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宿州市景观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富集和污染状况,采集沱河景观河流底泥样品37个,测定了V,Cr, Zn, Pb, Cu和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评价了沱河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和富集程度,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沱河底泥重金属除V和Cr外,Cu, Zn, Pb和As元素值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P_(LI))变化在0.64~1.87之间,均值为1.24,属中度污染.2)富集因子表明重金属污染顺序由大到小为Cu, As, Zn, Pb, Cr, V.其中,Cr和V属轻度富集;其余元素为中度富集.3)因子分析显示各元素在显著性水平下成正相关关系.第一因子主要有Cu, Zn, Pb, Cr和V.Cr和V来源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母质共同作用;Cu, Zn, 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交通.第二因子主要是As元素,其来源应该为煤炭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可见,宿州市沱河景观河流底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u和Zn,研究结果对于宿州市沱河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茅洲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程度,在茅洲干流和支流中共采集34个底泥样品,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Pb,Cd,Cr,Cu,Zn,Ni含量较高,均值均超过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值,其中Cr,Cu,Zn和Ni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Ⅲ类标准值.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u,Ni~Zn~Cd~Cr,Pb,As,污染负荷指数从大小到依次为Cu,Ni~Zn,Cd~Cr,Pb,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Ni,Cr~Zn,As~Pb,这说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u,Zn,Ni,Cd和Cr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庆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整个梁滩河沉积物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单个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Cu,As,Zn,Pb,Ni,Cr.沉积物中Cu,Zn和Pb出现富集,其主要来源为天然地球化学过程;Cr和Ni来源于人为源,但富集不大;Cd和As来源于人为源,且出现富集,应重点监控.以三峡库区土壤背景值为参比,除龙凤桥河段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外,其他河段都处于生态风险强的等级;单个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Cu,Pb,Ni,Zn,Cr.  相似文献   

4.
以宿州市城市景观河流作为研究区,采样12个,检测样品底泥重金属As、Cr、Cu、Zn、Pb、和Ni的实际浓度,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分析宿州市城市河流底泥6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Zn实测平均值为414.83 mg/kg,是安徽省土壤背景值的3.51倍,污染程度最为严重;Cu实测平均值为105.83 mg/kg,是参考值的2.3倍,污染程度次之;Pb含量为54.67 mg/kg,是背景值的1.6倍;Cr、As和Ni接近于背景值,处于无污染状态;Cr、Ni、As的Igeo平均值均低于0,处于无污染状态;Cu、Pb的Igeo平均值分别为0.93和0.01,处于轻度污染状态;Zn的Igeo为1.17,为偏中度污染状态;Cu、Zn、As、Cr、Pb、和Ni潜在危害系数平均值介于2.22~31.54,计算结果 RI均低于150,说明宿州市景观河流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总体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测定了库区 38 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 6 种重金属( As , Zn , Cd , Pb , Cu 和 Cr )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 Cr , As , Pb 无超标点位, Cd 超标十分严重,Cu 和 Zn 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 Cd (重污染), Cu (重污染), Zn (中污染), Cr (非污染), Pb (非污染), As (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 种元素中, Cd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 Cu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 、 Pb 、 Cr 和 Zn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 330.13 。【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库区3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As,Zn,Cd,Pb,Cu和Cr)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Cr,As,Pb无超标点位,Cd超标十分严重,Cu和Zn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重污染),Cu(重污染),Zn(中污染),Cr(非污染),Pb(非污染),As(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种元素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Cu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Pb、Cr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330.13。【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8种底栖生物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为Zn〉Cu〉As〉Cd〉Cr〉Pb〉Hg,其中,软体动物:Zn〉Cu〉As〉Cd〉Cr〉Pb〉Hg;甲壳动物:Zn〉Cu〉As〉Cd〉Pb〉Cr〉Hg;鱼类:Zn〉As〉Cu〉Cr〉Pb〉Cd〉Hg。不同底栖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底栖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从大到小为,软体动物:Cu〉Cd〉Cr〉Zn〉As〉Hg〉Pb;甲壳动物:Cu〉Cd〉Zn〉As〉Cr〉Hg〉Pb;鱼类:Cr〉As〉Zn〉Cu〉Cd〉Hg〉Pb。钦州湾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是重金属积累严重,软体动物体内Cd和As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值。  相似文献   

8.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d,Zn,As,Pb,Ni,Cu和Cr;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Pb,Zn,Cu和Cr(Pb与Zn的相当),其中,Cd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广州市新塘镇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镇内地表水及东江北干流新塘段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点的20个样中6种重金属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地表水水体、底泥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底泥中重金属对周围环境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新塘镇地表水水体中Cu、Zn、Cd、Hg、Cr均达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有轻微Pb污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ZnHg、CdPb,其中Zn对环境造成偏重污染,无Cu、Cr污染;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显示底泥中Hg、Cd对环境存在极强生态危害,Zn、Pb、Cr、Cu不构成生态危害。分析底泥中重金属浓度间相关性,表明Hg与Cd、Zn与Cu、Zn与Cd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集青山湖(4号湖)18个样点共计50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Cu、Pb、Cr、Cd、Ni、Hg、As和Zn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Hg和Ni外,其它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北省A层土壤元素背景值以及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限值,以Cd污染最严重,其次依次为Cu、Zn、Pb、As等;且每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不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青山湖沉积物大部分重金属指标处于V级严重污染状态,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Cd Cu Pb Zn As Cr Ni;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Cd Cu Zn Pb As Cr Ni;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青山湖所有样点重金属均表现出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风险由强到弱依次为:Cd Cu Pb As Zn Ni Cr,其中Cd的生态风险贡献率达90.25%.研究表明,青山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中Cd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其次为Cu、Pb、Zn、As.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黄河沿至三湖河口14个采样断面, 分析溶解态、悬浮态和沉积态As, Zn, Cu, Cr, Pb和Cd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并评估其生态风险。黄河上游溶解态金属含量为ND(not detected)~5.496 μg/L (I类水), 悬浮态重金属含量为ND~1097.995 μg/g, 沉积态重金属含量为ND~75.524 μg/g。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溶解态重金属空间差异性显著, 悬浮态和沉积态重金属季节差异性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沉积物中Zn, Cu, Cr和Pb主要来源于自然作用, As和Cd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水库的建立运行也影响黄河上游重金属分布趋势, 主要与大坝对悬浮物的截留作用、蓄水的稀释作用以及重金属在泥–水表面的分配作用有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重金属生态风险整体上偏低, Cd和As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物静态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水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情况,分别对某水库表层底泥和底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静态释放模拟实验,得到了Cr、Pb、Ni、Zn和Cu 5种重金属的释放浓度曲线,并分析了释放曲线的浓度变化趋势,通过计算得出了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结果表明,该水库底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浓度比较低,对上覆水水体水质影响较小;而表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释放浓度相对较高,对上覆水水体水质影响较大;5种重金属污染物Cr、Pb、Ni、Zn和Cu在表层底泥中其释放速率和年释放量都要比底层底泥中约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河流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的积累机制。【方法】在淮河上游地区索河流域不同生境类型(浅滩区和浅水区)下分别选取3处当地优势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单优势群落,采集植物群落下和对照(植物盖度<5%)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和≥20~30 cm(下层)处的底泥,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植物群落下3个层次的底泥中OC(有机碳)、TN(全氮)、TP(全磷)、As、Cd、Co、Cr、Cu、Hg、Ni、Pb和Zn是否有显著富集效应,计算底泥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E(relative enrichment index, E),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析相对富集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扁秆藨草和黑三棱群落下的底泥中OC、TN、As、Cd、Cr、Hg、Ni、Pb和Zn有显著富集作用,且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底泥。整体上,植物群落下0~30 cm深的底泥中OC、TN和各重金属的E值主要受到各元素在底泥中本底值的影响,其次为植物种类,再次为生境类型,而底泥质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污染河流中种植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种可以使河流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定向转移到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中。这其中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植物对水体中颗粒物和营养物质的拦截,以及植物枯落物和死亡根系的分解及矿化。扁秆藨草可能对Cd、Cr、Hg、Pb和Zn有吸收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京玄武湖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京玄武湖清淤后营养盐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问题,在其3个湖区中设置6个采样点,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分析pH、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理化参数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Cr,Pb,Cu,Zn,Ni 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玄武湖北湖湖区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东南湖区则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而西南湖区水质相对较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只是总氮质量浓度稍微偏高;重金属污染方面,东南湖水体中的Cr质量浓度存在超标现象;清淤之后,玄武湖沉积物中Cr和Pb的质量分数有所降低,污染状况有所缓解;2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Zn处于轻度污染程度,其余金属污染程度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15.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市南河为研究对象,采集4个断面的沉积物柱状样(0~120 cm)分析其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及重金属(Cr、Ni、Cu、As、Cd、Hg、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黑臭河道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河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北部河段TN、TP和OM的含量明显高于南部;深度方向上,TN和TP均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在40~80 cm深度处含量最高。南河的南部和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其中南部的Ni、Cd和Pb及北部的Cu、Hg和Zn的含量均为中部的2倍以上;深度方向上,除Hg和Zn外,各重金属含量在60 cm以内呈现随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各断面Hg和Cd均达到极强生态危害,其次是Ni和Zn,而As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Cu与TP、TN和OM呈极显著相关,Ni和Cr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Zn呈显著正相关,Cd、Pb、As和Zn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南河底泥重金属及营养元素污染较严重,且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河流底泥沉积物的形态分析(Ⅱ)--Tessier形态分类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研究了小清河(济南段)底泥沉积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Cu,Pb,Zn,Cr和Mn的存在形态,揭示了小清河(济南段)污染源的分布及相应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发现小清河源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流经济南市化工区后重金属污染物剧增、这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所致,底泥自净作用使小清河在郊区流出口处底泥污染物含量降回到接近本底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