.螃蟹体内的Cr、As含量较高,且冬麦草对底泥中Cr、As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周扬屏 《科技信息》2008,(21):201-202
为了解疏浚后南湖底泥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规律,选取湖泊周围及中心6处取样。通过实验测定底泥中总磷、总氮含量,发现:(1)在疏浚后,湖泊底泥中氮磷含量仍然很高,比大型浅水湖底泥中含量要高得多;(2)从水平分布来看,湖泊四周的氮、磷营养元素含量比湖中心处要高,且西部自北向南形成较高区域,、整个湖泊各监测点处总氮含量要比总磷含量高得多;(3)从垂直分布看,湖泊底泥中营养元素在表层下约100cm处达到最大值,总氮、总磷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并不单一的增减。底泥疏浚时,需考虑合理的疏浚深度。  相似文献   

6.
三峡上游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分布及稳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梁滩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监测断面39个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进行了测定,同时选取其中五个底泥样品,利用纳米铁粉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处理,并通过XRD分析对其稳定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梁滩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Pb、As、Zn、Cd、Cr等重金属的污染,其中As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了土壤背景值的110倍。添加纳米铁粉稳定化试剂后,As、Zn、Pb、Cr、Cu、Hg等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XRD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铁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由游离态转变为稳定态是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1至5月对贵阳市南明河三江口至水口寺水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5个断面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和5月按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南明河的底栖动物再次进行了监测,2005年5月对底泥汞进行了测定。共获底栖动物17种,底泥汞含量在0.18~1.18 mg/kg之间。污水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法对南明河的水质评价为中污染-重污染。底泥单因子汞评价表明,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土壤级别为2~3级。  相似文献   

8.
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状况,以南京城区黑臭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底泥中总氮、总磷、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并分别采用有机指数与污染指数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负荷指数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总氮、总磷及有机质的均值分别为1 537.81 mg/kg、1 905.83 mg/kg、7.62%,三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重金属Zn、Ni、Cr、Cu及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699.10mg/kg、276.21 mg/kg、535.53 mg/kg、588.80 mg/kg和124.79 mg/kg,各金属元素均远超南京土壤背景值且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底泥营养盐评价结果表明黑臭河道底泥受到有机和磷污染比氮更为严重,底泥污染负荷指数(PLI)范围在4.01~24.72之间;黑臭河道底泥普遍受到重金属污染。与其他受污染水体(未达到黑臭水平)相比,黑臭河道底泥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底泥黑臭是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硝酸钙促生底泥土著微生物以修复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对于该过程中关键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情况,论述了硝酸盐介导的底泥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特点、产生过程、该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副产物(N2O、NO-2)累积现象,以及底泥硫自养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群及其生态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尚不清楚的一些科学问题.最后指出,对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的脱氮过程、脱氮贡献率,以及该过程中功能菌种群生态特征变化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河道黑臭治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松花江底泥中的硝基苯含量.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0016mg/kg,底泥样品中添加硝基苯标准溶液浓度范围为0.502mg/kg~0.0192 mg/kg,测定底泥样品回收率的范围为80.0%~85.3%.实验证明,水蒸汽蒸馏萃取—气相色谱法作为土壤和生物体内硝基苯含量的测定方法,有较低的检出限和比较稳定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高,对养殖水体环境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重金属作为一种高持久性的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存在可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健康风险.测定了虾塘生态系统中水体、动植物、底泥的Cr,Cu,As,Cd,Pb含量,研究了五种重金属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用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底泥和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发现养殖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底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或中等.比较所研究的几种重金属,水体中Cu的生态风险最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轻微.研究结果表明,虾的As含量较高,而其他金属含量均低于标准值.虾体内Cr,As,Cd,Pb的富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虾壳肌肉虾头,Cu主要在虾头中富集.底泥中Cr,Cu,Cd,Pb主要以络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较难被生物吸收,而30%左右的As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易被生物吸收.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湖底泥与水体真菌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淡水水域底泥和水体中的真菌种群分布,以广州暨南大学校内的南湖底泥及水体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定量分析真菌的最佳培养基,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真菌数量.采用了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察氏培养基(CA)、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A)和混合培养基(HH)等5种培养基,分别按原配方、原配方中加入10%底泥浸出液、以及在原配方中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氯霉素等3种方法配制培养基.培养结果表明:各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各异,同一种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相差极大.加入底泥浸出液的5种培养基,无论是底泥还是水样,所培养出来的菌落数量多数都多于原配方;加入抗生素的两种培养基所培养出来的菌落数量都远远少于原培养基.研究结果说明加入10%底泥浸出液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更加适合用于底泥和水体真菌数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道底泥制备陶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上海市河道底泥处置的现状,并对彭越浦河道底泥的化学成分、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介绍了利用该底泥、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和粘结剂制备陶粒的生产工艺。测定了所制备陶粒的比表面、松散容重、空隙率等指标,同时对陶粒进行重金属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底泥制备陶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洱海全湖范围内的7条采样样线及上游3个主要湖泊的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总氮、总磷2个参数,分析洱海沉积物的氮磷含量及其分布特性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洱海7条样线底泥中总磷的平均值达到266.80 mg/kg,极大值为818.20 mg/kg;总氮含量的平均值达到513.60 mg/kg,极大值为1 975.40 mg/kg。洱海上游3个主要湖泊底泥总氮、总磷含量实验测定结果为总氮的平均值为370.00 mg/kg,极大值为1 397.20 mg/kg;总磷的平均值为52.43 mg/kg,极大值为140.20 mg/kg。总氮、总磷含量与辐射乡镇的人口数量及耕地面积呈正相关,总氮含量还与年人均收入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湖泊底泥作为肥料使用的可行性为研究目的,以沙湖底泥为研究对象,以上海青为栽培对象,设计均匀混合和分层覆盖2种栽培方式,在室外和温室条件下分别进行盆栽实验.定期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测定植株的生物量,分析比较各种处理的结果,得出湖泊底泥作为肥料的利用的最佳使用方式和比例.经过实验得出结论:泥沙均匀混合和泥沙分层覆盖相比,前者更适合于盆栽.沙湖底泥与沙土均匀混合时,底泥占60%时效果最好;当下层铺沙土上层覆盖底泥情况下,底泥与沙土比例在3∶7时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荣成天鹅湖湖水与底泥中C、N、P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鹅湖湖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53g/L和0.07g/L,其浓度大小分布依次为北部东部西南部;底泥中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68%、0.17%、0.05%,并且底泥中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大小分布趋势依次为东部西南部北部,总磷为北部西南部东部;当湖水平均N/P16时,最大值出现在西南部,最小值位于北部,在湖水中生长的植物将受到湖水中磷含量的限制;天鹅湖西南部湖区底泥C/N比为7.38-13.01,说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是海草大叶藻,而北部湖区C/N比为3.54-9.75及东部湖区为2.5-12.37,说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源于藻类与浮游植物;天鹅湖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只有有效控制人为污染物的排放,才能促进天鹅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荟  章勇  李娟 《科技资讯》2009,(19):220-222
本文对土壤及底泥中65种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测定方法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样品保存、标准溶液中间液有效期、内标使用原则、系统性能检验以及平行样品和基体加标的测定原则等9个方面,拟为制订土壤及底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前,国内外对信江河流域的研究仅限于沉积物重金属及核素污染特征研究,对信江流域疏浚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处理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信江(鹰潭段)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稳定剂协同硅酸盐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一种河流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技术,可以用于河流底泥重金属修复治理工作。通过开展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确定了水泥和三种稳定剂的最优配比,并结合固相形貌特征、矿相组成和固化/稳定化前后的重金属形态变化,据此分析底泥重金属Pb、U的固化/稳定化机制。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适用于信江(鹰潭段)底泥重金属的最佳硅酸盐水泥复配固化体掺比配方为:水泥30%、磷酸二氢钾1:1 (磷与重金属摩尔比M(P)/M(重))、膨润土5%、粉煤灰5%。复配试剂处理后底泥中Pb、U两种重金属活性态比例降低约30%,该方法有效地限制了底泥中重金属Pb、U的迁移。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分析表明,固化体中主要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Aft)和膨润土团块体, 三者相互胶结从而起到提高固化体强度和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包覆的作用。本研究阐明了河流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并发现该技术对放射性核素也有较好的稳定效果,能为信江流域疏浚底泥工程及其周边场地土壤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